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如把“威胁”写“危胁”或“危协”,把“统治”写成“统制”,把“袁世凯”写成“袁土墩”,把“片面”写成“偏面”,把“资政新篇”写成“资政新编”,把“黄宗羲”、“王羲之”写成“黄宗曦”、“王曦之”,把“辛亥革命”写成“新亥革命”,把“洪仁歼”写成“洪仁轩”,把“镇压”写成“振压”,把“导致”写成“导制”或“导至”,把“遵义”写成“尊义”、“尊议”,把耦犁、曲辕犁、伊犁的“犁”写成“梨”,等等。  相似文献   

2.
说“把”     
就“把”的词性、作用和意义谈了一些看法:认为把字句里的“把”是个介词,“把”表示“把”后面的宾语是动词的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把字句的“把”是一个语素,“把”可以用“使”去替换只是把字句与“使”字句表义相同的偶发现象。  相似文献   

3.
说“把”     
就“把”的词性,作用和意义谈了一些看法,认为把字句里的“把”是个介词,“把”表示“把”后面的宾语是动词的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把字句的“把”是一个语素,“把”可以用“使”去替换只是把字句与“使”字句表义相同的偶发现象。  相似文献   

4.
戴欣欣 《小学生》2007,(7):94-94
有些同学经常写错别字,比如把“娱乐”的“娱”写成“误”,把“派遣”的“遣”写成“遗”,这样,不但字音变了,字义也就变了。那么,减少错别字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5.
郭文婧 《广西教育》2013,(24):25-25
“有商家把一把斧头成功卖给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你怎么把这斧头再卖给奥巴马呢?”“大象把蚂蚁踩到骨折,怎么办?”“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这些大学自主招生新颖搞怪的“脑筋急转弯式”题目,被戏称为“神题”,让不少考生觉得“很意外很圆”。(4月14日《新快报》)  相似文献   

6.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  相似文献   

7.
门的烦恼     
“吱嘎、吱嘎”,门说:“老站在这儿,屋也进不去,太没意思了,让我做床吧。”于是,我把它改成床。没过几天,“嘎吱、嘎吱”,它说:“趴这儿一动不动闷死我了,让我当车吧,出去看风景也好啊。”于是,我把它改成马车。没过几天,“咣当、咣当,”它说:“天天跑来跑去,都快把我颠碎了!还是当门好,里面外面都瞧得见,多舒服!”  相似文献   

8.
生物备课组把生物课堂当作生态课堂来追求,倡导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创新理念的传递”“评价表的制订”“课堂时间的把控”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宝琪 《小学生》2009,(8):24-24
我老是分不清“辨”和“辩”,组词时经常弄错。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只有分清字形,理解字义,才能正确运用。老师不但教我分清了“辨”和“辩”,还让我学会了“辫”与“瓣”的用法。因为她把这四个字编成了儿歌:  相似文献   

10.
谭孔超 《广东教育》2002,(11):42-42
我设计了一堂《数学乐园》实践活动课。选择了没有桌椅的活动室作为教学的场所,并且把活动室布置得像一个游乐园,把数学迷宫、对口令、送信、投球等游戏安排在合理的位置。把“10以内数的顺序”知识运用于“走迷宫”游戏中,把“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运用于“送信”游戏中,把“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知识运用到“投球”游戏中去。除了教材的游戏,我还增添了一个“拍手”游戏,渗透了“多些、少些、同样多”的知识。学生通过“走迷宫”,复习了“10以内数的顺序”。我要求学生在“数学迷宫图”里尽可能多的画出不同的路线,…  相似文献   

11.
唐中笑 《学语文》2004,(11):65-66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但并不是不需要审题。如果考生对话题不认真琢磨、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而是不假思索地想当然,往往就会犯下另起炉灶、偷换话题的错误,其结果当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有的考生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成“假如记忆可以克隆”、“假如知识(或思维)可以移植”,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成“知识(或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把“诚信”写成“承诺”或“信任”,把“心灵的抉择”写成“命运的抉择”、“前途的抉择”等,都是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12.
“把”字句是汉语中的常见句式,常常表示处置意义。然而,“把”字句和处置意义并不等同,其关系还相当复杂。从《围城》中的400多个“把”字句可以看出,一方面,“把”作介词,并非专用于处置式,它也可以表示“中介”“方式”意义,从而相当于“拿”;另一方面,处置意义也可以不用“把”来表示,比如“类处置式”。  相似文献   

13.
现在,在小学数学讲《数的整除》一章中,已经明确地把数“0”作为一个自然数看待,但倒底怎样解释?听了很多,大部分的解释是把这看作一个“规定”,就是说可以把“0,1,2.…n,…”作为自然数,也可以把“1,2,…n,…”作为自然数。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在这儿谈谈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但并不是不需要审题。如果考生对话题不认真琢磨、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而是不假思索地想当然,往往就会犯下另起炉灶、偷换话题的错误,其结果当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有的考生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成“假如记忆可以克隆”、“假如知识(或思维)可以移植”,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成“知识(或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把“诚信”写成“承诺”或“信任”,把“心灵的抉择”写成“命运的抉择”、“前途的抉择”等,都是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16.
现在,已经明确地把数“0”作为一个自然数看待。为什么?听了很多的解释,大部分的解释是把这看作一个“规定”,就是说可以把“0,1,2,…,n,…”作为自然数,也可以把“1,2,…,n,…”作为自然数。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在这儿谈谈我们的理解,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韩德君 《物理教师》2004,25(4):3-45
物体以什么规律下落?几乎所有的大物理学家都关注、研究过这个问题.伽利略用“轻、重同落”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重快轻慢”.牛顿把“轻、重同落”从地面延伸至天上,统一了“苹果”和“月亮”,把力学规律从地球表面扩展到了整个宇宙,创立了天体力学;爱因斯坦更惊喜于“轻、重同落”并把它发挥为“等效原理”,创立  相似文献   

18.
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诗。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多年以来,我一直把“当午”的“当”宇理解为“当着”,把“当午”给学生们讲成“当着正午或中午”。现在,我读的书比以前多了一些,才知道“当午”的“当”不是“当着”的意思,而是“正”的意思,“当午”就是“正午”。  相似文献   

19.
许多语法书认为,“把”字句就是用介词“把”或“将”把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的前边,以强调动作的结果(也有的说是强调动词的受事)的一种句式。①其基本格局是:S+[把N]+V/VP②在谈到运用“把”字句时,许多语法书都说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这“一定条件”的第一条就是:“把”字句里的动词必须是表示强烈(具体)动作行为、能带受事宾语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字后边的词语,并含有对它加以处置或施加影响的意味。③例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你把房间收拾一下”、“你把这些材料整理整理”,其中…  相似文献   

20.
宋朝有个叫丁谓的人,费尽心机爬上了宰相的宝座。他利用职权,干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生怕老宰相寇准揭发,于是与太监勾结在一起,在真宗面前大进谗言,极尽污蔑诽谤之能事,硬是把寇准排挤出了京城。老百姓痛恨丁谓.希望朝廷把寇准召回,于是编了一首歌谣:“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这里“丁”即丁谓。后在流传中发生语讹,“丁”成了“钉”,人们把仇人称为“眼中钉”即源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