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陈永红 《学语文》2021,(2):45-47
探讨《锦瑟》的主旨,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授学生以法,引导学生理解、鉴赏作品主旨情感,触类旁通并学会能力迁移。  相似文献   

3.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名作,由于作品中用典较多,很多学者便试图从典故入手来探明本词的主旨,如边丽丽的《〈京口北固亭〉正读》[1]。边丽丽指出这首词的用典分三个层次:一为坚决北伐,复我神州;二为已失内应,不可不慎;三为抒雄志。在笔者看来,边丽丽无异在说这首词有三个主题。而袁世硕《中国古  相似文献   

4.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遥远的大宋王朝向我们走来,又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未来走去,它们永恒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合称“苏辛”,对他们的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磊 《现代语文》2011,(4):96-98
一、三维目标 1.通过诗词对仗格式背诵全诗。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这段话不仅写出了柳永、苏轼、辛弃疾对宋词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8.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技巧,在欣赏一些怀古诗作时,人们常将用典与怀古混为一谈。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社《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3页介绍道:“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古代作品译注评赏》认为“这首词几乎通篇典故”。《唐宋词鉴赏辞典》也持相同观点。仔细辨析,品评者有将用典与怀古相混之嫌,下面试作一分析。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芯右丫玫男疗彩苊蚪?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作者登临京  相似文献   

9.
谢朝坤 《现代语文》2009,(11):49-50
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183;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风格,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豪放。结合辛弃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细致分析这首词的内涵,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对《长恨歌》痴迷,这应该是因为人们为唐明皇和杨贵妃那凄婉动人、缠绵悱侧的爱情所感动。人们对《长恨歌》主题的看法一直有分歧:有揭示统治阶级荒淫的“讽谕说”,有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爱情的“爱情说”,现在竟然还出现了一种新奇的看法,即“白居易假扮唐玄宗私会杨贵妃”。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是刘勰历时十余载精力写就的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他对作诗论文进行了总结 ,注重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 ,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 ,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 ,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杨智慧 《语文知识》2002,(12):18-19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振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  相似文献   

13.
14.
人们在论及孟子诗学在汉代的影响时,往往仅从诗学发展角度来探讨其影响.然而通过对赵岐的<孟子章句>中的章指设置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可见,<孟子章句>的整体设置与孟子的"以意逆志"思想存在着密切关联.这不仅反映了孟子诗学观点在汉代影响之广泛而深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篇章设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杂文的"文艺性"强调"笔法灵活",但无论怎么"灵活",都不能违背谈论、阐释、分析问题最基本的"事理逻辑",以"互文结构"解析《拿来主义》理据上难以立足。"知人论世"不可泛化,杂文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就在文本之中,要能够从丈本中挖掘背景信息,从而回到历史现场,身临杂文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读杜心解》的诗歌鉴赏理论基础主要有二":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其中",以意逆志"表现为三点:以心会心,通观全篇,辩证运用注和解;"知人论世"表现为三点:关注时代背景,关注史事,注重对地志、天官、天文、名物的注释。浦氏将两种诗歌鉴赏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达到了最好的诗歌批评效果。以此观照杜诗,浦氏的《读杜心解》确有不同凡响之处。  相似文献   

17.
选入高中语文第六册教材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京》)这两首词都堪称宋朝豪放派词创始人和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它们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各有千秋 :1 都表现了重大题材和主题。《赤》叙史事 ,绘江山 ,写英雄 ,谈人生 ;《京》思明君 ,议北伐 ,抒黍离之悲和报国之志。两词均突破了婉约派的狭隘内容 ,而是“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以诗文为词” ,拓宽和加深了词的境界。2 都是写景、怀古、抒情、言志相结合 ,咏史、咏怀相交织的佳作 ,且体现了宋人“以理入诗词”…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万章上》云:“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孟子提出的著名的分析文艺作品的理论命题,后人概括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最先强调了读《诗》者在《诗》义阐释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这意味着读《诗》者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诗》义;还可以通过主动推求去寻找《诗》的创作意图。而《韩诗外传》正是汉《诗》践行孟子"以意逆志"观的突出代表。《韩诗外传》对孟子"以意逆志"观的传承,不仅展现了《诗》学发展至汉代的一次飞跃,同时也证明了汉诗通过《诗》义阐释传达经世意图的经学化倾向正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相似文献   

20.
一、相机导入师:这堂课原来安排在上周五的下午.后来因为徐老师有事儿,把这件事情错过了。但是,我立刻主动打电话跟吴校长联系,就安排在了星期一的下午.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堂课。所以,错过了,有的东西还可以转化成——?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