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贵阳市1998-2007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贵阳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贵阳市近年耕地面积锐减,居民及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针对此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陕北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环境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研究,可为人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概述衡阳市城市化过程基础上,文章进行了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衡阳市自1994年到2007年土地利用变动的总体方向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向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转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呈现出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且地区差异性大.作者选取了10个有关城市化驱动因素变量,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模型显示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三个层面上对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应注意土地利用研究的目的的调整,土地利用科学理念的形成建立,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集成研究,人类行为的规范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本文收集了1980年以来我国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碳库和碳密度的研究资料,并对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库和碳循环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具体包括森林转变为耕地、草地转变为耕地、森林转变为草地、农田转变为森林、农田转变为草地、湿地开垦为农田、草地转变为林地所引起的碳库类型转换的增汇机理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旨在对科学地利用和保护有限的土壤资源,减缓土壤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储存,提高土壤质量,对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1987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运用目视判读遥感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沙河市1987~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和速度以及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厦门市2002-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全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表现出耕地、园地和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大幅下降,建设用地的面积普遍增长;(2)影响厦门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农业效益;(3)厦门市GDP每增长1亿元,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约16.789hm2,减少耕地约9.873 hm2。研究结论: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析以及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可以为厦门市制定土地利用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文中利用1996-2004年德州市土地利用的数据,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与机制,揭示了导致该变化发生的自然、人文驱动因素,提出了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自然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2-2014年TM/ETM+影像,选取山地平原过渡带崇州市为研究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了该市土地利用信息,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社会统计数据对崇州市12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人文驱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为5.72,未利用地其次为1.04,其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显著.(2)崇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各乡镇变动值差异较大,受地形影响明显,土地利用开发地域差异明显.(3)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崇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因素,且驱动作用呈逐年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年和2013年两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目视和计算机解译,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在研究区划分出城区、水体、植被、其他(主要是裸土地)共4个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建立起2006-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并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结果表明,7年间武汉地区城区面积呈增长趋势,水体、植被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驱动力主要为城市扩张、经济因素、宏观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城镇化,郑州市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结构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基于RS和GIS监测研究了郑州市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这样可以对土地利用动态和土地利用数据更加准确的掌握,动态监测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进行,更加科学的预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性的土地利用意见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日语新语也不断涌现。从日语词义的变化着手来研究日语新语,不但能达到研究日语词汇的目的,而且也能进一步加深对日本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县级是中国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 进行县级尺度的LUCC研究对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根据1990-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变更资料,分析了梅江区土地利用现状、数量变化、区域差异 针对定量分析结果给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7-2008年,在铜陵狮子山尾矿库中心和边缘进行土壤动物调查,共捕得土壤动物564只,隶属4门5纲11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线虫类和蜱螨类。两大类样地土壤动物种类组成较为相似,在垂直分布上具有表聚性。对土壤动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得出结果,离尾矿库中心较远的样地各项指数均优于尾矿库的中心点样地;从季节动态来看,Margalef指数春季最高,夏秋缓慢降低,冬季最低。Shannon指数从春季开始缓慢增高,到秋季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总趋势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有影响。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变更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对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耕地数量持续减少,林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它农用地处于增加趋势,牧草地、独立工矿及居民点和未利用土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趋势;1996-2006年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从2001-2005年减少的耕地主要变为林地、牧草地、独立工矿及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因此,保护耕地、调整农用地结构,使土地利用方式更加合理应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评估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59篇文献中的871组大团聚体含量数据,利用Meta分析定量评估不同土地利用转变和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层次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均有影响,且对水稳性大团聚体影响更为显著。荒地转变后提升水稳性大团聚体幅度为29.4%,林地利用方式变化后降低了水稳性大团聚体幅度为19.3%,而对草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利用方式中以旱地为代表的农用地中大团聚体含量较低,此外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和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土地利用转变和利用方式显著影响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楚雄市为例,研究了水田、撂荒地、果园、人工针叶林、次生阔叶林、原生阔叶林等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土壤养分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最表层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大多是最高的.最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排序是:有机质,果园>原生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水田>人工针叶林>撂荒地;全氮,原生阔叶林>果园>次生阔叶林>水田>撂荒地>人工针叶林;碱解氮,原生阔叶林>果园>次生阔叶林>人工针叶林>水田>撂荒地;速效磷,果园>原生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撂荒地>水田>人工针叶林;速效钾,原生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果园>撂荒地>人工针叶林>水田.  相似文献   

19.
利用ACE(土壤呼吸自动监测仪)对南阳盆地地区裸地土壤呼吸进行日变化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多峰状曲线,最大值和最小值在10:3016:30之间波动,呈不稳定状态,白昼的起伏变化大于夜间.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的出现时间与土壤表层温度不同步.土壤呼吸日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合有效辐射等因子的影响,其中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与国外运动员相比较,从全程速度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女子100 m栏运动技术,发现我国女子100 m栏运动员最大栏间速度小、加速能力差.但是苏懿萍却在最大栏间速度、加速能力和速度持续能力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