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茅盾与乌镇     
画面:黎明,曙光洒遍朝气氤氲的杭嘉湖平原。 熙熙攘攘的乌镇街道。繁荣的早市。 轮船码头,汽笛声声。 解说: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个水乡古镇。她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乡,是茅盾出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乌镇是茅盾的家乡,茅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乌镇度过的.一九○四年到一九○九年,茅盾八岁到十三岁先后在乌镇的两所小学——立志小学和植材小学求学.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写道:“又过了半年,乌镇办起了第一所初级小学——立志小学,我就成为这个小学的第一班学生”.“一九○九年夏季,我从植树学校毕业了,时年十三周岁.”后来茅盾升上中学,离开家乡,只是寒暑假才返回家乡.当他二十岁“叩文学的门”之后,更只是间或返回过几次,一九四○年他母亲逝世后,因种种原因,再没有回来过.但是茅盾对他的家乡,始终深深地怀念着,一九七七年为家乡写的一首《西江月》词中,有“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两句,表达他怀念家乡和对家乡的教育事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家庭对作家思想、情感、性格、教养及人生道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茅盾的家庭对他的影响,同鲁迅的家庭对鲁迅的影响和郭沫若的家庭对郭沫若的影响,同样是很大的.茅盾在乌镇有两个家庭,一个是他出生的沈家即本家,另一个是他母亲的陈家即外家.沈家和陈家的长辈、平辈、小辈以及亲朋故旧和佣人,他们的言行、生活对童年、少年的茅盾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他的思想、性格形成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家乡——乌镇是座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曾是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交战之地.随着各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更迭,它的隶属管辖几经变更,比较复杂,现作粗略考证如下:明李乐《乌青志》载:“镇,周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乌戍.”春秋时,吴在此屯兵以御越.又据考:“有吴越战场及夫差走马岗距戍南不三十里”,“越败吴于携李即此地.”由于这儿地当“越角吴根,其境修愆”,所以它的隶属变化比较复杂.春秋后各朝,时而隶属苏州,时而隶属吴兴郡(即湖州).后晋天福年间别立秀州以后,才“不复隶苏”.  相似文献   

5.
茅盾作于1932年的散文《故乡杂记》堪称当时茅盾故乡——乌镇的一幅真实图画,它像一个窗户,只要我们打开它,便可窥见三十年代茅盾故乡乌镇的风貌.昭明太子和鲍廷博当我们轻轻掀开《故乡杂记》,立刻被茅盾笔下所描绘的乌镇历史风姿所吸引.他写道:“故乡!这是五六万人口的镇,繁华不下于一个中等的县城;这又是一个‘历史’的镇,据《镇志》,则宋朝时‘汉奸’秦桧的妻王氏是这镇的土著,镇中有某寺乃梁昭明太子萧统偶居读书的地点,镇东某处是清朝那位校刊《知不足斋丛书》的鲍廷博的故居.”这里,昭明太子是什么时候在乌镇“偶居读书”?“某寺”指何处?鲍廷博为何许人呢?根据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年至一九○九年茅盾八岁到十三岁的时候,在故乡乌镇的两所小学求学.时经七十余年,这两所小学已不复存在.一九八一年,茅盾小学时代的两册作文本发现之后,为了进一步了解茅盾童年时求学的情况,笔者访问了一些老人,查阅了方志资料,发现了一些有关茅盾求学过的两所小学的材料,现整理成文,供茅盾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地域文化背景上审察茅盾早期的生活道路以及他文化性格形成的原因,故乡乌镇的自然、社会与人文环境对青少年茅盾的"孕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故乡环境及文化氛围对于茅盾成长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水乡古镇特有的民俗风情滋润着少年茅盾的心灵,陶冶了他的审美情趣;父辈的变法维新思想影响了少年茅盾人生道路的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奠定了他一生的文化品格;乌镇的生活积累成了茅盾日后写作时重要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8.
正1980年春,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这样叙述:"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乌镇在清朝末年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地当水陆要冲……镇上古迹之一有唐代银杏,至今尚存。我为故乡写的一首《西江月》中有两句:‘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梁昭明太子曾在此读书。"  相似文献   

9.
郁郁蒲公英     
雨伴春风,万物萌生,嫩草浓绿如诗,青枝摇曳如画,野花清馨芬芳,鸟语使人陶醉,山村生机盎然的春景,令人神往,引人遐想……在这芸芸众生中,那名不见经传的郁郁蒲公英格外受到永吉师范师生的钟爱。她没有芍药浓郁,没有山茶高雅,没有杜鹃火红,没有牡丹雍容,然而,她不慕殊荣、朴实无华、扎根山乡,甘作奉献的品格和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已成为永吉师范的校魂。师生们以蒲公英品格自誉,以蒲公英精神自勉。特别是那批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30年来,他们扎根农  相似文献   

10.
乌镇     
<正>Wuzhen is an ancient water town o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Delta1.All of it seem to claim the titleVenice of Chinaor theVenice of the East.Why is this comparison used?These old towns were built over systems of canals2that were used in ancient times instead of roads.The canals connected up with major rivers in the area and then on to the Yangtze and the Grand Canal that extended to Beijing.The area’s major commodities3such as silk textiles4were sold and traded along these routes.乌镇是长江下游三角洲的一个水乡古镇。这一切似乎都印证着中国的威尼斯或东方威尼斯的美誉。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类比呢?这些古老的城镇建在古代使用的运河水道系统  相似文献   

11.
乌镇     
假期里,我与爷爷、奶奶一起,来到了江南水乡名镇——乌镇。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离市区17公里,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它不但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而且有"千年乌镇"的美名。唐朝时,乌镇隶属苏州府,诗人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把乌镇的水乡景色刻画得淋漓尽致。"水"是乌镇的一大特点。碧水环绕着整  相似文献   

12.
郁郁乎文哉     
有位学者在访问海门市东洲小学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一棵草长在别的地方就是一棵草,但长在东洲小学的校园里,那就是文化了。在这个校园里,一草一木总关情,每一堵墙壁都在说话,可以借用孔子当年的一句评语:"郁郁乎文哉。"文化,如果与民族、地域、群体、组织联系在一起,它就是特色。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特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  相似文献   

13.
赵燕翼同志没见过闻一多先生,但读过他的诗集《红烛》、《死水》,珍藏了闻一多先生的木刻头像。他受闻一多先生影响拿起刀笔走上文艺和革命的道路。他一直把闻一多尊为“心中的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登在《群言》上。我也从未见过茅盾先生,但我有《茅盾文集》乃至《全集》,其中的很多作品我曾反复研读过。更为难得的是,在我还是学生时,以及后来当了教师,茅公曾数次复函赐教,并为我荐发作品,直到他逝世前几年还帮我审定  相似文献   

14.
秋游乌镇     
"一夜流水到天明,乌镇人家尽枕河。"伴着悠扬的船歌,我来到了这片世外桃源。小桥流水,悠悠船歌。这正是大作家茅盾笔下纯朴独特的水乡——桐乡乌镇。  相似文献   

15.
游乌镇     
“三八”妇女节这天,我和妈妈一起到乌镇游玩。乌镇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一下车就看到远处那些古色古香的房子,黑黑的瓦;木质的门窗,还镂刻着精细的花纹;屋顶翘翘的,线  相似文献   

16.
水乡乌镇     
一说到新疆,人们联想到的是大漠戈壁;一说到江南,自然会想到“小桥、流水、人家”。浙江省与江苏省的交界处,有一个有着“二省三府七县交界”的水乡古镇——乌镇.镇内溪河密布,港叉纵横,大运河苏杭段穿镇而过。早在宋代就有“古山云树”、“双  相似文献   

17.
水乡乌镇     
《新作文》2006,(Z1)
依楼品茗,听撸声欸乃;流水无声,淌千年风情;极画水乡之胜, 江南之秀。——题记还记得很多年前去周庄的情景。桥是新建的,房是后盖的,屋子空空如也,空出来的是一份造作,早已全无了简单淳朴的模样。那时小,并  相似文献   

18.
秦勇军 《湖南教育》2011,(3):F0002-F0002
浙江省桐乡县的乌镇,是一个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它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进入乌镇,眼前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让人立即感受到深弄曲巷、枕河人家的江南水乡韵味。  相似文献   

19.
乌镇印象     
<正>"伟大见胜于时间,是韵味。"脚步翩然于乌镇幽长的石板路上,望着古街老巷的黑瓦白墙、绿水石桥,脑海中蓦然浮现出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即使游人如织,甚至走在路上都摩肩接踵,但目光每每触及岁月在墙面上剥落的痕迹、古树历久而成的苍翠、门槛石阶上长年碾磨的印记……乌镇的韵味连同这句话便直击心底,久久回旋。喜欢抬头望天,望屋檐,望古宅。黑色的飞檐灵  相似文献   

20.
行走乌镇     
走进乌镇,犹如品尝一份古典大餐。古朴的民风,丝竹的回响,历史的言说还有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还来不及细想,一不留神,就跌入了历史的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