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是虹影的代表作品,主人公"六六"成长和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是虹影本人对女性意识的探索,具有少女的私密性的特点,同时展示一代人生存的真实境遇和低矮苍穹下的女性群体形象,凸显虹影小说创作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2.
虹影作品的创作主题繁多,情感交织。其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在叙述个人经历的同时,更具女性成长主题的言说。小说主人公在生理和心理上经历了大饥荒时代的饥饿,更在无形的父权制压迫下受到外界他者的否定,所有的遭遇构成了虹影“失乐园”式的悲情成长过程。但是,虹影逃离家园,凭借自己的固执和倔强,超越了成长的局限,终获自我主体性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3.
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公认为是虹影的代表作。通过对女主人公六六的精神成长过程的叙写,作家显露出了女性主义的创作倾向,而这和作家的个人体验,所受政治的影响,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有关。小说中偏见和洞见共存,显示出了一种"虹影式"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毁誉参半的女作家虹影的两本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都是作家心灵深处开出来的“爱之花”。从《饥饿的女儿》到《好儿女花》完整再现了作者由于无法正视身边的“爱”而“出走”又转而“引归”的全部历程,表现了作家生命的成熟与爱的书写视角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刘国欣 《时代教育》2013,(9):146-148,156
可能世界理论是最近十多年出现的一种理论,在中国很少有人探讨,它关照文学艺术与现实之关系。虹影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更具备现实关照性,它巧妙的实践了可能世界理论,这符合自传体小说的体裁特点。这部小说的叙述策略是虚构世界与实在世界有意重合,实在世界的唯一性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可能世界体验。  相似文献   

6.
王侃 《文教资料》2008,(19):13-15
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一改她以往作品虚幻、诡秘、冥想的风格,以朴实自然的语言,现实主义的冷峻笔调,真实地记录了个人成长的经历和体验.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饥饿"这个中心意象的分析,揭示了"饥饿"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女性以及她所处的整个时代的压迫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虹影对于现当代文学来说,无疑是个特殊而骄傲的存在。她擅长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向读者展示内心,并剖析其中深层含义。本文以其小说《饥饿的女儿》为例,从虹影人生记忆中的饥饿、虹影精神层面的饥饿和饥饿叙事的文化意义三个角度,探讨饥饿叙事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近日,张爱玲自传体英文小说《雷峰塔》《易经》简体中文版面市。《雷峰塔》是张爱玲以自己四到十八岁在旧家族的成长经历为主轴,糅合其独特的语言美学所创作的。《易经》则  相似文献   

9.
“美杜莎”与阴性书写——论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大胆而真实地“复啄”生活的原生态,叙述女性寻找“我是谁”的身份认同,颠覆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涂抹和变形,进行阴性书写。《饥饿的女儿》拓展了女性个人叙述声音的空间,丰富了阴性书写的文本。  相似文献   

10.
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是一位离散作家,离散的文化意义与虹影及其作品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关系。在她自传体的作品《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中,我们不仅能够深刻感受到女主人公六六在生命的第一个阶段从无父到寻父进而拒父的的身份的失落,更能从其第二个人生阶段的丧母和送葬的经历中,体会出虹影在多年离散之后理解母亲、从罪人到罪己的救赎心态。父亲是虹影苦难的根源,母亲是集苦难于一身的河流,虹影在间隔十年的两部主要作品中,是否能够穿过命运的河流,渡向光明的彼岸,找寻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所在?本文从她的作品中求解这一答案。  相似文献   

11.
作品信息     
正虹影新作《米米朵拉》献给女儿虹影近日携一部奇幻作品《米米朵拉》重回大众视野。这部耗时5年反复打磨的小说,是虹影送给女儿的一份礼物。《米米朵拉》以想象力和爱搭建了一个有着宏大空间和时间的故事框架,用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讲述了人世间最珍贵的母女之爱。虹影介绍自己这本书最初的想法只是给女儿讲一个跟儿童被拐卖有关的故事,开始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这不是一个儿童书,只是用了一个儿童小说的外壳。所以这本书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新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虹影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角,塑造了大批女性形象,她的作品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试图借助相关女性主义理论,以她的三部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K》《上海王》)为例,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虹影小说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3.
我很喜欢虹影的作品,从她的《饥饿的女儿》开始,每次我都是从《作家》杂志上读到,她的《K》我也是从这杂志上读到。这次也是在上面读到。从虹影的创作上说,《饥饿的女儿》是她的一个创作高峰。我曾在美国的斯丹福大学教半年书,  相似文献   

14.
据《新民晚报》消息,虽然张爱玲已去世多年,但近年来不断有她的遗作被整理出版,不过记者了解到,最近出版的《雷峰塔》《易经》这两部张爱玲自传体英文小说的简体中文版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在上海书城2楼的张爱玲作品区域,两本新作与《小团圆》《异乡记》  相似文献   

15.
走出巴蜀,名扬海外的虹影无疑算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富于争议的作家之一。从《十八劫》与《饥饿的女儿》因所谓的重复出版而官司缠身,到《K》的一连串诉讼风波,这似乎便是她襁褓时就被人在法庭上抛来抛去的某种宿命。这种宿命也表明了虹影血管里始终流动着与众不同的叛逆与异质的血液。不管怎么样,从诗人到小说名家的虹影始终在以一种中性之笔,心怀宗教般的虔诚,演绎出一幕幕人生舞台上的悲情剧。  相似文献   

16.
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是一部女性成长小说,它以身份认同问题贯穿全篇,在寻找“父亲”的道路上实现着对自我的寻找和对生存意义、生命价值的叩问。这种寻找自我是建立在解构菲勒斯中心主义和建构女性话语中心的基础上的,颠覆了一直以来女性作为男性眼中的“他者”的命运,勇敢地提出“我是谁”的问题,其意义在于女性对主体性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文学教育(上)》2011,(15):157-157
据上海《新民晚报》消息:虽然张爱玲已去世多年,但近年来不断有她的遗作被整理出版,不过据了解,新近出版的《雷峰塔》《易经》这两部张爱玲自传体英文小说的简体中文版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记者日前前往上海书城,在2楼的张爱玲作品区域,两本新作与《小团圆》《异乡记》等被放在了推荐区,十分容易找到。  相似文献   

18.
缪岑岑 《文教资料》2010,(18):193-195
"母亲"是众多文豪笔下热情歌颂的对象,无论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多大,在这一点上似乎都达成了共识,但女儿和母亲的相处却不只是这么简单和纯粹。本文试图从自传体小说《情人》和《小团圆》中探求杜拉斯和张爱玲笔下的母亲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中的苦难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饥饿的女儿》通过女孩“六六”成长经历中的“食饥饿”和“性饥饿”,以超然的冷静叙述把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苦难写得铿锵而绝断,宗教式的“苦难”意识显示出生存不可洞见的意味。虹影个人化的生存经验、拉康式的精神镜像使得她的创作执拗地进入女性自我的精神深处,优雅而又毫不留情地去打开那些生活死结。  相似文献   

20.
百年前,在五四新文学的指引下,女性书写取得了耀眼的成就.现如今,其光辉并未暗淡,反而继续映照在海外作家身上.虹影,作为一名英国籍的新移民作家,空间上的游移与早期对身份的追寻,带给她一种他者的孤独.在时代变革下的觉醒,也让她与五四女作家在精神处境上不谋而合.在她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K-英国情人》中,不管是关乎个体创伤的成长/自传类小说、对于女性身体和欲望的大胆表达,还是展现父女关系的书写,都携带着五四女性书写的身影.同时,虹影并没有迷失于其中,而是进行自我的超越:个人化写作以及超性别的书写姿态.这些突破不仅具有启示意义,也有利于拓宽当代女性书写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