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秀凤 《云南教育》2007,(11Z):19-20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也是语文必不可少的考查点。她就像一位美丽动人的新娘羞涩的躲在盖头下,等待着有缘人掀起盖头,一睹她迷人的风采。我们愿做那个有缘人,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结识这位美丽的“新娘”。  相似文献   

2.
王谊冰 《山东教育》2006,(11):64-64
我儿子在北京海淀区的一所学校读初中,前些时语文老师给学生们列出一些中国古诗词的诗句让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查出诗句出自哪首诗,其作者及作者生活的年代。这个作业町以促进孩子多读一些古典诗词。可不一会儿,儿子说,有些诗词他查不到,可周围的图书馆不对中学生开放,找只好上网代儿子查。  相似文献   

3.
陆敏 《现代语文》2006,(12):72-73
诵读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贯穿诗词教学的始终。古人就是以诵读的方式培养出了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大作家。20世纪初叶圣陶、朱自清也都对吟咏的方式推崇备至,叶圣陶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钱理群说:“中国传统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化。”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最具有灵性和想象力,具有空灵感和意境美,这使得古典诗词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而且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情景,促进师生对话,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以此搞活课堂教学,让古典诗词教学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陶情冶性的快乐。怎样指导学生由简单的诵读到有感情的诵读,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4.
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天才。对于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平时,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眼里要有后进生,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表现,关心他们的成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后进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眼里有他们,教师在处处关心着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仅要从只言片语开始,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后进生产生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诗词因其具有语言精美凝练、意境优美深远、情感细腻丰富、形象生动鲜活等诸多美学特质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新课改下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美景、学生各阶段学业检测的“老主顾”。然而相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古典诗词并非他们真正的学习所爱.  相似文献   

6.
有人觉得,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老师的精辟讲解,可我在听课时最关注的却是老师对学生的倾听。好的倾听是一种亲切的款待,款待的主人会比客人受益更多,而这种款待也会造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因为,恰如其分的倾听,能够引起课堂的共振,在共振中,老师和学生可以息息相通,取  相似文献   

7.
湖北荆州王佑军老师提出评价新课堂的尺度:"要由教师‘告知’的教学变成学生‘感知’的教学。"又言"告知的课堂一定是简单的重复,感知的课堂能异彩纷呈。"(原载史绍典著《语文与生活》之《语文课改面面观》)读之,感受到老师们变"讲堂"为"学堂"的深情,但对其过于凿凿的言辞,笔者有自己的想法:"告知"的课堂和"感知"的课堂真是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吗?语文课堂真的要与  相似文献   

8.
小学一到六年级语文课本大约选录古典诗词70余首,它们都是千百年来为人所熟知的经典名篇。通过古典诗词学习,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大量的优秀文化信息和传统文化美育教育,这具体包括人伦道德、爱国思想、和谐意识与美育修养等。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语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借班上课.教学《爱迪生》一。初听便为其“以渎带讲,以读促思”的巧妙设计及“点拨”的技巧深深折服一当教师检查到学生朗读课的情况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她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老师佩服一当读完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4自然段。”  相似文献   

10.
谈起“1”这个数字,或许你会不以为然:“1”嘛,一条短线,有什么了不起?我喜欢“1”.就是因为它总是站得直直的,不带半点虚伪!  相似文献   

11.
12.
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一些情形:学生起立后,边喊“老师好”,边向教师行礼。可对学生的这一礼貌待为。有些为师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请坐”,更有甚者则随便将手一挥——让师生间本来很能温暖人心的相互致礼环节变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老实说,我对现在的语文教学很不满意。我呼吁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有一种勇气,你能大声地对你的学生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到处都有诗的印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典诗词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也丰富着我们,诗词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试着让学生进入学古诗词的佳境,可是常常感觉学生只重视背诵,而忽略感悟。也不知道何时起,我发现我教的学生特别喜欢听我讲解古诗词,我想就古诗词教学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5.
这个问题,引来的是学生不知所措,听课教师哄堂大笑,授课老师冷汗涔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场面呢?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学周刊C版》2011,(9):85-85
古典诗词是中国璀璨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华悠久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观点.本文笔者主要论述了中学古典诗词的教育艺术.并对相关问题做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自学是实施“先学后教”的前提,也是最难突破的关卡,学生自学的程度决定了课堂展示的效果。教师要想让课堂精彩纷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在实践中,很多老师已经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也花了大量的时间指导,但课堂自学展示仍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诗词曲赋情有独钟的小学语文教师。从与新课改亲密接触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古诗词教学作为自己语文教改的起点。如何把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充分地激发和点燃,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他们幼小的心田?我在不断地探索着……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严肃的面孔,可以给学生以严肃认真的外观印象,但这往往也会让老师少了和学生沟通的机会。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教书,教学生学会各种书本知识、生活知识,还要育人,使之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有一技之长的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如果老师传授知  相似文献   

20.
【解题】梧桐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是高洁品性的象征。《诗经》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句中将凤凰和梧桐对举,把君子比喻成梧桐。梧桐在古诗词中,还是愁苦烦闷时的寄托。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孤单寂寞的宫女在凄凉的深宫里,形单影只、卧听宫漏的无聊情景。诗歌的首句以井边的黄叶梧桐破题,烘托出萧瑟冷寂的氛围。亡国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