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第三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中,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两个关系(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的演示实验过程是这样进行的:在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取两个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小车的前端各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分别放着数目不等的砝码,使两个小车在不同的拉力下,做匀加速运动,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可以认为近似等于砝码(包括盘)所受重力的大小,车的后端也分别系上细绳,用一只夹子夹住这两根细绳,以同时控制两辆小车,使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和停止运…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概况 本实验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司南版《物理》必修2的第二章第一节的探究实验,其中课本实验方案如下. (1)用细线将木板上的小车通过一个定滑轮与悬吊的砝码相连.改变木板的倾角,以小车重力的一个分力平衡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使小车做匀速运动. (2)在细绳另一端挂上砝码,使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的质量,小车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由于砝码质量很小,可以认为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等于砝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相似文献   

3.
杭清平  王衡 《物理教师》2002,23(3):31-33
1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是高中物理“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图 1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验装置 .”它的不足 :( 1 )平面结构 ,不便学生观察与比较 .( 2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属系统误差 ,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 .( 3)利用小车后面系绳来控制位移 ,误差太大 .由于惯性作用 ,利用夹子夹细绳时 ,不能立刻止住具有一定动量的小车 ,不可避免地存在位移上的误差 ,由于两小车运动速度不同 ,动能不同 ,因此被夹的绳子向前滑动的位移也不同 .说明两个小车的位移误差也不同 .( 4 )夹子有时夹不住 .实验所用夹子夹口不能完好密合 ,造…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与仪器》第5期刊登了《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文,本人认为教材中的实验还存在以下不足:(1)操作不便。该装置要求人工控制两辆小车,使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和停止运动,操作者稍有不慎,小车就会冲出木板,撞上定滑轮,影响实验效果。(2)阻力影响大。小车与木板的摩擦力、小车后端细绳所受的阻力,都对实验影响很大。(3)误导学生。在处理数据时,该实验将小车  相似文献   

5.
陈文波 《考试周刊》2010,(22):182-183
所有教参中对于人教版《物理》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的平衡摩擦力问题都一致认为:1.需要对小车平衡摩擦力;2.不管小车总质量是否变化,车的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始终与摩擦力平衡,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但本文作者与学生一起做学生实验时发现.当小车总质量发生变化时,小车的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不再平衡。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6.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6节的内容,是高考力学6个必考实验之一。该实验探究为下一节课引导学生推导动能的表达式做了铺垫,同时其作为动能定理的一个特例,对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具有重要作用。一、实验原型和不足1.实验原型。笔者所在学校实验室均利用橡皮筋对置于倾斜木板上的小车做功来进行实验。笔者先将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再利用不同条  相似文献   

7.
正1.运用极限思维法寻找解题突破口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过绳PQ通过一定滑图1小车通过细绳将物体向上提升轮与一辆车相连,假定绳子的P端连接小车,Q端连接物体,绳本身没有伸缩性,绳和定滑轮的尺寸和质量不计并且忽略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运动开始时,车在左侧滑轮外边缘的正下方的A点绳PQ绷紧但无作用力,其中AB间距离和左侧绳长均为H,开始运动后,汽车向左加速运动,沿水平方向由A点运动到B点后继续驶向C点.假设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υb,试求小车在由A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绳端Q的拉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题目 如图1所示,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立柱上固定一条长为L,系有小球的水平细绳,小球质量为m,小球由水平位置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小球下摆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相似文献   

9.
如图1所示的"车板模型"是高中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很多力学实验.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受"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影响,很多学生均形成了思维定势,即看到该装置,就认为一定要平衡摩擦力.这一现象即使在高三2轮复习中也很常见.为帮助辨析"平衡摩擦力"的必要性,本文就3类情况作一探讨. 1 需要平衡摩擦力 例1.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内盛有沙子.沙桶的总质量(含桶及桶内沙子)记为m,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沙子)记为M.  相似文献   

10.
王伟伟 《物理教师》2013,(11):46-46
l教材中此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实验装置如图1.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将光电门固定在轨道上,连接数据采集器.小车推动摩擦块滑动。使摩擦块克服摩擦做功.做功的多少可以反映小车的动能.把摩擦力看作不变,通过滑块的滑行距离s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因此,研究一与小车质最m、速度v的关系,就是研究动能Ek与小车质量m、速度v的关系.这里的摩擦力实际变化比较大,对实验的影响很大,不能简单看成摩擦力不变;另外,小车与摩擦块碰撞存在能量损失.最后只能得到动能Ek与m.v^2成正比,比例系数去根本无法得1/2根本无法得出。  相似文献   

11.
判断自行车、汽车在行进过程中前、后轮的摩擦力方向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学习完新课后,笔者是用下列实验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的. 一、实验器材 玩具小车(遥控小车最好,电动小车也行,但需要将导线接出,以便于控制电路)、2个平板小车.  相似文献   

12.
实验11.D.2.A.3.A、C、D.4.D.5.B.6.B、C、D.7.因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研究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关系的,若合力与两个分力不共面,则测出的合力不是两个分力的合力,因而产生误差.8.两个弹簧秤,一副三角板.9.F’,F,F,F’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0.不变;不同,相同.11.使橡皮条达到同样长度,也就是产生同样的形变,说明合力与两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12.(1)后加“两细绳的方向”;(2)“的大小”后面加“方向”;(3)“相同”之后加“橡皮条与线的结点拉至O”.13.可以.用一个弹簧秤先后分别测定每一个分力的大小.办法是:设两个分力中一个处于白纸的左侧,另一个处于右侧,先把弹簧秤钩住左侧的细绳套,用一条细绳拉右侧细绳套,在两个分力共同作用下,使橡皮条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秤读数;然后再把弹簧秤钩住右侧的细绳套,保持原来右侧分力的方向,同样用一条细绳拉左侧细绳套,也保持原来左侧分力的方向,并使橡皮条结点仍处于O点,这样就可测出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近似认为砝码与砝码盘的总重力的大小就是小车所受到的拉力大小,随着砝码的增加这种近似处理所产生的误差也会增加;另外,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为小车的合力的前提是平衡摩擦力,如果摩擦力没有被完全平衡也会引起实验误差.本文将重点从加速度的测量、合力的提供两个方面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1实验过程表述 教材中这样表述《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过程:①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②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跃,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③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1实验过程表述 教材中这样表述《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过程:①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②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跃,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③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小车从斜面上冲下来,滑出去的距离远近与什么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对影响小车在平面和斜面上运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做出一定的假设;2.能够依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的现象;2.能够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滑动摩擦力;2.知道物体在某个水平面上滑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能够使用测力计和其他器材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产生兴趣,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2.在探究活动中乐于合作,具有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案例:片段一:感知摩擦力——提出问题:学生:拉人游…  相似文献   

18.
说明 包括力和运动、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 4章 ,g=9.8N/Kg。  一、填空1 .某同学在右手各用 12N的拉力拉弹簧秤 ,弹簧秤的示数是。2 .用 30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一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 ,小车静止 ,此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 ;如果推力增加到 40N ,小车还是静止 ,摩擦力是 ;如果推力增加到 50N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推力增加到 60N时 ,小车做运动 ,受到的摩擦力是。3 .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停止踩脚踏板上 ,小车还要继续向前运动 ,这是因为自行车 ,但最终要停下来 ,这是因为自行车受到的作用。4 .一物体用细线…  相似文献   

19.
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八○年四月出版,苏联“霍夫曼”著的《物理学、定律、公式、题解》一书中,有这样一道题:重量为P的物体,在无摩擦力的情况下,从固定在重量为Q的小车的斜面上滑下(见图1)如果斜面高度为h,斜角为α(小车受的摩擦力不计)求小车的速度。(此题见上明P126.3·54)这本书是这样解的: 在斜面末端,物体相对于小车的速度的大小等于2gh~(1/2),这一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等于2gh~(1/2)·cosα.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秘密”是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的内容。科学课在目前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过程与方法显性化。摩擦力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已。本课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开展研究活动。教学目标: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知摩擦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教学准备:旅游鞋、跑鞋、平底鞋各一双,表面比较光滑的木板、材料不同质量不同的物体、小车、测力计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