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自建国以来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引起的过度与无序的竞争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的错位与失衡以及教师能力素质与家庭传统教育观念的掣肘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均衡配置,大力推进学业质量评价机制的改革,促进家校合作,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解决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4个方面:(1)陈旧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理论注脚;(2)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因素也导致学生负担过重;(3)教学模式陈旧;(4)社会环境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袁蓉 《考试周刊》2014,(47):175-175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是我国教育中历久弥新的话题,对此问题的研究不断,导致学生学业负担问题解决的重重苦难。不能正视学业负担过重之根源,学生的学业负担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评价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社会问题 ,使那些与教育关系密切的机构与个人基于本位利益对基础教育价值选择的一种必然后果 ,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目标与功能反映了当今社会对教育的价值偏好是造成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重要体制性因素。改进教育体制及教育评价系统可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改善教育运行的社会环境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教育问题,是关系能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艰巨问题,更与国家、社会、家庭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各方的努力。长久以来,由于国家减负政策考虑不全、社会人才观偏激、学校教师观念陈旧、评价机制欠缺、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学生抗压能力薄弱等因素,导致学业负担过重。现提出相应对策:国家规范办学、提高资源使用率;社会媒体正面引导、改善单位用人制度;学校加强教师培训、改善评价机制;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淡化从众心理;学生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抗压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最近,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上至政府,下至百姓,都意识到了过重学业负担的负面作用。笔者认为,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十分复杂,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如果不作细致的分析,便不可能对该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由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学生学业负担可分为:必然的学业负担、必要的学业负担与过分或过重的学业负担三类。简言之,所谓“必然的学业负担”就是由于历史发展或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给中小学生造成的一些压力。这种压力主要以社会的人才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形式存在。这种压力对整…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来的教育改革历史经验,尤其是通过对学业负担问题两度浮现的历史进行客观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层级教育发展规模匹配度过低所导致的升学压力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差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科举文化残余影响在社会心理层面起着学业负担放大器的作用;中小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科学、教学方法失当、学习指导不足等是造成学业负担过重的内在原因;政绩追逐推动下的改革话语生产失范是形成"减负"改革困境的重要干扰因素。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应当改"办重点"为"办特色",引导中小学教育走多样化发展道路;通过调节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的匹配度,来降低升学压力;并通过社会改革来调整阶层利益,化解科举文化残余的消极影响,从而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成功地踢开"学业负担过重"这个绊脚石,为培养一大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我们国家培养出的顶尖人才太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一旦他们获得了所需要的利益,就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因此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的人才培养。减负问题隐含着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观和学生观,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未有对中小学学业负担问题的较高层次的系统研究,所以,学业负担问题研究很有意义。减轻学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是教研工作的“一场革命”。 中小学学业负担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有人认为,社会教育质量观的干扰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比如,特长培训班、家教中心的泛滥,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有人认为,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与教师的业务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事实上,很多的学业负担是教师转嫁给学生的,教师的脑筋动少了,学生的负担也就加重了,许多老师把自己定位于“管教学,不管教育”,强调知识的学科性,而忽略学科的教育性,还有的老师根本不懂得合理利用时间,正确对待差异。也有人对教育考试评价制度的弊端进行了剖析,并且提出疑问,认为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更多是受中考、高考等考试评价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但是现有的评价体系并非教师个人能够改变。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个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还必须清楚地看到,至今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弊病,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学生的学业数量与学业难易程度紧密联系,因此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形成合理化学生学业量度必须有衡量学生学业量度的科学依据和评价学生学业量度的科学方法,必须分析影响学生学业量度的主要因素,形成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工作方法作为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形势,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必须从思路、标准、程序等各方面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法,认真搞好组织设计,不断提高工作标准,精心制订工作计划,科学决策工作方案,及时调控工作进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三所大学的学生校园生活现状做了初步调查分析,提出应加强对高校校园生活的全面追踪了解,引导大学生建构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校园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与生活方式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网络的出现及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大改变,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学习、工作、交友及休闲等趋势,并努力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新的技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重新构筑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基于原作的艺术的再创造,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翻译主体,即译者的个人风格的影响。所以为了成功地再现原作,译者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其个人风格,在尽量淡化其个人风格的同时,努力使之融入到原作的风格中,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魏建军 《成才之路》2020,(4):136-137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更多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手段,体验式学习法能够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有积极意义。文章阐述体验式学习法的含义与特征,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体验式学习法的具体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是学校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加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是提高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学风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对于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应付方式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和人格量表之间两两相关显著;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中的某些维度对大学生的精神卫生和人格健康预测作用显著。大学生的精神卫生和人格健康会受到其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学生工作者可以把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作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揭示出其学习生活方式自主与依附并存的特点,并对学习生活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京市996名小学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在工作特性、工作条件、组织氛围、专业发展和工作待遇等五个向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社会背景变量的交叉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类别、角色身份、文化程度的教师在上述五个向度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我们应从全人发展的视角来思考与设计有关问题,并充分考虑教师对工作与生活的追求以及工作本身对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风系统性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风建设是一个由学风、教风、管理作风和环境建设组成的有机整体,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和环境建设四方面对校风建设进行较深入的系统性分析与思考,对于新时期高校加强校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