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茶陵派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台阁体学向明中叶复古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而以李东阳为首的荼陵派在此期间担当了历史所赋予的重任,扮演了学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对李东阳及荼陵派的研究由冷趋热,从李东阳生平及作版本,茶陵派组成成员,茶陵派学创作,茶陵派学理论,李东阳书法风格,茶陵派的影响及历史地位等方面对茶陵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古代词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宗立派意识强烈,词派众多,而以台阁文学为基本范畴的"台阁词派"并未得以建立。"台阁词派"作为统治阶级控制下的官僚词臣创作的特定文学流派,是有别于市井、民间、江湖文学的文学创作模式,"台阁词派"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古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初台阁体是研究明代文学史不可越过的一段,学术界对台阁体名称的由来、馆阁体与台阁体、台阁体的形成原因与存在时间、创作内容和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研究者对台阁体总体上持批评态度,普遍认为台阁体以歌功颂德为主要内容,以粉饰太平为功用,文风雍容典雅,并无太多可取之处.亦有研究者注意到台阁体在雍容气象下掩盖着“天趣之真”.台阁体的形成与明代的政治、社会状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台阁体应该具体分析,不应轻作论断.  相似文献   

4.
宋濂与“台阁体”的关系是明前期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历来争议颇多。根据宋濂的“台阁文”观念、“台阁文”创作以及台阁体作家对宋濂文学的接受,并结合“台阁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重新审视此论题,可以推断,宋濂不是“台阁体”作家。受政治身份影响;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前期作家并不推崇宋濂,因而他对“台阁体”的产生只起了间接引导作用。天顺以降,台阁体中、后期作家一致推崇宋濂文章,他对“台阁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齐梁陈隋时期诗坛上存在着古今两种体制的情况,这种古今体分流是唐代古近体分流的前期形态。诗歌体制上的古今分流现象,晋宋诗歌中已经有所表现,在齐梁诗坛上变得更加突出了,并且有了新的内涵,即齐梁声律俳偶、绮靡咏物之体为今体,而汉魏、晋宋之体为古体。在绮艳体中也存在着古体与近体的问题,其中"古意"一类为古体的核心,其创作的基本宗旨在于拟古,可以说是唐代陈子昂、张九龄、李白等人创作古风体的前驱。  相似文献   

6.
齐梁古今体这争不限于以萧纲与裴子野分别为代表的古体,今体学集团之间的冲突,贯穿于整个齐梁时代,几科进入到每个批评家视野中的体形态和体观念冲突,这促进了古体向近体的进化。  相似文献   

7.
台阁体、台阁雅集与文人结社有着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馆阁之臣之文人结社的风气带入禁林,促进了宫廷中宴游雅会的兴起和台阁体的形成;另一方面,台阁体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文人结社的兴盛,比如怡老诗社的兴起,与台阁体的盛行密切相关--怡老唱和带有明显的台阁气息,这实际上反映了台阁体影响的深广,也说明明代文坛在台阁雅集盛行时期存在庙堂与山林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东阳作为明代前中期承先启后的诗人,引导了明前中期文坛由台阁体"冗沓肤廓"文风向复古风气的转捩。不同于宋代理学家和明初台阁体作家们过分强调文学批评表达"明道立教"的社会功用性,李东阳将推崇"杜诗学"理论批评的着眼点,转向于对杜诗成就的揭橥、格调意境的探赜和现实主义创作的实践。李东阳提出的杜诗批评理论和在此基础上的现实主义创作,旨在恢复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理想,使其在馆阁环境的束缚下获得突破并使之走向诗学正路,以期革新和置换明初以来文坛的风气。  相似文献   

9.
王越是明代的台阁重臣,其创作虽一定程度上受到台阁诗论与创作的影响,但他强调“浩然之气”,追求道与古人相合,并随着个人生活环境由台阁转入边塞,其诗歌创作也明显具有了向儒雅文学复归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朱明王朝建立,恢复了汉族统治,理学重新占据了国家统治思想的核心地位。明初处于政治中心的馆阁重臣们身兼文人身份,同时也都是有极高造诣的理学家。理学大昌,对明初台阁体诗学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理学促成了台阁体诗学颂世鸣盛观念的形成;理学对台阁体诗学性情之正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理学促进了明初台阁体诗歌平易冲淡诗风的形成。文章从明初理学对台阁体诗学建构的影响这一角度入手,力图揭示出台阁体诗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1.
明代永乐时期,东宫太子朱高炽周围的文人群体表现出与其时主流文风台阁体不同的兴趣与审美追求。述怀与隐逸是东宫文人群体最主要的两类诗歌题材,与此相应的,他们的诗中经常出现"剑"、"玉"及与其相关的两组意象。东宫文人群体的身份、角色意识导致了他们与台阁文人不同的文风追求,而东宫太子对文学性较强的诗文爱好也支持了东宫文人群体对诗歌文学性与审美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旧体诗词的创作不仅没有绝迹,而且众多新文学作家也以此作为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和心理的载体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现代文学史观中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致使这一文体样式至今难以进入文学史视域。只有超越上述文学史观的局限,建立更为科学、更为客观、更为全面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观,才能真正突破旧体诗词入史这一“瓶颈”。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宋初两大诗歌流派的白体和西昆体,其诗学思想曾被一些治宋诗的学者认定是相互对峙的,然而事实上二者在创作心态,文学功用,对唐代诗歌的积极借鉴以及讽喻倾向等方面有着本质的相通,它们是相互渗透,并行发展的,是一种“同质异构”的关系。本文试选取王禹偁和杨亿为主要代表,从师法唐人、士人心态、讽喻倾向及诗学传承方面说明白体与西昆体的“同质异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章培恒、骆玉明二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关于"台阁体"代表作家"三杨"诗文作品的分析,有先人为主、以偏概全之嫌,故其评判有失客观公正,令人生疑."台阁体"代表作家"三杨"的创作虽有偏颇,但亦有清新之作,有的也颇为真实地展示了明初盛世太平宰相的精神风貌,其文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谭嗣同《报章文体论》虽是一篇论战文字,却涉及对新兴的报章文体的认识,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重要的理论文献。就此文的针对性而言,此文主要针对湖南守旧派对于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攻击的反驳。所谓"报章文体",也并不是一种文体的专称,而是说报纸上使用了古已有之的各种文体,也可以理解为报章不同于传统著作一书一体的、那种汇集众体于一身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6.
"香奁体"是对韩偓《香奁集》诗风的一个概括性称谓,这一诗歌风格常为后人所效仿,其中以宋末江湖诗派及元末杨维桢等人的创作较具规模。唐以后的香奁体诗作对于《香奁集》的效仿往往存在着较为明确的选择性,其内容及风格也大体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但有时也会因受到当时其他文学体裁或诗学观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至明清时期香奁体的概念开始逐渐泛化,其含义也有所延伸,此时大量出现的个人艳诗集也与其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从而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三杨”台阁派的诗文统系和论争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强烈的政治性和理学性,"三杨"台阁派有浓厚的"鸣盛""鸣治"意识。在古文上,主张向受到成祖、仁宗推崇的欧阳修学习,要求思想醇朴、内容正大、表述典则,具有雍容和雅、平正纡徐等特征。在诗歌上,主张向得君子性情之正的盛唐诗歌学习,反映时代的"治世"特点,要求具有"清粹典则,天趣自然"的诗美特征。而对论争,则往往采取"不激不随"的态度,体现了其时文学思想的沉闷和文学论争气氛的淡薄。  相似文献   

18.
主体人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这是文学风格攀升的三个阶段。同时,由于符号化和创作对象性质对主体的偏离倾向,这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风格的诞生是完美境界的诞生,但也是对生命的创造活动的限定、因而现代作家的创作活动对风格表现了强烈的戒务倾向。风格在诞生的瞬间,也面临着瓦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扬雄的"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矫枉过正的偏激之辞,是文学取消主义的始作俑者。我们认为这是对扬雄的误读,误读的根源在于对"雕虫"的错误理解,"雕虫"当读为"雕彤",是"雕饰"意思,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学写虫书"。基于此,扬雄这句话的本意是反对过度的文饰,提倡文与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公认的应用文写作大师.<毛泽东选集>应用文体中堪称"瑰宝"的语言融节奏美、严密美、修辞美、谐趣美、俗白美于一体,为我们今天如何把应用文写得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