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5,(3):52-57
运用语料库的方法对《围城》英译本的显化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从人称代词显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自建小型平行语料库,对原文及其译本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转换类型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存在人称代词显化趋势,并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胡其维  祝吉芳 《海外英语》2014,(20):144-145,161
该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案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文译文和英文原文人称代词在使用数量上不相上下,出现与"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这一宏观定论相悖的情况。考虑到代词的重要性,同时为加深翻译初学者对英汉代词差异的确定性理解,从翻译角度探讨上述定量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提出结论认为英汉翻译中代词的直译及误译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认为汉译人称代词时宜多考虑"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的事实,灵活使用省略技巧等意译方法,以利翻译初学者翻译实践的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3.
汉诗中的人称代词多为隐性人称代词,而英语中人称代词则需要明示。由此,人称代词的翻译成了汉诗英译中译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人称代词的分类——即显性人称代词和隐性人称代词,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译者在汉诗英译中对人称代词的认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对于汉诗中显性人称代词的翻译,其本质是进行符码转换;而对于隐性人称代词的翻译,译者需要进行认知推理,寻找最佳关联,以推导出具体的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4.
以《真正的英雄》为例,指出了译文在原文理解、词语搭配、人称代词处理、术语和专有名词翻译、表达、人名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汉语诗歌往往隐匿人称代词,而英语诗歌则彰显人称代词,故对人称代词的处理成为汉诗英译过程中需要译者考量的一大难点。汉英诗歌人称代词隐显差异的根源在于汉英文化差异。显化增添、保持隐匿和在保持隐匿的基础上补充诗歌创作背景知识三种翻译方法各有优缺点。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翻译应将翻译中涉及的语言差异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加以考察,争取使译文承载更多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现象很常见,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从基本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到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在口语中的误用(例如he和she的误说),再到翻译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本文通过对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误用的原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研究.从中介语石化现象形成原因入手分析了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属于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依据尤金·奈达的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聚焦是叙事文学作品翻译中应当充分考虑的因素之一。原文聚焦与译文叙述之间存在着原文聚焦与原文叙述之间类似的辩证关系,即聚焦制约叙述,叙述体现聚焦。所以,译者应当结合聚焦的文内与文外理据,探索原文聚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译文适当编码。本篇通过对比《红楼梦》杨、霍译本中典型选词的异同,着重探讨原文第三人称内聚焦模式与译文叙述中人称代词和名词之间的制约与体现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称代词在文字统筹、文学创作等文学领域均所涉及,且运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日常用语中人称代词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语言文学的主要表现类型。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会涉及诸多人称代词,且人称代词在现代汉语文学反应中的应用不断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到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与展现价值。为此,本文将针对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体系与转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汉英语言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巨大差异,在英语人称代词的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因文体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在翻译时应对原文采取省略、还原和替代等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通顺明白,符合汉语通常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刘迪 《海外英语》2014,(9):133-134,140
小说《阿Q正传》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其英译本亦千差万别,而现有的研究较少通过叙事学、文体学结合研究其翻译的文体学特征以及导致译本差别的原因。由此,该文应用双语平行语料库,以《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为例,从人称代词主语转换和叙事视角转换两方面,对译文与原文进行翻译文体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汉英小说翻译中,无论译出或译入,人称代词主语在数量和频次上都有所增加,同时都呈现出语际显化的转换类型。但从译出和译入视角考查发现,对比于译出文本,译入文本的显化程度更高一些;叙事视角方面,译出文本倾向于保留原文中的客观视角,译入文本则多采用主观视角。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存在很大差异,主语人称的模糊与明晰便是差异之一。将汉语诗歌(特别是古诗)译为英语必须顾及这一差异。文章探讨了汉英诗歌主语人称差别具有的不同诗学意义,提出了三种汉语诗歌英译时主语人称代词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中,代词的使用范围很广,频率很高。因此就某一方面而言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可以通过其对代词的使用正确与否进行考证。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是代词误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英、汉两语对代词的分类,汉语的负迁移,学习者思维定式角度测试分析了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误用的原因并阐述出人称、物主代词的误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属于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仫佬族关于动物、植物和事物等名词的替代表达方式有其独特的形式。本文仅就仫佬语中对这三"物"的替代表达和英语中相应的代词进行一些比较分析,得出仫佬语无"它"亦是"它"的独特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国知网(CNKI)检索系统,在《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随机选取公共卫生专业的210篇硕士论文,对其英文摘要的语篇结构和出现的5类常见的写作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英文摘要在语篇结构上没有完全统一的格式,采用结构式摘要占74.29%,无采用指示性摘要;用词错误率占21.8%;时态和语态错误占21.3%;指代不清和冗余现象占21.1%;句法语篇逻辑类错误占20.6%;语法词义类错误占15.2%.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公共卫生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水平,同时要遵从书写规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Ivanhoe的三个文本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的角度对英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关系代词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由于英语和汉语衔接手段的差异,汉译时许多第三人称指称词和关系代词或省略,或替换,或还原。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英汉衔接手段上的差异,合理处理代词的翻译。同时这种差异可作为一参考变量应用于翻译批评。  相似文献   

16.
英汉第二人称代词作为语言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既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也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可以显示言语交际双方的身份差距和亲疏有别。运用权势和同等关系原则,对英汉第二人称代词进行研究,发现同等关系对英语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权势原则对汉语影响较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同等关系对汉语的影响力逐步加大。该研究能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专业学生话语标记使用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行搜集的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语料和SECCL及BNC中英语本族语人士的口语语料进行对比,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不管是在考试还是日常对话中已经在有意识地使用话语标记。但是中国学生在话语标记的使用方面同本族语人士相比还是有所不同,使用频率总体偏高,个别话语标记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18.
在篇章回指中,英汉语篇在第三人称照应时有性别指称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翻译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英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单数形式在口头上和书面上都有性的区别,而汉语在口头上甚至有时在书面上都没有性的差别,而且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也有性的区别;其二,英语语篇中人称照应的使用频率要高于汉语,后者主要使用零照应和名词照应的手段,这可能是与英语重意合,而汉语重形合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9.
贺州客家人在贺州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例。客家学生在英语初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有的困难和问题,如[f],[h]不分,[l],[r]不分,人称代词主格与所有格不分等。笔者以客家人学英语的经历为基础,通过调查分析,探究客家话与英语在语音、语法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以消除其负面影响,提高相关学生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that,which,as在定语从句中的语法功能及特殊用法进行了分析,详尽地论述了它们在中学英语教材中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