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与许多配套教参在对《小石潭记》一些字词的注释上很是牵强。今不揣浅陋末学,据读书所及,略加考证,申述鄙见。  相似文献   

2.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创作于作者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50年)因拥护王淑文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作者因为政  相似文献   

3.
永州之野的小石潭名以文显,永州司马柳宗元将自己的情思与才华融进小石潭里,诉诸在这篇《小石潭记》中。对于本篇课文的教学处理,教师大都以学习本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为教学目标,将解读文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现小石潭景物的"乐"与小石潭幽深冷寂气氛引起的"悲"上。因此在解读教材备课、品读赏析授课中往往以这两处景物描写为主,忽略甚至无视几处"闲笔"。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的暗语言  相似文献   

4.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山水游记作品.对于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却难以抓住其独特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法实现其教学价值.现以余映潮和王君两位名师执教的课为例,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小石潭记》和其所属的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的《小石潭记》中,“佁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中“佁然”注释为“呆呆的样子”。笔者认为释义欠妥,注音为“yi”有误。查阅相关资料,答案也有异同。  相似文献   

6.
2017 年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在人教版基础上做了很大的修改,应该会有很多历史教师与笔者一样感到很大的不适应。比如,人教版的单元设置主要是以专题形式呈现,而部编版新教材打破了原来的专题模式,内容完全是以时间为主线穿插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一个历史事件可以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而不因事件的不同性质而独立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
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部编本以前使用时间较长、使用范围较广、颇受好评的一版教材,温儒敏老师在主编新教材时就指出:"要继承原来旧人教版教材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旧人教版教材."[1]据此,本文选取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与部编本教材作比较研究,在对比中突出部编本助读系统的编写特色.  相似文献   

8.
许留俊 《语文知识》2016,(21):52-53
《小石潭记》历来是被广为传诵的名家名篇,是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佳作,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将其编在第四单元。我们在讨论《小石潭记》教学内容取舍时,有的老师主张"文"——有关思想感情的教学要多一些;有的主张"言"——有关语言特点、实词虚词句式的教学多一些;有的主张重视积累,突出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9.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所作。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游记里。作者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对小石潭的景色作了细腻的描绘,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亲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于宙 《阅读与鉴赏》2009,(11):63-6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其中有一句原文是“水尤清冽”。教材脚注中释曰:“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显然,原文中的“清冽”被解释为“清凉”。笔者认为这样解释不妥。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1.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所写的《永州八记》之一。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曹丽芳 《语文天地》2013,(20):13-14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安排有"口语交际"专题,题目是《假如我是导游》。这个安排很巧妙,因为第四单元是"江山多娇"教学主题,所选文章大都是游记散文,包括《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那》以  相似文献   

13.
从2013年秋季开始,使用"人教版"三年制教材的初中生将启用根据2011年版"新课标"修改后的新教材。修订后的语文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动,现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进行一个简要的解析:一是原来的30篇课文总量没  相似文献   

14.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11,(20):36-37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很具特色的一篇。这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不过二百来字,却把小石潭悄怆幽邃的景色和潭中观鱼的乐趣精细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使人有如身临其境、感同亲历的感受,收到了画笔难以臻至的奇效。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其游记的代表作,《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经典篇章.研究、教学《永州八记》多关注其融情于景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而对其语言的艺术美挖掘不多.其实,语言艺术美是游记的第一要素.从简洁性、形象性、新颖性、情感性和音乐性对《小石潭记》语言“清莹秀澈,铿鸣金石”的艺术美进行赏析,能促进经典古文的教学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6.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柳氏于唐顺宗年间参与王叔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而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形诸笔墨,写下了不少优美的游记。《小石潭记》作为其中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千古流传。那么它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17.
《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得有情有景,富有诗情画意,十分引人入胜,令人陶醉。此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相似文献   

18.
“全石以为底”和“卷石底以出”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中的语句,教材注释中将“全石”释作“整块石头”,将“卷石”释作“石头翻卷”,不管是从语法还是意义层面来说,这一注释都有些许不妥。通过考察选文不同版本,文章指出“全石”应作“泉石”,意为“受山泉冲激孕育过的石头”;“卷石”应作“拳石”,意为“拳头般大小的石头”。只有在充分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寄情山水的情结,山水之间的乐趣令人心驰神往,古代文人通过游记和山水诗歌将寄情山水的足迹流传了下来,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背后多是被迫放弃社会责任的无奈感。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小石潭记》这一篇山水游记的佳作为例,通过分析其中山水之景描写和文人的山水情怀,在多元化的解读中实现教学创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远林 《阅读与鉴赏》2007,(2):79-79,49
明代魏学的《核舟记》应该算得上是一篇公认的传统佳作了,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加以使用。笔者却对教科书(包括新版的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和过去的四年制人教版教材)的一处注释,心存质疑,颇值得推敲和商榷。鲁教版教材第117页的注释29为“其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原四年制人教版的课本第113页注释14中解释“背,脊背,这里指船顶”。可见,二者都将“背”解释为顶部,“船背”即船的顶部。在《教师教学用书》课后的“有关资料”中也认可这种解释(人教版和鲁教版都有相同解释,只是页码不同),第151页中摘自《课文分析集》(隋树森著,广东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