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63-66
“水门事件”太有名了,它导致美国一位强势总统黯然下台,造就了两位全世界新闻记者心目中的偶像——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乃至人们把他们合称为“伍德斯坦”.人们也不会忘记“水门事件”中那位秘密的消息来源——“深喉”.事实上,“深喉”一词随着中国的开放早已为国内新闻界所熟知,并且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府号称信奉新闻自由原则,而且两党轮流执政,似乎很难操纵美国传媒。约瑟夫·斯特劳布哈尔和罗伯特·拉罗斯认为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再到水门事件,经历了从“叭儿狗”到“看门狗”再到“攻击狗”三个角色的转变。本文对此展开论述,进而提出,“水门事件”后,特别是“9·11”事件和第二次美伊战争后,美国传媒特别是主流新闻传媒与政府的关系已经转变为第四个角色,即“牧羊狗”角色。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31日,美国《名利场》杂志揭开了一件30年的历史谜团:当初提供《华盛顿邮报》揭露“水门事件”重要线索的关键线人——“深喉”终于现身,他就是当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现年高龄91岁的马克·费尔特。“水门事件”对政治界与新闻界影响深远,这一事件对美国政治腐败行为不啻为当头棒喝,而为新闻  相似文献   

4.
胡栓 《新闻知识》2005,(9):76-78
谁是“深喉”(DeepThroat)?谁是那位70年代初向《华盛顿邮报》记者告发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传奇“深喉”?30多年来,无数文章、书籍、电影和电视节目都对此津津乐道。“深喉”这个词甚至被收录入韦氏大词典,成为美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谜团之一。今年5月31日,美国媒体戏剧般地破解了困扰人们30多年的“深喉”之谜:“深喉”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二号人物马克·费尔特。这个美国新  相似文献   

5.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3,(1):63
美国公布"水门事件"机密档案美国政府近日公布了"水门事件"机密档案,其中包括对涉案人员的一些受到法律保护的私密对话和刑期评估。这些公开的资料内容并没有对40年前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许多白宫高级官员和政治助手遭到刑事起诉的水门事件提供任何新的重大披露。但这些文件揭露了负责审理这一案件的美国地区法院法官约翰·西里卡以及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的幕后考量,从而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有用素材。  相似文献   

6.
“对于德国的啤酒,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有个酒纯度法。但对于政治家,却永远不会有这种法。”——引自德意志电台前总编、联邦政府前发言人克劳斯·伯尔1987年10月4日的电台评论。在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发生15年后,原联邦德国政界又爆出重大丑闻,人称“德国水门事件”。这个事件的直接策划者——乌韦·巴舍尔是原西德最有希望的青年政治家。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他用了极其卑劣的手段,对他的对手跟踪、诬告、造谣,后因同谋告发,新闻界合围而落马。又因惧怕被审判而自杀身亡,含“恨”九泉。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多人乐于把伊朗门与水门事件做比较,其实这很不必要,反而使里根问题更加复杂、使人们更难理解了。那些做此种比较的人,也往往很难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所谓“相似”之处。值得庆幸的是,水门事件就象是演出了一个老掉牙的剧本,结果只有一个,而里根的命运还将有不少转机。但不管怎么说,“新水门”事件还是使人回想起了那段混乱时期——懵懵懂懂的新闻界实在搞不清,自己应该是旁观者的角色,还是参与者。我们不必说那次的结果了吧!  相似文献   

8.
名刊要览     
水门事件回顾在“深喉”身份大白于天下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华盛顿邮报》鲍勃·沃德伍德等记者当年顶住各方压力长期进行的追踪深度报道。正是他们的坚持不懈,让尼克松政府近两年的掩饰工作以失败告终——这让人看到了希望,那就是在民主国家里,领导人必须向宪法和全体公民负责。这才是水门事件真正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9.
从“荷赛”看中国灾难新闻的图片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赛”,即“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1955年荷兰发起并主办,1988年起由于赞助基金来源扩大,不再由荷兰单独提供,于是更名为“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英文名为WPP(world pressphoto)。获奖作品将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展览,同时出版一辑荷赛千鉴画册。“灾难新闻”我把它解释为“反映由天灾或人祸导致的,给人类带来不幸的社会原生态的新闻”。具体来说,战争、暴力、疾病、贫困、自然灾害、犯罪都可归入此类范畴。一部分政治丑闻,如水门事件等导致政府更迭,社会动荡的新闻,也给国家带来灾难,因此也可位列其中。荷赛自诞生起,就与“灾难新闻”结…  相似文献   

10.
离奇死亡至今是谜——科尔比 威廉·科尔比曾是一名极为出色的特工。1973年,他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中情局)局长。科尔比在任期间,中情局深陷“水门事件”漩涡,他自然成了各界穷追猛打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中央情报局老牌特工、水门事件“军师”霍华德.亨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今年1月23日,亨特猝然去世,各界一致感慨:他把天大的秘密带进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的人不会不知道尼克松。知道尼克松的人不会不知道水门事件。知道水门事件的人不会不知道,那是两个小记者掀起的轩然大波——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中被拉下了马。 1972年6月17日,美国的一帮警察在华盛顿的水门大厦里——那是美国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抓住了5个装窃听器的人。6月18日,《华盛顿邮报》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6月19日,尼克松的新闻秘书称这一事件是“三等盗窃未遂案”。尼克松则否认白宫与这一事件有任何关系。 《华盛顿邮报》负责这一事件报道的两位记者不吃这一套。他们一个叫卡尔·伯…  相似文献   

13.
离奇死亡至今是谜——科尔比 威廉·科尔比曾是一名极为出色的特工。1973年,他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中情局)局长。科尔比在任期间,中情局深陷“水门事件”漩涡,他自然成了各界穷追猛打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调查性报道:对西方和中国的透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调查性报道这个概念很容易面临挑战。首先的困惑是:哪一条好新闻不是调查的结果?区分调查性报道真那么有必要吗?世界公认的调查性报道精品、《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披露曾荣膺西方权威的普利策新闻奖,但所获奖项为“公众利益奖”而不是“调查新闻奖”;西...  相似文献   

15.
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不论这个世界出了什么新鲜事儿。新闻记者都喜欢一哄而上.以“XX门”来报道。克林顿的风流韵事叫“拉链门”.女演员阿娇被偷拍叫“艳照门”,恒源祥推出生肖广告叫“广告门”.菲尔普斯吸食大麻叫“大麻门”、博尔特进迪厅叫“艳舞门”.还有许许多多的这“门”,那“门”。在我看来.都有些“邪门儿”。  相似文献   

1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方式。它发端于1972年《华盛顿邮报》记者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西方新闻界习惯将调查性报道与揭露、曝光划等号,如美同新闻学者罗伯特·格瑞斯认为,调查性报道一般是报道某些人或某个组织企图掩盖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朱波 《新闻通讯》2010,(9):56-57
隐性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在不被采访对象知悉采访意图的情况下进行的采访活动,也有人称之为暗访、私访、偷拍或偷录。美国的“水门事件”被揭露,央视“新闻调查”等的成功均有赖于这种采访方式。不过,由于隐性采访方式的特殊性,在采访以及报道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法律问题,特别当被采访的对象是自然人时,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4):7-13
《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报道,是新闻史上一个巨大的成功,也是调查性报道的典范之作,关于其新闻成就已被非常充分地认识和阐释。然而,在传统的研究框架下,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大和扭曲,从而呈现出单一的"媒体对抗政府"的神话色彩。本文梳理了水门事件作为一个"媒体神话"的形塑和解构过程,解析水门事件中一些被遗忘和忽视的重要因素,再度审视和评价水门事件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新闻业尤其是调查性报道的影响,并藉此观照今日调查性报道的一些新闻操作与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外     
《青年记者》2005,(7):76-77
美国出版《公厕指南》;美国媒体重男轻女 女性常遭冷落;法国报刊销量出现衰退;贝塔斯曼集团将出售杂志业务;《纽约时报》将对线上专栏收费;水门事件中的“深喉”公开身份。  相似文献   

20.
水门事件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凡是涉及国家高层(或上流社会)人物的,事发后又被传播媒介大肆报道的丑闻事件,均习惯性地被称为“××门”事件。“卡米拉门事件”的开端1993年1月,英国又传出了一个与英王室成员密切相关的桃色丑闻——“卡米拉门事件”女主人公卡米拉是现年45岁的卡米拉·帕克·鲍尔斯夫人。她是男主人公英王储查尔斯的前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