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但是由于地理、自然条件以及政策等因素,区域经济在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剖析导致区域经济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调整区域发展主要是以政策为指导,这既不能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因此,有必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法律体系来规范和保障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制定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的角度出发,阐述现阶段我国制定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的必要性,分析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的性质与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的设想,以期对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区域协调发展法律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在总体和谐的前提下,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区域发展失衡:一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区域关系不太协调.从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看,二者在各有侧重的同时,互为手段、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因此,深刻理解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以社会和谐为核心,以纠正区域发展失衡为契机,及时有效地推进改革.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加强区域发展的各种手段和条件,不断增强区域自身实力,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完善国家整体的区域发展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4.
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和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现有经济形式下,通过建立统一国内市场、调整优化落后区域的产业结构、转变政府职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地区经济及社会等的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由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很难度量,所以本文力求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区域间协调发展关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中的区际公平(区域间发展公平)问题,人们往往过分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于“代际公平”(上下两代发展公平)的含义,而忽视了“区际公平”的重大而迫切性。直到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论”提出“统筹区域发展”命题后,这一认识上的偏差才得以纠正。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地区实现新跨越的整体性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呈现出东、中、西和东北“四轮驱动”的新格局,主要目标就是要统筹区域发展、加…  相似文献   

7.
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广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应有命题。从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看,二者在各有侧重的同时,互为手段、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因此,深刻理解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以社会和谐为核心,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为契机,及时有效地推进广西改革。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不断增强区域自身实力,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本文展示了达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广安市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分别从农业、工业、交通与邮电通信、商贸、科技与文卫、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了其经济发展和未来设想与规划,并提出了广安市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市化为重点、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所有制结构变化为关键,四者配套联动,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区域非均衡分布的特征,这又成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差异的现状,指出政府政策、区域成本、经济集聚程度和区域开放程度是导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从资本形成、出口效应和产业结构变动三个方面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个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大国,必须超越现代西方的有限经验,上升到开阔的文明史视野,中国的既有和未来发展道路才能得到深入的理解.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不仅表达了中国试图建构一种一贯的国家建设与对外政策哲学的理论自觉,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吸纳世界历史矛盾,开辟自主发展道路的文化自觉.理解贯穿中国内政和外交方略的内在逻辑,分析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是本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文化依据、实践指向和理论体系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理论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又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观念和组织行动高度一致的重要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3.
陆桥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布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一方面,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新内涵对陆桥经济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陆桥经济带涵盖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成为衡量我国区域是否协调发展的标志地带.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嬗变出发,总结分析了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与环境恶化的态势,认为当代人口迫切需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人口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人们的自然观必须由“征服论”向“协调论”转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人口、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创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围绕和谐校园的内涵界定,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途径,和谐校园的要素等问题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从和谐校园建设的背景、内涵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野中志愿精神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地、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我们应结合中国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的优点或长处,从和谐社会的视野深入研究志愿精神,发展我国的志愿服务,创新志愿服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制度构建和政策保障,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