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魏薇 《考试周刊》2011,(15):91-92
在现代日语中,对"ノニ"和"テモ"的研究大多都是从语用论和构造论等方面展开的,而对于同作为逆接确定用法的"テモ"和"ノニ"进行的对比研究并不多。本文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分别从后件疑问句机能的变化、与否定终助词"な"的共起、后件的省略这三个方面对"テモ"和"ノニ"的特征进行分析。经考察发现,"ノニ"后的疑问句疑问机能变弱,句末的"ナ"关系全句,其前件和后件的关系较为紧密,后件不能省略。而"テモ"后的疑问机能不变,其前后件之间关系相对灵活、疏松,"ナ"只能关系到后件,后件可以有省略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中,疑问词+动词不定式的用法较为普遍,现在将其归纳如下:疑问词+动词不定式结构中的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what、which、who和疑问副词when、how、where等。这些疑问词和不定式一起构成了不定式短语,这种结构在句子中除了不能做谓语外,可做主语、宾语、表语等。例如:  相似文献   

3.
复句"A(x),B(y)"焦点的分布,在理论上应该存在着三种情况,即:F(A(x),B(y))、F(A(x))和F(B(y))。F(A(x),B(y))是指"A(x),B(y)。"共同表达复句的焦点,我们记作:F1;F(A(x)),是指复句焦点落在前分句A(x)上,可以由A(x)整个句子来表达,也可以由分句内某个句子成分来表达,记作F2;同理,F(B(y))表示复句焦点落在了后分句B(y)上,记作F3。许多学者倾向认为,"……,但是……"二重转折复句有焦点置后的规律,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分别从语义,否定、疑问,语用预设等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验证这一规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一、弄清句法功能疑问词+不定式是英语中一个很有用的结构,尤其在口语中用得很频繁。该结构在句子中主要用作宾语,有时也可用作主语或表语等。如:A traffic light tells us when to cross the road.交通信号告诉我们何时穿  相似文献   

5.
不定式可以和疑问代词who,what,which及疑问副词when,how,where等连用,构成不定式短语,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表语等。现将这种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可”表示转折义时,有人认为它是副词,有人认为它是连词。这关系到副词和连词的判断标准,需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进行区分。其中,句法位置是判定基础,语义内容是附加条件,语用功能是背景验证。一般来说,“可”居于主语前是连词,居于主语后是副词,在对比语境中突显话题焦点的是关联副词,在无对比语境中突显话题的是语气副词,此时,“可”表强调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范围界定、句法、语义和语用研究、认知、单个词语研究和汉外关联词语的对比研究五个方面对现代汉语“结果”义关联词语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了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语料库数据,以ノニ条件复句与"而"句的日汉对应关系为中心展开研究,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双语言对比分析反作用于汉语研究,更加清晰地透视汉语中"而"的用法。本文作为探索ノニ条件复句与汉语转折复句对应关系研究的一部分进行论述,期以该研究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逆接条件句学习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湖南津市方言中的特殊句式“N+一+V+起”,分析该句式中“V”和“起”的构成,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归纳这一句式的基本意义为“带贬义主观色彩强调V造成的某一状态的持续”,并和津市方言中与这一结构相关的其他表持续的句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日汉“顔/脸”的惯用语的引申义。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词义转移都是基于隐喻、转喻以及建立在转喻基础上的隐喻来实现的。认知语义在转义时的一致性表现为4个方面,非一致性表现为7个方面。任何语言的背后都隐藏着由来和历史、语言的特征。在反映文化的个性的同时,文化的原因又对语言起着制约和限定的作用。由于所居环境、生活行为方式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千差万别,直接形成了各民族惯用语的不同特色。日汉“顔/脸”惯用语的隐喻、转喻的探索研究,将有利于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疑问句是中日两国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的语言表现形式,其主要交际功能是提出询问。疑问句按照不同的角度得出的分类也多种多样。该文以日汉"疑问句"中的"疑惑句"为中心进行考察,从而明了日汉"疑问句"的异同,为日语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含有运动义的动词"上"带处所宾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短语。其在历代的文献中也频频出现。"上+处所宾语"的用法古之以有,可是,动态词"上"的古今意义和用法也存在着差异。通过调查,才能够真正探求古今文化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反语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在语言交际中承担着保持交际顺畅的重要职能。反语的判断和理解离不开语境,其本质特性"对立效应"是反语的语用功能基础。汉日"好"字句反语基于"好"和"いい"均含有正面意义的本意,同属于反语中的"正话反说"。本文通过对汉日"好"字反语例句的分析,比较了汉日"好"字句在意义、使用以及语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V起来”在汉语表达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用法,在越南语中也属常见。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和语料分析,从两种语言的语义、句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其相同点和相异点,从而让汉语学习者对“V起来”的使用方式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引起偏误。  相似文献   

16.
水上运动是客观世界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哪种语言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水中运动进行表达。不同类型的语言在水上运动关系的隐喻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一致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人类认知——心智活动的共性。以俄汉语语篇为语料,通过对比来分析俄汉语中"水上运动"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日本新锐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讲述了飞特族的生活状态。近年来,中国也不断涌现出大量的飞特族群体并呈现不断升温的趋势。对中日两国飞特族群体的产生社会背景、存在人群的特点、心态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加深对两国飞特族群体的生存状态、价值观、人生观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英、汉“主表被”结构特点及分类为依据,对一般和特殊“主表被”结构的句法及语叉属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在一个新的视角上探讨一般“主表被”结构——中动结构,即从深层、表层关系上审视英、汉“主表被”结构的生成,并挖掘出隐含在其中的生成制约条件。认为在句法上,英汉“主表被”结构由两个底层句子结构生成;在语义上,句子各组成要素具有特殊的语义特征和内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9.
婚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生仪礼中的重要阶段。中日语言文化间的相似性使中日两国的婚嫁礼俗、仪式及婚宴场合下的忌讳语有着相似乃至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容易让人联想到离婚、再婚、感情不和、死亡等方面。但是,不同国家、民族的语言有其自身特色,所以“婚嫁”忌讳语的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此研究,可以透过语言现象把握其背后的文化特性,洞察中日民族文化的“同”与“异”,深化对中日语言与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89):90-91
本文对汉语的方位词"上"和日语的"うえ"在空间用法上的异同点进行考察。由于中日两国语都共用汉字"上",并且在意义上很相似,因此,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往往把"の上"直译成"……上",构成了很不自然的日语,本文对此进行对比研究及误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