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位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青年学生在第一次乘坐火车去上大学的途中,因口渴难耐破例买了一罐健力宝,但他却不知如何打开,在手中颠来倒去看了又看,捏了又捏,甚至拿出了水果刀希望能把拉环撬开.但试了几次都因未敢用力而未能成功。  相似文献   

2.
一位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青年学生在第一次乘坐火车去上大学的途中,因口渴难耐破例买了一罐健力宝,但他却不知如何打开,在手中颠来倒去看了又看,捏了又捏,甚至拿出了水果刀希望能把拉环撬开,但试了几次都因未敢用力而未能成功。这时他听见坐在对面的一位妇女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拿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  相似文献   

3.
教育无痕     
张瑞兰 《河北教育》2005,(23):37-37
听课时,常常看到以下情景。镜头一:公开课上,一位同学表现欲特强,一连回答了好几个问题,还把手高高地举起来,在老师面前晃来晃去。老师和蔼地对他说:你回答了好几个问题,都特别棒,这回由你来点名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好吗?这一学生欣然应允。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无痕     
周日到朋友家做客,他向我倾诉了一件烦心事: 朋友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对爸爸说:“爸爸,我们班主任老师让你到学校去一趟。”第二天朋友见到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寒暄几句后,老师便将孩子叫到了办公室,当着其他老师和家长的面,开始数落孩子  相似文献   

5.
冀琳 《河北教育》2007,(9):23-23
记得是在市小学数学教师素质竟赛时,首次听到了"绿色无痕教育"这个名词,当时只感到新名词真多,要教育不露痕迹,难!  相似文献   

6.
魏凤霞 《教师》2011,(8):110-110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教师便是那些充满深情,带着至爱随时播种的人,学生便是那穿花拂叶的人,学习虽苦,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陈铁 《教书育人》2012,(1):68-69
班主任是学生心灵培育的使者,其教育过程应是芙蓉出水、踏雪无痕的过程,在和风细雨中让学生健康成长,在点点滴滴的甘露中洗去尘埃,开出一朵朵美丽的人生之花,使教育在无声中行走,学生在甜蜜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暗示无痕     
徐新星 《教育艺术》2007,(10):40-40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孩没有带书,男孩说他忘了带.同学们笑起来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她笑笑,没有再说话.  相似文献   

9.
我爱捡垃圾     
12月5日“爸爸,这儿有一个酒瓶”,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撒着欢跑到一棵大树下捡起一个空酒瓶,举起朝爸爸炫耀着,“那儿又有一个易拉罐”,小男孩又跑过去捡起来。小男孩身后,他的爸爸手里拎着一个鼓鼓的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废弃的矿泉水瓶和易拉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者要让“无痕教育”根植于心田,善于运用“无痕教育”搭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自身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让问题付之于情、施之于感,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其效果才能达成.  相似文献   

11.
赖宝旭 《班主任》2006,(11):12-12
聊天,已经成为我和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习惯. 每到下课,学生们就会围绕在我身边,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我和学生聊天的话题很多,从学校里的受表扬、挨批评到家里妈妈的唠叨、自己的赌气、爸爸的"和稀泥";从我坦白自己小时候怎么淘气、怎么乖巧到谈论我女儿怎么撒娇耍赖……光彩的、龌龊的;高兴的、难过的,大事小事无所不包.  相似文献   

12.
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学生知道他是在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刚开始就已经失败了。那么,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施教呢?  相似文献   

13.
一个男孩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12岁那年的一天,男孩做了一个梦,梦到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他把梦告诉了唯一相信他的妈妈,妈妈说,假如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他实现这个梦。听了母亲的话后,这“木头”真的就喜欢上了写作,并坚持不懈努  相似文献   

14.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教师便是那些充满深情,带着至爱随时播种的人,学生便是那穿花拂叶的人,学习虽苦,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5.
左耀明 《考试周刊》2013,(77):163-164
一位教育家说.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时候说教往往是失败的。教育是存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学生到学校是接受教育的。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遗憾的事。这都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痕迹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案例呈现] 片段一:一位老师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出示了"35 -9"这道题,有一位同学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35-9=34.很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于是老师问学生:"这个结果对吗?"学生哈哈大笑,齐声答道:"错!"老师马上将这个答案从黑板上擦掉,这个孩子灰溜溜地坐下了.然后,老师就叫其他学生作答.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要把眼光盯在学生身上,从学生身上找准"切入口".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1972年做小学教师至今,我已在教育岗位上走过了41个年头,其间做语文教师也有30多年了,在光明小学师从北京市老一辈著名特级教师叶多嘉先生。我的成长得益于光明小学历任校长的悉心培养,得益于师傅叶老师的耳提面命,得益于光明小学优秀团队的支持与激励。我做语文教师以来,曾经参与或主持研究过《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朱艳艳 《江西教育》2012,(Z4):64-66
中小学教育界面的"无为而治",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换言之就是"无为"而教或"不教"而教,这是最有教育艺术的教育,可称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我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无论是管理、育人还是教学,如果能自然而巧妙引导,妙到不露痕迹,一定能达到最优的效果。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相似文献   

20.
一位教育名家说过:“课堂,是孩子们出错的地方。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数学课堂,让我们备感很多的无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思维发展的教育资源,巧妙点拨,有效利用,发展思维,实现创新,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如何才能走出错误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