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数独”这个游戏吗?这是一款风靡欧美、日本及印度的数字游戏.这个游戏是18世纪数学家欧拉发明的,1984年被日本游戏商发现并命名为数独(Su Doku),意思是“每个数字只出现一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趣味"24点"游戏是我班同学课间最爱玩的一种扑克游戏。正是这个游戏使我喜欢上了数学。记得当时刘老师向我们推荐这个游戏时,就告诉过我们,趣味"24点"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9,(4):46-52
"見立て"是日本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美学实践,它本质上是一种超越通常语境的智力游戏与审美游戏,是对一般隐喻的一种解构,其具体方式与实践顺序为事先确认两种很不相同的范畴,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寻找二者之间能够建立隐喻联系的部分。在这种方式与顺序下,"見立て"与另一种日本传统美学实践"やつし"可以进行统一解释。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至现代日本游戏、动漫,均可以找到"見立て"这种实践,这证明它不是某种亚文化群体独享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今天上课时,李老师让大家做一个游戏——恐怖"竹子"。看了这个游戏名称,你一定会很奇怪。竹子有什么恐怖的?它只不过是一种植物而已,既不会咬人也不会吃人,为什么同学们一听见"竹子"这个词就会变得精神紧张呢?其实,恐怖"竹子"是一个锻炼同学们注意力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一、同学们围成圈站立;二、每位同学将手掌张开,掌心朝下,右手食指抵住旁边同学的左手掌心;三、听老师讲故事,讲到"竹子"一词时,快速地用左手去抓身边同学的右手食指,同时将自己的右手食指从另一边同学的左手掌心逃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教室里传来一阵欢笑声,原来是我们的"搞笑超人"与"冷面公主"PK呢!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人当笑面人,一人当冷面人,30秒内,如果笑面人没有把冷面人  相似文献   

6.
用游戏培养"输得起"品质 女儿上小学后,因为有了学习任务,就不能像幼儿园那样,一吃完饭就开始玩了.所以,我们就和她商量好,每天晚上写完作业,都有一段"游戏时间",时长根据她完成作业的情况调整,可以是一小时也可以是半个小时.所谓游戏,就是在女儿写完作业以后,爸爸、妈妈陪孩子玩的互动游戏.女儿上小学期间,我们一直保持着这个协定.游戏时间长的话,女儿最喜欢到楼下的健身场地去荡秋千;时间短的话,我们就在家下五子棋、跳棋或者玩扑克牌.  相似文献   

7.
正"逃离盘丝洞"是主题活动"梦幻西游记"中的一个内容,在这个活动内容的开展过程中,关于"教师和孩子的主导与主体角色"我做了一点反惯例的尝试。"逃离盘丝洞"这个游戏,是请幼儿运用身边材料,搭建盘丝洞进行情节游戏的一个活动。按惯例我会是一个细致入微的好老师,为幼儿准备好各种材料和工具。而这次我却没有怎么动手。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分组进行  相似文献   

8.
我到幼儿园见习,发现幼儿非常喜欢玩一个叫"毛毛虫钻洞"的大型玩具,有一个小班的孩子,尤其喜欢在上面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我本来以为,这个毛毛虫是专门用来给幼儿练习爬行等机能游戏的,但我发现,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玩出各种各样的想象游戏。有的孩子爬上毛毛虫,握住毛毛虫的两个触角,玩开汽车或开飞机的游戏。"驾驶员"通常会邀请骑  相似文献   

9.
"80后"是伴随着日本动画、漫画、游戏成长起来的一代,日本动漫独特的审美风格、"影像"化的叙事逻辑、幻想性的世界观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青春文学的作家和读者。这些小说借鉴了动漫艺术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和"影像"化的叙事技巧,漫画般的人物形象,清新唯美的画面,灵动的场景,使青春小说的"影像"化叙事凸显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女儿对这个语言游戏情有独钟,隔三岔五地要跟我们一起玩。而我也发现,通过游戏,她对幸福的阐述越来越具体和直观。对她来讲,幸福就在身边,真是多得说也说不完。女儿3岁时,学过一首诗歌:"我家有一个亲爱的爸爸,一个亲爱的妈妈,还有我这个可爱的娃娃,我们是幸福的一家。"当时,她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是幸福?"鉴于女儿当时的认知水平,我作了这样的回答:"幸福,  相似文献   

11.
接触过日本文学的人都会经常碰到这个词:"物哀","物哀"是日本文学重要的理念之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但是在对这个词的理解上经常会出现偏差,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物哀"一词理解上的偏差最为严重,本文就想通过介绍"物哀"的真正含义,来帮助大家去更准确的理解日本文学和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2.
付丽 《山东教育》2020,(5):43-43
放手,应该是一种鼓励孩子自主探索的态度和做法,意思是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在这个孩子自主的空间里,老师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为孩子搭建发展的"梯子",通过环境创设的方式,暗留一些供孩子们自主探索的线索,通过材料提供的方式,以丰富的材料支持孩子们多样化的游戏探究。我觉得,站在老师的角度,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是离不了"引导、指导、鼓励"这些字眼的。引导,就是要在幼儿原有基础上为他们搭"梯子"。比如,小班孩子很喜欢娃娃家,但整理游戏物品的经验不够。  相似文献   

13.
玩家,在英语中称为player,泛指在网络游戏中的参与者,现在也用来指数码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者。近日,读了朋友一篇《玩转语文》的随笔,心生感叹:做一个语文教育"玩家"如何?细细把玩这个"玩"字,却得颇多意趣。是否可以将"玩"解读为: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来看,教育有时是一场游戏。其主角是孩童,亦是教师,最好还有孩童的家长。试问:游戏谁不喜欢,谁不投入?游戏中,无论男女老少都要遵循规则;游戏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游戏有具体的目标,有达成的路径,有奇趣的过程。教育若有游戏般明晰的目标和途径,努力则可达之的无限可能,那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为了。  相似文献   

14.
吹“青蛙”     
今天,我和大伙儿来玩玩"吹青蛙"的游戏,当然吹的不是真青蛙,只是些纸青蛙。这个游戏说起来倒挺简单,但只要你去实际操作了,你绝对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有一红一绿两只青蛙,女方控制红青蛙,男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与游戏是幼儿园的两种活动,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是二者相整合的主要途径.当前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对游戏教学化与教学游戏化的概念理解模糊不清,片面看待游戏与教学间关系的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需要聚焦深层问题,明晰"化"字的涵义,进而将"游戏与教学的单维度关系"上升到"游戏精神与教学精神的双维度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从一开始玩这个游戏时的一头雾水,到现在能轻松跳个几百分,我感觉这里面还真有不少事儿和育儿观念有那么一点点重合。所以,每周一我依然在坚持地"跳",似乎每次"跳"都在验证自己的感受有没有道理。首先,若按"谢耳朵"这种理工男的思考方式来说,这个游戏肯定有精准的玩法。我女儿也一再说可以用秒表精确地计算出每一步需要按键多长时间,或者可以使用听音辨距离的技巧,保证不会出差错。但是,我想可能没有人会真的那么玩吧!那简直就完全丧失了玩这个游戏的乐趣,是种受罪,当然可能确实会得很高  相似文献   

17.
一、趣任何事情只要你有了兴趣,就会非常乐意、非常主动地去做。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的导入片断: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扑克牌的游戏。现在老师把这四张扑克牌排成一排(图略),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老师移动扑克牌,请你将这些扑克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老师将1和3交换位置,再将3和4交换位  相似文献   

18.
尹慧英 《辅导员》2012,(Z1):47-48
放学做完作业以后,我们几个同班同学常常做"冲关"游戏。因为在这个游戏中,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对手挑战,但只要能前进一步,就会得到一次成功的机会。由于轮流进行,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谁都急切地盼望着下一步的成功,争取赢得最后的胜利,即使累得满头是汗,也依然兴致勃勃。有一次游戏过后,一静下来,我突发奇  相似文献   

19.
"啦啦啦,愤怒的小鸟个个都不赖。"刚从床上爬起来,我便迫不及待地玩起了电脑游戏,而且还唱起了自编的游戏歌。对于我这个游戏迷来说,电脑游戏、平板游戏、手机游戏,我是来者不拒,人送外号"游戏狂"。我嫌一天二十四小时太少,真恨不得把一天变成三十六小时来玩游戏才过瘾。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喊道:"吃饭啦,吃饭啦,我都晚叫你十分钟了,一会儿饭菜都凉了。你要是再玩,眼睛都快变成熊猫眼了!"不用说,一定是老妈在催我吃饭了。我不由自主地说出了我的口头禅:"马上,马上,再玩五分钟,就五分钟。"可谁都知道,  相似文献   

20.
对幼儿教育来说,游戏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也是游戏的魅力所在。幼儿园教育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活动,使活动充满游戏的精神,我们努力为幼儿创造真实的游戏环境,提供真实的参与机会,让幼儿真正体会"自由、自主、愉悦、创造",还孩子"真"游戏,促孩子"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