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2005年第二期刊登了岳斐文的“文化是酿藏出来的”(下称岳文),笔者有异议。岳文说:“文化如酒,是酿出来的。勾兑速成下的货色绝不该放入正宗酒品里。”这至少是对酒的生产工艺缺乏常识性了解。酒,包括许多名酒的生产中都有勾兑工艺。我国从50年代起就提倡采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与传统酿造工艺相比,勾兑的优点是节约粮食、降低成本而且干净卫生。既然“文化如酒”,可以肯定文化也不全是酿藏出来的,也有勾兑。拿京剧现代戏来说,开始有人说它不伦不类,但五十年过去,人们终于接受了它。传统京剧借鉴话剧等姊妹艺术,勾兑出了京剧现代戏,且群…  相似文献   

2.
广告与新闻不能打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与新闻不能打架陈长明新华社去年曾播发“关于国务院23个部委决定在分务宴请中不喝白酒”及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地群众响应“节约粮食,少喝白酒”的倡议等消息,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我们的广告宣传,对这一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家晚报先后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9,(46):77-77
2008年起,全国白酒格局上演了一场重大变化。川黔金三角、苏鲁豫皖等区域性白酒联盟板块相继成立,扩张之快速领域之广浸透中华大江南北。而此时,在知名川酒产业群的旁边,拥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诗仙太白作为重庆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以酿酒酿文化的姿态打造着中国第一文化酒,发出渝酒产业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9,(42):33-33
2908年起,全国白酒格局上演了一场重大变化。川黔金三角、苏鲁豫皖等区域性白酒联盟板块相继成立,扩张之快速领域之广浸透中华大江南北。而此时,在知名川酒产业群的旁边,拥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诗仙太白作为重庆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以酿酒酿文化的姿态打造着中国第一文化酒,发出渝酒产业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新闻工作者从发现新闻到报道新闻,必须经过研究、挖掘、采访和选择这些环节,才能报道出有影响力的,能正确引导社会前进的导向性新闻.如果不加思考,用一种纯自然主义的报道方法,就有可能出现偏颇,甚至会出现误导.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先进人物报道在媒体中很常见。媒体对先进人物的报道,都能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然而由于操作上的原因,可能会在弘扬了一种精神的同时却带来了始料不及的消极影响,误导受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10,(39):53-53
在1915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一种由五种粮食酿成的中国白酒以其“水的外形和火的内质”,开启了中国白酒文化走向世界的征途。  相似文献   

8.
赵德铭 《今传媒》2010,(5):85-85
在看电视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些电视节目,却在误导观众。其一是文字的误导。错别字上了荧屏屡见不鲜。比如,电视连续剧《西藏风云》的主题词《吉祥的云彩》中,将"崛起"错写成了"掘起";电视连续剧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会看到一些与法律相悖的现象,作者并不是有意与法律抵触,而是在报道中没有瞻前顾后,不经意的造成了对法律的误导。这种误导,作者和编者往往很难察觉,而在客观上却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削弱了新闻的宣传力量,背离了作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尽管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本身对美国政府内的任何部门都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会成为美国各界人士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判断中国军事实力及意图的依据之一,如果内容出现偏颇,将可能误导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客和民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开始深入新闻人意识当中,逐渐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如何把握好人文关怀这个度,不因受主观情感影响而使报道有失偏颇甚至被误导?没有人文关怀,新闻仿佛少了灵魂;而真实性缺失,新闻则没了生命。如何在保证新闻报道真实性同时兼顾人文关怀,是值得新闻人不断学习和探讨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李燕 《新闻窗》2013,(3):33-34
今年开年,一个以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全民性行动在全国兴起。在网上,这样一段文字广为传播: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当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身边的浪费比比皆是。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触目惊心的浪费触动了全中国人的神经,于是,"光盘行动"席卷华夏大地。  相似文献   

13.
1998年5月,中国的芜湖市发生了一个惊天大骗局。他们骗的是原国务院总理朱基。其大致情节是这样的:1998年5月21日,朱基总理到芜湖视察。总理实地考察了一些粮站、粮库、粮食加工厂,详细询问了粮食收购、贮存、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并就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问题与省市县领导进行了座谈。朱基总理离开芜湖后,《芜湖日报》5月27日头版头条发了一篇报道。报道说:“视察中,朱总理对我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与此同时,有消息传出,南陵县一个省级粮食储备库将升格为国家粮食储备库,国家将给予大笔投资……面对这些“好…  相似文献   

14.
如此采访     
前些天,某电台播放了一篇采访空姐生活的报道,听了却不是滋味,原因是记者带着事先设计的路子去采访、提问中不断“引导”,不免落入了“误导”,也使得那位空姐谈得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1987年11月29日播发的《粮食宝中宝浪费实可惜——北京机关、学校食堂、饭店见闻》一稿,是一篇主题深刻,发人深思的报道。这几年浪费粮食、不珍惜粮食的现象不知不觉地普遍起来。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被随随便便地浪费掉,这是令人痛心的。记者抓住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深入到机关、学校食堂和饭店餐馆进行实地调查,捕捉了大量生动具体的镜头。记者对采访获取的大量镜头,精心剪裁,巧妙组合,既生动具体地再现了白花花的米饭、馒头被人们随随便便糟踏了的场面,又通过对比的手法加深读者  相似文献   

16.
*单是劳心的工作,并不能让你感到疲倦,大部分疲劳的原因来自精神因素,真正的生理消耗产生的疲劳是很少的。 *上百万不会浪费金钱的人,却鲁鲁莽莽地把自己的精力虚掷浪费掉。  相似文献   

17.
晚报能不能抓经济新闻? 1992年7月,原市委机关报《宜昌市报》改办为《三峡晚报》之初,对上面这样一个本不该置疑的命题却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有的同志认为:要提高晚报的可读性,让报纸完全“社会化”(意为社会新闻)。这种意见主要是针对以往经济新闻的宣传效果不佳,读者不满意而言的。我个人认为其合理和不合理的成份都有,但将经济报道的不耐看,缺乏吸引力,简单的归结于新闻对经济的涉足,就有失偏颇了。然而通过这分歧,却折射出我们经济报道上的一个盲点:即经济报道在宣传效果上的失败,究竟失败在哪里? 抓盲点:端正一个思路——把“能不能抓”换位为“怎么抓” 作为一张地处三峡热土上的党报,面对经济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抓经济报道,显然是被动、失策之举。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谈到要重视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工作的问题,强调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要保证,农业投资要增加,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业后劲,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粮食收购要实行“双轨制”,一方面搞合同定购,一方面搞市场收购。同时要压缩粮食销售,坚持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坚决反对浪费粮食。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商品。粮食丰收,人心稳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生产的形势,粮食购销的政策,以至粮食制品的供应,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也是我们要经常报道的。我国粮食连年获得丰收,去年全国增产粮  相似文献   

19.
李婷  江昕远 《报刊之友》2011,(8):156-156
网络假新闻层出不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新闻资源,更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削弱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假新闻的现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试图寻求一条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网络假新闻层出不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新闻资源,更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削弱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假新闻的现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试图寻求一条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