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这是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学术话题之一.作者从文化现象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西游记>的成书与作者问题,同<三国演义>、<水浒传>有着可相类比的地方,是在西游故事长期流传的基础上,由市民与文人不断加工而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郭曹两人的同名历史剧<王昭君>不同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作者不同的现代意识,进一步发掘了潜藏在两部历史剧创作中的文化悖论.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的作者与主题存在着许多争议,这只是我们对于原文理解和把握的程度而已.但是,要对原著进行改编,却必须以遵守原著精神为前提.<西游记>电视剧续集的拍摄,几乎是在对于原著文化内蕴所知甚少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收视效果,大肆歪曲原旨主题,胡编乱造情节,是对原作者权益的侵犯,也同时误导了观众和读者.文学批评工作者应该挺身而起,捍卫<西游记>作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4.
<四世同堂>在抗战背景下,对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这种理性的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伦理的眷恋之情相伴随.小说独特的文化视角一方面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艺术局限.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用喜剧性的叙事手法,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中心人物形象.前七回是表象的"悲剧",实质的喜剧,作者以喜剧化解了表象的"悲剧".明代精英文化人的作用,使孙悟空成为明代中后期的"文化英雄",以后又从<西游记>主题中转换为母题,形成大众化审美典型.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所表现的是道教全真道的教义,其中所有的佛教故事、人物、境界等都与道教全真道有关,都是道化了的佛教.只有从全真道的角度,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不懂佛学","没看过佛经",而是有意站在全真教的角度合一三教,独标文化.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描绘了男性视角中的女性,这些女性在社会中往往缺席,在物化的状态中存在着,更可悲的是有的女性人格变异,自我丧失,走向异化.作者很少有平等的目光关注女性,体现了男权文化的不平等的价值观--儒家的"女为男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吴玫 《江苏高教》2003,(5):11-13
<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是克拉克·克尔三卷本高等教育文集的第三卷.高等教育系统的功能分化和重组是贯穿于本书大部分章节的重要思想,作者对新的现代高等教育系统的描述,以及他对系统内部功能的分化所进行的详尽又具有说服力的阐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相似的问题已经出现.因此,研读并借鉴作者的思想以及书中提及的具体做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金庸武侠小说不仅具备一般武侠小说所具有的虚拟性和传奇性的特征,同时还别具一格地包含了丰富的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国民精神性格的认识和阐发.通过作者虚构的武侠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历史的某种深刻的真实和内在奥秘,看到中国人性格命运的某种必然.文章以<碧血剑>、<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三部作品为例,时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论述了严复"雅"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作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严复"雅"的历史局限性及其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内核"进行了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诗歌艺术特征及诗歌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雅"作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孙宝林先生的新著<文艺选论>记录了作者十多年来在影视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和马列文论等诸多领域辛勤探索的轨迹.其中既有宏观的历史文化扫描,又有微观的具体文本细读.既有理论的深刻性,又有实践的针对性.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2.
《祖先游戏》 中的“他者“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作家亚历克斯·米勒的小说<祖先游戏>不仅在作者的故乡被视为当之无愧的杰作,而且备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读者的青睐.小说具有的国际性题材,对文化撞击和文化交融的描写,在这多元共生的时代,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批评界认为它在刻画华人方面是里程碑之作.可是细读作品,东方主义话语的运作轨迹仍然很明显.书中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表现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滞定型"形象,没有跳出"他者"和"异类"的窠臼,暴露了作者的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性以及其进步思想的脆弱.  相似文献   

13.
<不落的明月>是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问世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刚刚出版便备受关注,引起轰动,屡遭责难.小说的作者皮利尼亚克曾是那个时代一度独领风骚的作家,其创作的众多小说不同凡响,但<不落的明月>以及<荒年>、<红木>等作品也给作者带来了厄运.  相似文献   

14.
小说<米>发表十余年来,众评论家从文化、人性、精神等角度加以评说,而无人认识到这是作者苏童有意考验评论界的一个圈套.事实上,作者把"故事"写成了人物五龙的一个梦,故意没把作品写完,所以,有必要解开这个圈套并据之重新予以阐释,而这种阐释方法自然地上升到了一种方法论的意义,以留待诸家评说.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化学原理告诉我们,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会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体现了内陆型农业文化心理,<罗密欧与朱丽叶>折射了海洋型商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名著<金瓶梅>自问世数百年以来,对其思想和艺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对其作者更是扑朔迷离,迄今难有定论.本文从<金瓶梅>中的方言土语以及一些习俗入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是河东人,或者起码在河东生活过,或者在其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各种文人的加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采用文化分析方法,在前人充分考证的基础上,分析了<红楼梦>"梦"的观念内涵.作者自称"大旨谈情",并不表明作者试图对情理关系进行观念性的历史性反拨."情"是古典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中国古典哲学和伦理学体系里,它是与"理"相对的概念.<红楼梦>所言之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国之情,另一是儿女之情,作家的创作本旨在于"说梦",因此所谓家国之梦、儿女情梦具体而言是一场"情梦".  相似文献   

18.
<长恨歌>是王安忆城市小说中的一座里程碑,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对上海这座独特城市进行历史透视和个人化叙写,着力掘现其深层文化心理品格,以及这种品格的长期存留形态,具有一种独特的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的历史可以分为开创期、发展期和繁盛期三个阶段.开创期为材料积累阶段,研究成果多属于概述评介的性质;发展期为专题讨论阶段,研究成果多带有歧义争鸣的特色;繁盛期为总结阶段,研究成果趋向于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龙学"界同仁的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思考、蓄积调整,21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必将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世人赋予<长恨歌>的种种主题都不符合白居易原意.本文认为,<长恨歌>是作者在青年时代完成的即兴之作.作者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对李隆基占有儿媳杨玉环的宫闹丑闻加以大胆改造,从中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中帝王爱情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自己的爱情理想,同时在客观上暴露了封建帝王的贪婪与虚伪,为世人揭示出统洁者追求"倾城"必倾城,贪婪"倾国"必倾国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