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现代批评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质及意义的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次转折。随着对文学本质及意义的不同解释,批评作品的方法也随之更易。每一阶段各有自己的理论重心;一种理论中心下,又有不同的方法派别,从十九世纪末叶以来的历史发展概略地看,西方批评理论经历了作者中心论、本文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三个阶段。作者中心论以作者寄寓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即是"读者决定一切".大学语文教学倘若能够适当地借鉴和利用接受美学理论的些许观点和方法,用于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别是用来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就能促进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以读者的“接受”作为文学考察的重点,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进中国。接受美学的引进切合了中国新时期读者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市场的需要,并有助于中国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转化,对中国文艺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和理论来审视批评暴力美学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读者的参与批评,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不完备的,甚至是空的。同时无论任何影视作品,当读者观看完之后,它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应该是:感情是真的,人性是善的,让人觉得世界和生活是美的,是值得我们留恋和珍惜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用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和"空白论"两个重要概念探讨李清照词的英译,分析译者作为原文读者和译文作者的双重身份,在自身的期待视野影响下如何理解原文和产出正确的译文;此外,译者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采用合适的译法处理词中的空白,同时在确保译文读者能够理解译文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一些空白,保持词的高度艺术性,让译文读者有想象创造的空间,以获得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张小洁 《考试周刊》2009,(47):45-46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对孙致礼先生的翻译辩证论中的主要矛盾即归化与异化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从接受美学视角来探讨其翻译辩证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论语文教学的接受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莱莉 《教育探索》2002,(10):48-60
接受美学是以读为中心的一种美学理论,在当今世界颇有影响。这一理论对本与读关系的定位,对作品意义生成规律的探索,对“空白”和期待视界的阐释,以主对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都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孟子的接受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论述了孟子的接受美学思想,它立足于孟子以“善”和“美”为核心的哲学美学体系,作为人格本体的“善”有理性内涵和感性形式,是审美期待世界的主体,孟子强调自觉自律的人格完善实质上是重视审美接受的能动性创造性,理想人格的建构以“浩然之气”的充实的前提,“学”“求”、“思”“养”则是基本途径与手段。孟子的诗论具体表现他的接受美学思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观点则是孟子对审美接受的系统规定。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文艺评论还是创作实践,沈从文都以强烈的读者意识注重对读者大众的关爱、阅读对象的论析和接受效果的评价。他的接受美学思想深植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民族危亡的隐忧,高扬着"民族重造"的文学理想和严肃文学的奋斗旗帜。尽管他游离政治的人性书写和艺术探索有悖于革命读者政治需求的期待视野,但他始终以伟大而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关注文坛动向,瞩目读者变化。他强调文学社会价值、重视作品接受效果、坚持艺术品质创新和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理论主张正是其接受美学思想的鲜明表现。  相似文献   

10.
赵东升 《文教资料》2006,(14):19-20
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几个“文学观念”的阐述,重点论述了阅读者进行文学接受活动过程中,如何“参与对文学作品的二度创作”,从而发挥文学作品“最大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理论引入语文课程标准,必将颠覆现有的“领会作者意图的阅读范式”和“解构作品的阅读范式”,促使“多元理解阅读范式”的生成,这种变革对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现代转型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的"读者重要理论"、"视野期待理论"、"空白理论"对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批判地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有关理论于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接受美学理论中的读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美学理论对取决于传统阐释的“作家”和“作品”中心进行了反拢,提出了决定作品社会价值与意义的只能是不同层次的读者。读者的作用可以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得到证明。但读者的话语权力也不是至尊至上、一言九鼎,他(她)要受到多方面制约。读者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接受美学理论对此语焉不详,这又不清楚地显示了其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提出了不少科学的文学理论观点,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但毛泽东的读者论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超越了接受美学的理论局限,是当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美学”。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是当代世界文学理论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话语。翻译研究的接受美学视角结合后殖民主义的翻译研究现实,对中国当代的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全球化、文化产业化、新媒体革命和网络大众文化对传统翻译批评理论提出了理论挑战。本文主要审视接受美学对翻译批评理论及实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兼论翻译研究中接受美学视角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娅 接受美学是6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学科,又称接受理论。接受美学把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研究对作品产生不同理解的社会的、历史的、个人的原因。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     
六十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流派——接受美学,又称为接受理论、接受研究。近几年来传到我国,并产生了广泛影响。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是新的阐释学,在德国发展成为接受美学。汉斯·罗伯特  相似文献   

18.
在接受问题视域下,接受美学理论对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把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读者参与和第二文本等核心概念引入思想品德教学,由教育向接受转变,从而增强思想品德的接受效果,达成预期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在接受问题视域下,接受美学理论对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把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读者参与和第二文本等核心概念引入思想品德教学,由教育向接受转变,从而增强思想品德的接受效果,达成预期教学目的.关键词:思想品德;接受美学;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缘此,以接受美学的视野审视文学作品,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丰富内蕴,也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