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编应用题常见的几种形式:1.给定问题,补充条件.例1 补全下列应用题的条件,并解答.某农场去年收水稻2400吨,___去年和今年共收水稻多少吨?这里需要补充今年收水稻的吨数,用直接条件,间接条件均可.如(1)今年收水稻3000吨;(2)今年比去年多收水稻600吨;(3)今年比去年多收1/5(或20%)等等.2.给定条件,提出问题.例2 给下列应用题补上问题,使题目完整,然后解答.某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1/5,______?这里需要补充的问题很多.如(1)女生有多少人?(2)一共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或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4)男生比女生少几  相似文献   

2.
复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应抓住“百分数的意义”这条主线,并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把知识贯穿起来。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复习时可出现下列题目,让学生解答。青山公社去年有拖拉机120台,今年有拖拉机150台,今年拖拉机台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去年拖拉机台数是今年的百分之几?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几?去年比今年少百分之几? 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以  相似文献   

3.
已知甲数比乙数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数比甲数少(多)几分之凡(百分之几)这类问题。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4.
有一节毕业班的数学复习课,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对学生的帮助比较大。上课开始,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三种类型: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几倍多(或少)几的量,求一倍量”应用题〔例:李师傅去年用2022元买了一台彩电。今年又买了一台洗衣机。一台彩电的价钱比一台洗衣机价钱的3倍还多(或少)258元。一台洗衣机多少元?〕时,错误率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大都是对题中的关键句处理不当,解题时“猜做”。在教学中,若能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段,进行有序的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见题明意’,提高解题效率,浅见如下。 一、区别异同,找出关键。 “已知几倍多(或少)几的量,求一倍量”应用题与“已知整倍量,求一倍量”应用题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知识的延伸,后者解题方法是前者解题的基础。通  相似文献   

6.
四、应用题     
[知识导序 ]应用题一般应用题 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典型应用题归一应用题求平均数应用题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 )应用题工程问题应用题分数(百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 (百 )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  求这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特点、规律、方法[知识导练 ](一 )简单应用题●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 ,各种应用题都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由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组成 ,且两个条件都已明确给出。其基本数量关系如下 :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先分析题里的已知…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一位教师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他的教法是——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例1:“50比0多百分之几?”教师手指例题,直接告诉学生说:“要解答这种求一个数(50)比另一个数(40)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题目,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大数减小数,把所得的差除以‘比’字后面的数;然后把所得的商改写为百分数。”随即,教师按照这种方法,顺手在黑板上写出了这道题目的解法:“(50-40) 40=……  相似文献   

8.
“甲比乙多多少、乙比甲少多少”这个问题,由于“多少”的含义不同,可分为:“已知甲乙两个数,求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已知甲乙两数,求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比甲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以及“已知甲比乙多几分之几,求乙比甲少几分之几”等类型。小学生容易把前两种搞混淆,而对于后一种,则感到困难大。在教学中,可借助直观图形,多让学生进行观  相似文献   

9.
“已知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乙数比甲数少(或多)几分之几?”这是小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类分数文字题。难就难在甲乙两数都没有一个给定的值。这类分数文字题,我是这样教的。 第一步:通过习题,提出问题。 ①5比3多几?3比5少几? ②5比3多几分之几?3比5少几分之几? ③甲数比乙数多(或少)3/5,乙数比甲数少(或多)几分之几? ①②题不难解答,第③题部分学生束手无策,部分学生的答案是:甲数比乙数多(或少)3/5,乙数就比甲数少(或多)3/5。错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10.
一般应用题中如果存在一个数量关系,就可提出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结论是存在且唯一的。但有的应用题却不是这样,可以同时生出两个问题,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应用题的孪生现象。在孪生应用题中如果只提出一个问题,用除法来解时常常可删去一个量,使运算简化。例1 某农具厂要生产一批扬场机,原计划每天生产75台,2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台数比原计划每天生产的台数多1/3,多少天就完成了这批生产任务?(十二,P.77,11——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十二册77页11题,以下同)这里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实际每天生产几台?我们先研究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在学到分数、百分数的除法中的分率、百分率时,有一个问题往往弄不清,那就是:甲数比乙数多几(百)分之几,并不等于乙数比甲数少儿(百)分之几。因为在这以前学的都是“如果甲数比乙数多几,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几”这个概念对后者产生了负迁移,所以他们对分率、百分率的概念模糊不清。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一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中,专门设计了一些这类习题,引导他们抓住整体“1”这个关键,去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小黑板出示)1.3是5的百分之几?说出分析过程。2.东台林场去年计划造林160公顷,实际造林200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求:读题列式,算出结果后说出分析过程。(重点反馈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及解题的思路,具体过程略。)二、新课1.导入:同学们对前一节知识掌握得很好,如果我把这道题(指第二题)所求问题“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改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2.教学例题。(投影出示例题)东台林场去年计划造林160公顷,实际造…  相似文献   

13.
詹素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180+182-180,182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有三种:(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即比较量÷单位“1”的量=几(百)之几:(2)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单位“1”的量×几(百)分之几=比较量;(3)已知一个数的几(百)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或方程解答,即比较量÷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  相似文献   

14.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例二,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图示一投影:  相似文献   

15.
求一个数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一般称为分数的三种应用题。它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之一。这类问题,比较抽象。特别是第二、第三两类应用题,特殊点不大突出,学生容易混淆,也  相似文献   

16.
姜甦  王忠民 《辽宁教育》2004,(7):117-1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三节"百分数的应用"例3.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特别是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将分析分率与对应数量的关系视为难点。教师对于解决难点的研究已旷日持久,似乎已成“老生常谈”。为帮助学生找一条“捷径”,有些教师向学生介绍:从题中含有分率的句子入手,句子里“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前面有“是”、“占”、“相当于”等词的,该分数就是分率,与某数量直接对应。如“去年的产量相当于今年的9/10”,分率是  相似文献   

18.
解分数应用题时,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单位“1”,能够启迪他们的思维,打开他们的广阔的解题思路。判断单位“1”是教学中的难点。分数乘除法中的复合应用题,由于条件增多,数量关系也就比较复杂,这就使单位“1”的判断增加了困难。有人主张,在“比”字的后面出现的量就是单位“1”。例如,“今年比去年增产几分之几”,“去年”在“比”的后面,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  相似文献   

19.
姜甦  王忠民 《辽宁教育》2004,(8):117-1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三节“百分数的应用“例3.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笔者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的《已知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一课,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有如下两处小小的不同。不同之一:A老师先出示关键句让学生分析(红旗奶牛场今年养奶牛的数量比去年多38),再出示问题(红旗奶牛场今年养奶牛1848头,今年养奶牛的数量比去年多38,去年养奶牛多少头?)让学生解决问题;而B老师是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不同之二:A老师注重一题多解,并要求学生说说思考过程,B老师在重视一题多解、分析思考过程的基础上,还概括、板书出每一种方法的概要理解过程,并让学生对多种方法作进一步思考:不同方法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