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狭义智慧教育到广义智慧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追求人的智慧发展是当代教育变革的一种基本价值走向。智慧教育有两个基本层次,即狭义的智慧教育和广义的智慧教育,从狭义的智慧教育到广义的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变革的一种重要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2.
冯契先生的广义认识论体系的构建,使得其对智慧问题作了全新的理解和解说。从广义认识论提出背景、内容。以及在构建冯先生哲学体系中的意义以及评述方面给予解读。  相似文献   

3.
智慧是关于性与天道的学问。智慧的历史不同于逻辑的历史,智慧惟有在生命历史之中方可呈现,因为智慧产生于哲学家在当下生命遭遇之中,对其"安身立命"出路的寻求,并在此基础上,上达为关于性与天道的形上思考。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智慧是人类知识的最高层次。冯友兰系统探讨了人类精神对智慧的探索历程。他认为,由人类的认识能力从感到纯思再到反思不断提高的情况看,人类的知识由经验常识到科学知识再到哲学智慧而不断深化。而其中修养与理知,即觉与解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5.
自古希腊以来,对确定性知识的追求就成了西方哲学具有特殊重要性的组成部分。这种追求是西方哲学认识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由于直观问题关系到知识的来源、标准、确定性等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从哲学产生伊始就已潜伏在其中了。随着西方哲学认识论的逐步展开和不断推进,直观问题经历了潜伏期、萌芽期和发展成熟期,逐步成为近现代哲学家不可回避的认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维柯从诗性智慧入手 ,坚持历史发展的观点 ,把史料与哲学批判结合起来 ,力图感性与理性相统一 ,探讨人类文化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他的认识论及其以己度物的隐喻说、类概念说 ,深远影响着哲学与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问题研究的视角,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集体关注政治哲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轨迹是从认识论到政治哲学、从真理问题到智慧问题的演变,并勾勒出可以期待的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9.
冯契认为人们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交互作用,就可以把握相对中的绝对、有限中的无限、有条件之中的无条件的东西,从而获得关于性与天道的真理性知识,即智慧。在智慧之域,人的意识成为自由意识,人的天性转化为自由德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师发展是以认识论为取向的。这种取向,主要以客观能力为目标、工具理性为内容、外部培训为路径,容易忽视教师作为独立、完整、丰富的主体生命存在的事实与意义。生存论取向,则与之不同,它真正将教师看作一个独立而真实的生命个体,将发展当作教师生命存在与人生过程,关注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与境况,置发展于生存智慧、人文关怀、自我更新之中。从认识论到生存论,教师发展的目标、内容、路径(包括场域),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冯契先生以中国传统哲学中“性与天道”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属,建立了智慧学说。冯先生建构智慧学说的根本目的是试图解决中国近代哲学中科学与人、理性与非理性相对立的难题,其途径是以智慧学说融通认识论、价值论和德性论。  相似文献   

12.
不论是中国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天人相分”,都没有处理好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天人合一”一味强调人类必须顺从自然,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无所事事,缺乏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而“天人相分”则一味强调以人为中心,征服自然,虽然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吸取两者之精华而摒弃其糟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我们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荀子天道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一直为后人称道,本文从静态——"天人之分"和动态——"天人合一"两方面对荀子天道观进行考察,并对有学者认为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是"人定胜天"的理解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学认识论的研究见仁见智,基于本体论层面作为教学本质观的"教学认识论",无论在语言逻辑还是在实践检验中都陷入了困境。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学论的基础理论,哲学方法论层面的教学认识论的构建与发展,成为教学论学科体系日益复杂化、秩序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法自然是一种法律文化现象,其源于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先秦时期,许多思想家对其进行了阐述。西汉时期,董仲舒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法自然加以综合论证,最终使其由学术理论走向了法律实践。在汉代法自然主要表现为司法上的“秋冬行刑”司法时令说、则“天”理狱及“灾异赦宥”制度等。法自然自汉代形成之后,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法律圭臬而加以继承,一直延用到清末法律现代化之前。  相似文献   

16.
荀子独特的“天人之分”说主要包括“天行有常”、“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人应深入而全面地认识自然规律,进而掌握自然规律,继而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既不要超过自然规律“与天争职”,也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倍道妄行”。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潮中,中国学术界对于人的问题表现出了广泛而浓厚的兴趣,在理论上进行了各个层次的哲学反思。反思主要是围绕人性、阶级性和共同人性,社会主义和异化,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三个问题而展开的,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从而成为我们完成反封建的现代思想启蒙,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锐利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文化传统与观念的冲突,中西方文明风格的迥异,尤其是中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所形成的不同认知模式,都可以从中西方对“人”与“自然”认识差异的源头中,找到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伦理原则,这就使“自我牺牲”始终同历史进步的方向联系起来,成为一种对社会发展利益的自觉追求,其内涵也由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转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归根结底,这是由人的本质——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是大学成为大学存在的本质规定性,大学精神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精神植根于人类对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自由幸福的追寻中,植根于科学的本性。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职能。中国当代大学新精神建构的途径是坚持中国古代大学之善路径,汲取西方现代大学之新精神。大学精神要回归科学本真和教育本真,生成充实和健全的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