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1924年写作《祝福》,鲁迅的小说创作技术日臻完善,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主旨蕴藉上,也都更为复杂。仅以小说人物而言,鲁迅塑造了祥林嫂、四叔、四婶、卫家婆婆、柳妈等鲜活形象。但卫老婆子极容易被忽视。虽然着墨不多,但在故事讲述、情节勾连、主旨破题三方面,鲁迅赋予了卫老婆子独特的叙事价值。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的必修教材都有选入。鉴赏小说,一定要鉴赏小说中的人物,《祝福》里的人物,被关注的有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乃至“我”,至于那群没有名姓的鲁镇上的民众,常常被忽略。  相似文献   

3.
一说到鲁迅<祝福>中的阿牛,肯定会有人一脸茫然:阿牛是谁呀?确切地说,阿牛是鲁四老爷与四婶的儿子,是小说的过场人物.小说在祥林嫂被抢后有这么一句:"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相似文献   

4.
赵芳丽 《现代语文》2007,(1):99-101
对鲁迅名篇《祝福》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众所周知,祥林嫂已成为世界文艺长廊中的经典人物,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也被很多人私,但文中出现的四婶、卫老婆子、庙祝、“我”等人物却往往被人忽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所谓的“小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这些人物虽小,但作用非同一般,形象也不乏精彩,这让我们在赞叹鲁迅大手笔的同时,也更深地领悟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深刻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5.
张晓辉 《文教资料》2010,(24):15-17
《祝福》作为《彷徨》的首篇,体现出鲁迅创作的转变,即从《祝福》开始,鲁迅的创作倾向由注重外在的启蒙转向内在自我情怀的抒发。因此,通过《祝福》来分析作家的创伤性记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我"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鲁迅的影子。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祝福》,以饱含同情的笔墨,描写了主人公祥林嫂极其不幸的命运遭际,生动有力地控诉了社会制度的罪恶。为塑造好祥林嫂的形象,令人信服地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鲁迅先生着力描绘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着力勾画了“我”、“鲁四老爷”、“四婶”、“卫老婆子”、“柳妈”等众多人物,这些人,或见证、或制造、或参与、或催生了祥林嫂的悲剧。在这些人中,卫老婆子是一个特别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程玖 《学语文》2002,(1):14-14
说不尽的《呐喊》、《彷徨》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进入《呐喊》、《彷徨》的艺术世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鲁迅小说中人物命名是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寄旨良远、煞费苦心的。 首先,鲁迅小说中妇女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真实姓名,大多采用丈夫家的姓,或者加上丈夫的排行来称呼。如:杨二嫂(《故乡》),华大妈、夏四奶奶(《药》),邹七嫂、吴妈(《阿Q正传》),单四嫂子(《明天》),鲁四婶、柳妈(《祝福》),灰五婶(《长明灯》)等。或者以丈夫的名字及身份直接称呼,如祥林嫂(《祝福》)、秀才娘子(《阿Q正传》)等。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们身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绞扼与束缚,承受着肉体和灵魂双重摧残的苦痛,特别是在从来不把妇女当人的强大封建夫权力量面前,女人仅仅充当了男人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独立的尊严与价值,甚至连享有一个完整的姓名权都被剥夺。鲁迅透过这小小的女性人物命名,揭露了封建妇女不幸而痛苦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2 0年代 ,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 ,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要想对中国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进行深刻揭露 ,在文学作品中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妇女典型形象 ,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鲁迅先生用他那敏锐的眼光洞察到这一点 ,创作了小说《祝福》 ,可谓匠心独运。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创作了不少妇女形象 ,如祥林嫂、四婶、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和柳妈。下面从中选取三位有代表性的妇…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呐喊》,《彷徨》两个小说集中,深入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妇女阶层。在众多的妇女形象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祝福》、《伤逝》、《离婚》中刻划的祥林嫂、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从她身上,集中反映了旧中国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相似文献   

10.
吕瑞娟 《文教资料》2014,(11):10-1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身上的悲剧特征引起了读者的诸多反思。文章对祥林嫂的悲剧特征和对现代人的启示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祝福》通过讲述祥林嫂在封建社会神权、族权、夫权和政权四条绳索的扼窒下最终走向坟墓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妇女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戕害.小说中有两处说到"醉醺醺":一处是新正将尽,卫老婆子给四婶拜年,"已经喝得醉醺醺的",然后给四婶讲述了祥林嫂被婆婆领回家后的经历.大意是祥林嫂被逼改嫁却因祸得福,嫁了贺老六后生了儿子,"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一处是小说的结尾,祥林嫂在新春逝去后,鲁镇照样举行盛大的"祝福"仪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珊,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细加揣摩,两处"醉醺醺"的含义真的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2.
鲁迅论“国民劣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乙己》《药》《祝福》《故乡》《阿Q正传》等小说中,鲁迅先生以形象的描写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杂文中,鲁迅先生对国民劣根性也有许多论述,了解这些论述,对我们解读上述小说会有很大帮助。现将鲁迅先生的相关论述分十五个方面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是重复的高手,最经典的就是在他的散文诗《秋夜》中,开头是"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小说《祝福》中也不乏着意重复的痕迹,比如反复出现的"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四婶的"祥林嫂,你放着吧"的反复叮嘱,还有以祥林嫂的"是的,我真傻"为开头然后几乎一字不差重复录写的狼吃阿毛的故事.两年后再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同样感叹于其重复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明天》、《祝福》、《离婚》中的三个女性形象的解读 ,阐述了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整性批判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鲁迅《祝福》等作品的主题和人物解读存在片面性、单一化的倾向。从文本中关于“忘却”等词的分析来看,作品中的“我”体现了作者作为思想启蒙者的心理复杂性和自我反思;运用生存哲学的理论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存在着“生存悖论”,进一步反映出鲁迅对“人的生存”这一哲学命题有着更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的张浩逊同志《怎样看她的红眼圈——对《祝福》一句话的理解》一文,正确肯定了四婶是“虐杀祥林嫂凶手之一”,然而他对“凶手之一”的四婶“眼圈就有些红了”作的解释则是“为祥林嫂讲的‘亡夫丧子’悲渗事件本身震动、伤感”的结果,并指责别人“把鲁四太太眼圈发红说成是虚伪的表示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而只有他的论点:四婶“为祥林嫂‘亡夫丧子’震动、伤感”才可从作品中找到论据.据他自己说这论据是“祥林嫂与鲁家”无仇,所以祥林嫂的不幸不会“被他们当作喜事庆祝的”.张文论点论据,我很难苟同,故作此文与张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7.
姜燕杰 《现代语文》2014,(10):50-52
多年教学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讲到祥林嫂,总是为她同情,她那临死之前的悲绝形象深深地印在笔者的脑海里,对她周围的鲁四老爷、祥林嫂、“我”、四婶这几个重点人物痛做批判,深入剖析。但总觉得有不过瘾之处,现在仔细想想,还有一个人不可不做痛批,那就是柳妈。笔者一直没有把柳妈这个人拉出来重点作一番分析,现在觉得柳妈这个人物不做分析不行,虽然她是一个小人物,但她对祥林嫂的死负有不可小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明天》、《祝福》、《离婚》中的三个女性形象的解读,阐述了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整性批判。  相似文献   

19.
《祝福》的主题是反封建,我们从这篇小说人物形象体系的营构特点上,从祥林嫂、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和四婶等这个形象体系中人物的特定关系的把握上,就可以看出,代表全部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四大枷索,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0.
张振朝 《现代语文》2010,(2):134-135
鲁迅的《祝福》是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由于鲁迅的深刻描绘,使得祥林嫂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同情怜悯,然而在平常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只是注意到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戕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