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晋南社火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晋南社火民俗体育分布区域广泛,了解和参与程度高的项目是锣鼓、秧歌、高跷、竹马、旱船、舞狮、舞龙等较为普及的项目;而被认为有可能消失的是转灯、麒麟舞、人熊舞、蛤蚌舞、甩杆等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项目.民众对民俗体育的态度总体来讲是积极的,社火民俗体育传播和传承的关键问题是对民俗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状况.晋南民众参加社火民俗体育的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增进健康、传承文化.制约晋南社火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民众对民俗体育了解不够、政府组织乏力、民俗体育后继乏人等.建议加强社火民俗体育的调研、组织、领导和管理,使社火民俗体育进教材、入课堂,实行市场化运作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闽台民众体育交往方式、内容及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俗体育是闽台民众未来首选交流的内容,具有台胞祖籍地的区域文化认同、"象征"中华文化的认同、海峡经济区域认同的作用。必须抓紧挖掘整理、发展与普及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八闽特色的民俗体育,切实发挥闽台民俗体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浮桥“拍胸舞”的个案研究,揭示了闽南民俗体育复兴与城镇化间互动和互构过程及成功模式。在浮桥城镇化进程中,对闽南民俗体育——拍胸舞的动员与复兴不仅实现了地方形象再造与重构、地方认同重构和地方文化重构,更是完成了浮桥地方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重构过程,并提高了浮桥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发展对闽南民俗体育的影响是一个持续而动态的过程,而政府的相关政策干预、引导以及地方民众认知与理解的不断调适和深入,闽南民俗体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角色定位、现代功能和社会文化价值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并将闽南民俗体育复兴与重构推向了唤起地方民众的“文化自觉”,表现出闽南民俗体育的演进、复兴和重构与其城镇化进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厘清民俗体育和体育民俗概念之间的差异。以上海为个案,介绍其体育民俗的发展历程。认为:古代上海的体育民俗既呈现出江南民俗的普遍性,又具有上海自身的地域特点;近代上海体育民俗有了区域的分化,同一种民俗事象也呈现不同的发展路径。建议:厘清体育民俗各项目的归类;更好地依托传统节日、新型节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开展体育民俗活动;还体育民俗于民众。  相似文献   

5.
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并运用民俗学、民族学、逻辑学等理论对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概念进行辨析.主要结果与结论:民间体育在空间上比民俗体育宽泛得多,其内容包括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甚至外来体育,即指那些非官方的、除统治集团机构之外在民众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而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岁时、宗教信仰和禁忌仪式等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民俗体育是指在体育中能够体现某一民俗活动功能和文化意蕴的体育。民间体育是在民众中开展的、非官方的体育。传统体育是指人类历史上已创造并衍传至今,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是反映和承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民众共同享用的民族整体的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关系错综复杂,民间体育包含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包含民俗体育,而民间体育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以及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7.
师永斌  闫晓鹏 《精武》2013,(19):99-99,101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河南省具有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以旅游大环境为依托,民俗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河南省整体体育水平不高,民俗体育产业组织规模较小,产业附加值不高,使得河南省民俗体育发展较为缓慢。本文通过文献法、归纳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民俗体育现状进行梳理,为实现河南省民俗体育产业化,推动河南省民俗体育经济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目前随着各种民俗体育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民俗体育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的结合,民俗体育发展道路越发宽广;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相似文献   

9.
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地域体育的国际化,无疑提升了汨罗龙舟竞渡的影响力。只是高度规范化的赛事,逐渐改变了民俗体育的本真性,虚空了地方小传统的故事内容。本文依据社会空间理论,从地方小事件到体育大事件的社会空间,以及从乡土大事件到政府小事件的心理感知空间,探析汨罗龙舟竞渡的底层民众认知与情感。历史空间下的地方小事件,其熟悉的情境构成了民众的情感呼应与记忆触动;而全球空间下的体育赛制,其宏大的规模与抽象空间却引致居民的疏离。由此进而解析龙舟竞渡现代发展走向的得失,以及其应有的民俗意蕴与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实现闽台地区民俗体育的当代保护及发挥其在推动两岸交流上的积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闽南古镇蚶江海上泼水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当代传承与发展进行阐释分析。结果表明:闽台民俗体育有着密切的渊源,其产生及文化内涵的形成离不开闽台民众特定的民俗生活,其当代发展离不开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及民众和政府的支持。保护和发展闽台民俗体育有利于两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