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践中感到治疗股骨干骨折用手法早期复位再固定有诸多不便。因此,在总结过去经验基础上,运用生物力学原理设计了一套治疗方案,即用适应性重磅快速车引复位,再以四合一小夹板固定,尽量发挥患者主观能动作用,加强功能锻炼。用该法治疗13例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病患者,获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中西医骨科工作者在治疗膑骨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学习和总结这些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骨折愈合的矛盾发展与转化规律以及膑骨骨折的特殊矛盾,我们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膑骨骨折的又一种方法——膑骨潜入固定法。该法系在中医膝圈固定原理基础上,结合西医内固定而构思出来的。从我们有限的实践中体会到,该法在避免手术时的过大创伤和缩短疗程以及提高疗效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下面将1974年9月至1975年12月所接治的25例治疗情况报告于后,提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加压粘骨器并中药系列方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曹福才(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人民医院)目前治疗骨折一般使用钢板螺丝钉、髓内针和加压钢螺钉及中医小夹板外固定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摆脱在骨折处钻孔和骨髓腔内穿缺点,容易引起对骨组织及其内的血管破坏,...  相似文献   

4.
从1988年一1992年诊治肱骨课上骨折46例,其中伸直型43例,屈曲型3例。46例中尺偏型32例。采用旋后前臂模桡偏倾斜手法复位,应用小夹板压垫效应力加钢托旋后桡倾悬吊固定法治疗取到了满意疗效。32例尺偏型骨折患者经随访3月至2年其时内翻发生率为15.2%。  相似文献   

5.
骨折后,由于诸种原因,导致了骨折的退缓愈合或不愈合。此种情况为骨伤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临床中也不少见。对此病的治疗,国内外尚在研究探索之中。目前一般采用切开复位,植骨或内固定等,但手术后似可能再次发生退缓愈合或不愈合。近年来,国内外某些学者对本病采用微电流刺激疗法,以促进骨之愈合,取得了较大进展。我院郑怀贤教授、刘纬俊副主任医师对此病的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近十年来,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的三十三例四肢长骨骨折迟缓愈合与不愈合病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40例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了临床报道。把合并感染的开放性骨折分为4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创面和骨折愈合,功能满意者33例。无1例并发骨髓炎,无1例裁肢。  相似文献   

7.
选择了40例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分组对照的方法,对“郑氏”骨折治疗组和石膏固定治疗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证明“郑氏”骨折治疗组明显优于石膏固定治疗组,显示了郑氏骨折疗法具有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45例伍正炳,余道富(四川宜宾造纸厂职工医院)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损伤,由于髌骨的结构与机能特征,暴力性质和强度不同,骨折平面不一,折线复杂,治疗中单纯手法整骨复位困难较多,倘若治疗不当,常可发生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作者...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向牵引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既符合平衡牵引的原理而使骨折达到满意的对位,又能克服单向牵引长期存在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良好对位的缺点,它是一种能提高本类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b蛋白在大鼠骨折后骨痂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SD大鼠骨折后5天、10天、30天骨痂组织中Rb蛋白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Rb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Rb蛋白在骨折后5天、10天呈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主要见于骨痂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幼稚的软骨细胞中,随着骨折愈合的进程,Rb蛋白表达下调,在骨折后30天,Rb蛋白阳性染色仅见于小部分残留的软骨细胞中.结论:Rb蛋白在骨折后骨痂组织中的表达随骨折愈合进程而减少,其功能可能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理伤续断》这部书是我国医学在伤科方面现存的最早专书,它是晚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间)蔺道人所撰著,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本书在有关骨折的处理步骤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开刀)、固定及穿破骨折的处理如创口填塞、缝合、消毒(冲洗创口)等的记载都有一定价值。在用药治疗上,不论内治、外治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为后世所遵循的治疗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现在只将本书在药物治疗上的成就,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运动员骶髂关节骨错缝的病机分型,说明运动员骶髂关节骨错缝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提高对运动员骶髂关节骨错缝的诊治水平.方法:对68例运动员骶髂关节骨错缝的常见受伤机理,解剖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提出将运动员骶髂关节骨错缝分为单纯内旋前移、外旋后移、外旋前上移、传导上移型四种,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治疗.结果:多数患者通过手法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根据病因结合病变特点进行临床分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指导治疗运动员骶髂关节骨错缝.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运动中 ,运动员腰部损伤中胸腰锥骨折和滑锥症时有发生 ,受伤严重者可累及脊髓、神经 ,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胸腰锥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目的是矫正畸形 ,恢复椎管内径 ,解除脊髓受压 ,稳定脊柱。用 Dick钉能固定脊柱 ,并基本达到上述要求 ,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有必要就有关应用解剖、骨科生物力学、手术方法、适应症和手术并发症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骶尾部挫伤是一种常见多发性损伤。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多不尽人意。作者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采用手法复位,配合胶布牵拉固定,并适当给予中药内服和外用,收到了疗政高、疗程短的效果,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单纯性肥胖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单纯性肥胖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中医手段、行为疗法和手术治疗。本文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肥胖是种慢性病,其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以低热量饮食结合运动疗法为主,且需持久以恒,儿童单纯性肥胖治疗方法,应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饮食指导和行为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由运动造成肘关节挫伤或脱臼后创伤性关节炎及肘关节强直的预防及康复问题。方法①将损伤的肘关节进行传统固定(3周)结合主动运动后与健侧对比;②将损伤的肘关节进行有限固定(1周)结合综合治疗后与健侧对比。后者方法:48小时内按照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48小时后行关节腔内抽积液,同时Triamcinoloni Acetonidum腔内注射;72小时后开始关节活动度(ROM)的连续被动运动(CMP);1周后进行肘关节的主动运动,结合理疗、按摩及体能(5km慢跑)训练。结果将传统方式与健侧肘关节ROM进行显著性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t>0.05,P<0.05);有限固定结合综合治疗后与健侧肘关节ROM的显著性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t< 0.05,P>0.05)。结论对肘关节损伤后采用有限固定结合综合治疗方式的功能恢复优于传统治疗方式;前者治疗后的肘关节ROM与健侧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员可迅速康复而投入正规训练。  相似文献   

17.
马蹄内翻足是小儿先天性畸形的多发病,男多于女,单侧多于双侧,临床比较常见。其表现为出生时即出现足内翻畸形,足前部宽,足跟部窄,足内收、屈,旋后及内收。跟健及腱膜挛缩。X片示:附骨排列异常,发育障碍和变形。从1984年以来,我们根据儿童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两个生理特点,采用郑怀贤教授的按摩手法,配合铝合金支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4例,33只患足。跟踪追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按摩配合运动疗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问题,探讨采用以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同时结合早期手法按摩在不同类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为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80例38~73岁确诊为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研究.结果:一个月的观察期后,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但综合康复组患者的疗效优于按摩组和对照组(P<0.05).接受相同方法治疗(综合康复或按摩)后的不同类型(缺血性或失血性)脑卒中相互比较,MBI与FMA评分增加幅度虽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手法按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不同类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手法按摩配合运动疗法的综合康复效果要明显好于单纯的手法按摩,相同治疗对不同类型糖尿病性脑卒中疗效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运动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血清生化参数及一般生理激素等病理参数变化和其可能机制,提出运动可能会引起Ⅰ型OP的CGRP及ADM含量增加,从而作为机体对抗骨量丢失的机制之一。同时总结当前运动治疗Ⅰ型骨质疏松机制的研究现状,就研究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建议今后的研究应转向运动结合药物治疗研究或有关机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将310名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痛点局部按摩组、通经活络按摩组、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各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不同按摩方法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通经活络按摩法对于下肢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上肢和躯干;通经活络按摩法对拉伤和过度使用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挫伤和扭伤;三组患者中采用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治疗的效果最佳,而痛点局部按摩组和通经活络按摩组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通经活络按摩结合局部按摩更易促进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因此在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通经活络按摩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