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闵行区坚持以项目为带动.以理念为引领,以研究为突破,以品质为影响,以服务为宗旨,推进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初步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举并重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家庭教育水平,助力家长提升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广州市荔湾区合兴苑小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学校实际的家庭教育课程建设探索和实践。基于此探索和实践,文章通过明确定位,变革与深化家庭教育理念;立足实际,搭建家庭教育课程建设的逻辑架构;培养师资,提供家庭教育课程建设的先行保障;整合资源,构建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示范引领,搭建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等途径,分析如何系统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并辐射示范区域学校,为提升区域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73):7-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人才的德才兼备,而"德"主要依靠家庭教育,而"艺"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人最先、最多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而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文章主要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入手,提出了几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  相似文献   

5.
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合作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越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干预",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对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边界。根据贺来的边界理论,家校双方的合作边界具体包括:领域分化,凸显"主体自觉";自我限制,做"能为与当为"之事;开放互补,实现家校"良性互动"。与此相适应,家校双方的合作边界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维持:明确家校双方的教育权利与职责;建立家校双方"互利共生"的愿景;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萌芽和前提,也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家庭教育的成功是学校教育成功的一半。这说明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环境系统。一方面,学校教育影响并制约着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以它的力度和成效制约学校教育的成果。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性,如何创新家校合作机制,让两者紧密结合,携手育人,发挥最大的效力,这是当前提高家校合作成效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基于"人文立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着力于构建"适合初中生主动发展"的家校合作模式,要求家长成为学校教  相似文献   

8.
许蕾 《考试周刊》2013,(28):188-188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今普遍存在"5+2=0"(五天学校教育+两天家庭教育)现象,说明家庭教育缺位的负面影响多么严重。而外来务工人员(以下简称民工)由于特殊的生存空间,其正面家庭教育的缺失更加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0.
闵行区是上海市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县之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基础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04年闵行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作出了"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作为区域行政部门,如何在实践中推进教育现代化?日前,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闵行区副区长张辰,她曾在教育一线工作18年,担任区政府领导后分管的工作中又包括教育这一重要内容,对教育现代化问题既有自己感性的体验,更有基于闵行区教育实践的理性思考.两个多小时的访谈,让我们看到了近年来闵行区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1.
1本地区家庭教育中问题现状分析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又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拥有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特别提到的一个方面,如何统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是我们应当并需要采取一些切实措施的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强调:"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教育规划纲要》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上,作出了调研、制定、颁布"家庭教育法"的突破性、标志性决策。这充分说明,在当今时代,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我们必须站在振兴中华的高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家庭教育应有的定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切实把家庭教育抓好。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门组织课题组对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提出了推动我国家庭教育科学发展的具体的政策建议。调研报告中的国外经验值得借鉴,意见建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的名人或伟人对家庭教育之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和意义都有过精辟的阐述。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万善之源",是启蒙大众、兴旺国家的崇高事业。教育活动是一个成就人、发展人的大系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教师则是在学校里专门从事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导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5.
潘奕 《中国德育》2014,(16):53-54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因此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上,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学校为主体,以关工委为依托,以家长学校为主渠道,通过目标一致的互动,努力拓展活动途径,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学校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四主措施",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16,(Z1):88-8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如何开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2015年10月出台并被称为家庭教育"国家标准"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第三部分明确提出,"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一、认识要上《纲要》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四处阐述家庭教育,足见家庭教育地位重要,作用重大。第二章(四):"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一个"渗透"、一个"贯穿",家庭教育在事关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的"德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主体,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因此,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非常必要。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班主任,如何架起家校间的合作之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合作,互相促进,就成为日常教育中重要一环。手机网络平台为班主任提供了契机,帮助班主任"网"住你我,架起美丽的家校合作彩虹桥。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的共同愿景,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家校携手,才能共建学生健康成长的幸福校园。闵行区中心小学作为上海市女童青春期教育先进学校、区家庭教育优秀校、区性别教育试点校等,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上,一直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和基于记录过程中需要的有效指导,使家庭成为孩子成长中第一课堂,搭设各种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花蕾绽放,家校共建促进健康成长随着学生成长发育的不断提前,小学女孩子受到青春期的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链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教育生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家庭教育问题频现、政策经验逐步完备、政治关注程度明显增加,三流交汇推开了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窗口。基于家庭教育立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明确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优化配置家庭教育资源,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家庭教育立法的原理是家庭教育私权利与公权利的认识和平衡,本质是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家庭教育法律执行的关键是协同育人,学校和家庭协同,打造家庭育人主要阵地;政府和家庭协同,健全家庭育人体制机制;社会和家庭协同,构建家庭教育社会网络;妇联和家庭协同,指导引导家庭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