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以来黄河水患不断发生,由于清政府管理黄河体制弊端丛生,治理黄河的理念不当,使黄河频繁改道。黄河改道带来的灾情严重,受灾范围广。利津原有的漕运、商业中心日益凋敝,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并进一步催生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因此黄河改道与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尤为密切,特别是黄河利津段河道尾闾的变迁,引发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每年以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口区,并向海域快速推进建造的三角洲体系,它是黄河流域最新的陆地,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的建造和演变过程除与滨海海水动力条件有关外,主要是下游河道频繁变迁和河口尾闾摆动改道影响所致,也受控于黄河特有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全国卷Ⅲ)第39题是一道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题,以能源为主题,通过三则材料入题,然后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洋务派的采煤观及近代能源的状况;从地理的角度分析能源变化原因;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寻求解决能源的办法。从立意上讲,本题较为新颖,三科都能较容易地从中找到切入口,便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但有些地方也值得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4.
解读“黄三角”经济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认识黄河三角洲广义的“黄河三角洲”指北至天津,南至废黄河口,西起河南省巩义市以东黄河冲积泛滥地区;狭义的“黄河三角洲”指188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利津县以下冲积形成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  相似文献   

5.
我们上课,一般按说文顺序教学。但有些课文,可以抓住文章的内在联系,不按课文顺序,大起大落,能出能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文章重点内容,对学习写作方法也有好处。《黄河象》一文,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先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再讲科学家们对黄河象来历的假想,最后讲化石被发现。教学时,可先讲发现化石,再讲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最后讲化石的来历。在分析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后,紧紧抓住文章最后两句“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环境危机的角度论述了生态文化出现的意义,提出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从先进文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角度分析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借鉴,从七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河务局获悉,今年1~11月份,位于黄河三角洲上的东营市的黄河来水量达194.66亿m^3,全年有望超过200亿m^3,是近年来黄河来水较为丰沛的一年。有关方面的专家称,这意味着黄河将逐渐走出“枯水期”。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是河海交汇的产物。黄河这条以填海造陆闻名于世的东方巨龙,对入海口情有独钟。她出昆仑、穿峡谷、跃龙门、跨平原,一路奔波,携来九省区的尘沙沃土,在渤海湾畔塑造出了黄河河口三角洲。黄河的粗犷和渤海的博大,造就了黄河三角洲独特的地理风貌。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的东北部,地质构造属沂沭断裂带和济阳凹陷的一部分。在古老的太古界变质岩基底上,自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岩总厚度最大可达万米以上。古生代沉积稳定,厚度在2千米以上;下古生界为海相沉积,上古生界为海陆交替相———陆相沉积,是一成煤期,有煤层,也有利于储油的原生孔隙…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漫长的历史中黄河文化滋生出了丰富的内涵。从历史和文化视角探索黄河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以民为本、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解读在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所焕发出的时代价值,有利于继承、发扬黄河文化,同时为其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层挖掘黄河文化、建设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平台、进行制度建设保障文化传播体系,以及利用融媒体创新黄河文化传播话语,能更好地“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声音”,有效提升黄河文化的价值引领力。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已受到国家和山东省的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的粮棉基地建设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河流域的治理已列入黄河整治规划。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列为“二大跨世纪工程”之一(另一是建设“海上山东”),东营市被列为沿海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从史学角度分析,《史记》中的口述史料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使历史记载更加细节化,使论据坚实充分;从文学角度分析,口述史料使历史记述更加生动形象.分析司马迁记载口述史料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既是对传统史学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汉代史料匮乏的有力补充;从主观上讲,是对民间文化的重视,是“成一家之言”的必要践行.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有一幅“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教材第49页),图中黄河经山东入渤海,是东北流向。但是,黄河在1938年花园口决堤至1947年堵口复归故道期间应为东南流向,仔细分析此图所示均为1945年的历史内容,这显然是历史时空不符。一、黄河决口与复归故道的时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自从1855年黄河改道经山东入渤海,一直保持东北流向。1938年5月,日军发动对徐州地区的进攻……6月,国民党政府下令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以洪水阻敌前进,掩护国民党军队的撤退。黄河遂由原来的东北流向改为东南流向,大部…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角度,是课文分析的突破口,选得好,水到渠成,分析能直入文章的内里学生也能生动活泼地学习,思维随之开窍;选得不好,如钝刀子割肉,讲了许多却并未切中要害,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故乡》一课的教学取何种角度,我们曾作过多种尝试:从情节入手,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层次,纵向分析小说结构;从人物入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去认识黄河、了解黄河,这是笔者一直思索的问题,正好赶上要讲区级公开课,笔者就选择了这节内容。在区教研员刘云老师和同区其他老师的指导下,笔者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感觉效果不错,现在回想起上课的点点滴滴,还是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15.
孔军 《德州学院学报》2015,31(1):102-106
在中国漫长的政区发展史中,"兖州"作为政区经历了从地理单元到一级政区的变化,又实现了从一级政区到二级三级政区的演变。在地域范围上"兖州"又出现了由北向南发展,由西向东收缩的变化。这些变化从政治上讲是由于上古政区崇拜到实用主义的变化;从历史发展角度讲则与南北朝以后兖州治所位置的固定有关,从城市发展角度讲对兖州在近代城市发展中的滞后表现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少数民族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基于大历史观视角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民族团结繁荣、社会和谐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高校要善于运用大历史观的思维和方法,从党史的角度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讲好马克思主义旺盛活力,从改革开放史的角度讲好自我革命鲜明品格,从新中国史的角度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敢于“筑梦”未来、坚守“信仰”高地、发扬“首创”精神、走好“赶考”之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政治课能否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教师。文章从教师自身的角度,阐述了教师如何全身心地授入,是讲好中师政治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传记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学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20.
《黄河落日》以奇瑰灵动的笔触描绘了黄河落日的苍茫和壮观。作通过鲜活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以落日作抒情的线索,不断变换观察的位置,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在黄河入海处、黄河三角洲、黄河草滩上以及黄河沙滩上看黄河落日的奇观妙思,写得美艳奇绝,鲜活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