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江苏省体育运动学校教学大纲规定,初级长拳第三路是中三学生必学的基本教材,它的全套有32个动作,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造型优美,动作朴素。虽然动作不多,但对初学武术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困难较大的教材。学生普遍反映套路动作复杂、难记,手眼身法步配合较难,通常出现前学后忘,方向和路线搞不清,有形无神。根据这些情况,笔者结合武术教学实际进行初步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效。1向学生介绍套路动作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先突出初级三路拳的难点,重点介绍三路拳所包含的基本手型、手法、拳法、掌法、肘法及步形、…  相似文献   

2.
少年拳是国家教委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由踢、打、推、冲等攻防动作组成套路的运动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倍受学生的喜欢。但是如何在教学时间短、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下进行少年拳教学呢?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3.
八极拳     
八极拳是我国武术运动项目中一个比较古老的拳种。我们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将目前广为流行的传统八极拳套路加以整理,供武术教学和训练时参考。八极拳,古称“巴子拳”、“钯子拳”、“八子拳”、“坝子拳”等,是一种动作朴实,刚劲有力,“以短制长”,套路短小精悍,架势清晰的拳种。基本手法以贯、冲、砸、搂、压、缠、推、搓、刁、架、削掌为主。基本腿法有弹踢、震脚等。  相似文献   

4.
社火拳是一种流行于我省陇南一带城乡别具风格的地方拳种。每逢春节至元宵节,在闹花灯,扭唱秧歌调的社火节目中它以武术形式出场表演,为节日增喜添色又活跃气氛。这种拳术或器械的武术形式表演统称社火拳。亦称秧歌拳。 社火拳多演于晚上。同其它社火节目配伍。从内容上看,社火拳包括刀、枪、剑、棍,长短软兵,软拳(拳术)等。但其套路结构确与一般武术有较大差异。它的套路动作慢而冗长,有时一个套路可长达十余分钟。动作多以左右对称,也有前后左右的四方对称。当地人称其曰对环子或曰走四门。故套路结构布局多为正方形。社火拳讲究“拳打一叶蓆”,即在一张芦蓆大小的场地上演练。也就是无论刀枪拳棒任何套路,只能在  相似文献   

5.
教学步骤陈式简化太极拳由36个动作组成,每个完整动作都包含有一定的路线、方位、相对静止的架式结构、发力特点、意识及抑扬顿挫等要素.要使学员学会全部动作和套路,必须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掌握.(一)第一步:要明确动作的方向、路线.陈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以螺旋式、抽丝式运动为核心的由内及外的圆弧运动,动作路线多,往复曲折.所以,第  相似文献   

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运动实践等方法,研究了武术套路竞赛单对统一的历史、特征、方法等问题,经过分析目前武术套路竞赛中存在的技法缺失和劲法失真问题,以及单练套路与对练套路严重不匹配问题,以及对“打练结合”理解的误区,深刻认识武术套路本质与特征,最终提出了“单对统一”武术套路竞赛模式,单特指套路演练,对指套路式的对练,统一是指技法结构一致,实用劲法真实。强调套路“拳势”,单练与对打统一反映了武而文化、体用合一,重视过程,和合中庸等一系列思想,从比更高、更快、更强模式中解放出来,进而比和谐(单与对统一性)、巧妙(拳势结构复杂性)、修养(攻防转化柔化性),形成重体能更重技巧,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比赛更重修养的一种充满东方智慧的比赛模式。结论:1)武术套路构成基本单位是具有攻防技战术特征的——拳势。拳势不是随意的拼凑,必需具备战术意图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可用性即攻防实效,能表现为“对打”。拳势攻防性是套路本质特征所在。 2)遵循套路结构的逻辑,如,路线结构是符合格斗“阵形”布局,动作衔接是遵循攻防转化规律,整体套路符合拳种要求。3)不同拳种的单练套路必需包含该拳种的若干主要拳势,同时,还必须使用主要拳势完成回合式、串联式等的对打形式。4)套路比赛是单练与对练统一的形式,单和对形式都要在“套式”模式下进行,评判主要标准在于对拳势合理性、多变性、艺术性等综合的整体性以及单练与对练的高度一致性。建议:单对统一是体用兼备的真正反映,是打练有机结合,是未来套路发展方向。建议首先在一些拳种比赛中采用此模式,不断完善本模式,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的10级武术专项训练中做了小范围的实践运用,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谈自选长拳套路的创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武术套路竞赛的发展 ,自选套路无论在技术上、内容上 ,还是在套路的组织结构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在理论上也有了新的成就。自选套路的编排向更新颖、独特、完善和更能充分反映武术特点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根据运动自身的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而编排。当然 ,它的编排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1 自选长拳套路编排遵循的原则1 1 自选拳的套路要有攻防含意的动作。武术中的任何拳种都具有攻防含意的动作 ,技击是武术内容的本质 ,是不能够丢弃的。武术中动作的规模、比例、和谐、劲力的刚柔、节奏的协调、形神变化中的统一等都与技…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以各种拳术、器械套路的演练为中心的体育活动。通过套路的演练来品评武术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高低。武术套路是由武术基本技术连续起来组成的。但武术套路的结构并不是武术基本动作的简单总合,而是有它一定的编排原则和方法的。套路的编排直接影响着武术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一、依照教学顺序进行编排编排套路时的动作选择,一般是由已知到未知,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新的套路编排又不脱离原有套路的基础,也不停留在原有套路水平上。编排初学者成套动作时,要考虑到为全面掌握基本动作打好基础,并在掌握基本动作过程中丰富套路。因此套路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套路拳种纷呈的特征从审美趣味、审美需求以及审美风格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武术套路拳种纷呈,一方面是缘于不断地融入了创拳者主体的情感与智慧,对套路动作根据个人的才情、主观意向与认知水平进行了“有意改造”,是创拳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趣味的能动反映;另一方面,武术套路拳种纷呈满足了传承者不同的审美需求,是传承过程中的主观遴选和再次创造;另外,所创编与传承的套路拳种在审美风格上呈现出的多元化特征保证了武术套路在历朝历代的更迭中、在扬武与抑武的交替下仍然保持着拳种纷呈而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木佬拳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认为:木佬拳是木佬族民间的一种古老拳种,在形式、内容、动作、方法、套路等方面与其他民族拳种有一定的区别,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女性群体被排除在武术活动之外。但是在传统武术中却有很多以女性意象为素材编创成的传统武术动作和套路。为了解释上述现象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武术中女性意象进入途径,表现形式和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女性意象以象形方式进入传统武术中,随着传统武术对意象的改造,武术动作名称和拳诀成为了意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对以武术动作名称和拳诀为表现形式的传统武术中女性意象意义分析中指出,传统武术中女性意象诠释了武术动作过程,标志着武术哲学的完善,显示出创拳者和当时社会的两性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运用肌肉工作的基本理论和仪器的检测,研究竞技武术套路纵轴旋转类难度动作的动作结构、动作轨迹以及主要肌肉或肌群的收缩形式和发力顺序等内容;提出正确合理的动作技术概念.通过研究以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竞技武术套路的旋转类难度训练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难度动作的选择、布局、分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其发展过程中的所存在的问题及内在规律,以期对提高与完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难度动作的创编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促进国际武术竞赛套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龙拳(下)     
(二一)退步抡绕弓步右冲拳右脚向左撤步,上体前俯,左腿屈膝半蹲,左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变掌,以肩为轴,直臂向后下方经体侧向前下方撩出,掌心斜向上;左拳变掌,掌心转向下,掌指朝右,全掌横扶在右腕处,目视右手。(图42)  相似文献   

15.
醉棍     
醉棍,是醉形套路之一,属于传统类长器械。醉形套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武坛上出现了众多的醉形套路,如醉拳、醉剑、醉刀等。醉棍套路是在醉拳的基础上,手持木棍,运用劈、戳、云、拨、绞、点、舞花等棍法与醉形、醉态、醉步巧妙地结合,使用棍把、棍端、棍身体现多种技击方法构成独具风格特色的套路。套路中以前俯后仰、左右歪邪摇晃等醉态为主要身法。巧妙地运用  相似文献   

16.
武术竞赛套路的空间结构与美学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录像资料和逻辑分析,以长拳国际竞赛套路为例,从武术竞赛套路空间结构的广延性、伸张性、结构性和整体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武术竞赛套路的空间结构与其美学价值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动作过程连续性越强、越匀称,审美价值越高;动作过程所能达到的三维空间越大,动作越舒展,审美价值越高;动作过程越复杂,起伏越明显,审美价值越高;动作布局越周密,越有层次,审美价值越高.  相似文献   

17.
论武术套路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所谓“武术套路”,并非几个自发动作的随意组合,而是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变化规律编组而成的具有攻防内涵的成套动作。它不是纯粹的战场格斗的模拟,而是从攻防格斗技术中提炼出来的在结构上、动作衔接上具有连贯性和稳定性的一种操练形式,是为增强体质、熟练地掌握使用各种器械或格斗技巧服务的一种手段。因此,武术套路从一开始就以“习手  相似文献   

18.
龙形自发功     
龙形气功属气功中动功功法之一,在《峨眉十二桩》中有龙形记叙,但目前练此功者已不多见。此功法是根据我国著名武术家,骨科专家郑怀贤教授所传习的八卦掌、龙形拳、龙形剑、形意拳等套路动作,汇聚气功要领,摹仿龙的形态动作,结合临床治疗的练功需要创编而成。龙形自发动功是以长期医疗实践中对运动创伤康复者特别有效的一些动作编组而成,抽取龙形太极动功中的动作作为导引式,结  相似文献   

19.
论明清时期少林寺拳法的发展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中期以前,少林寺僧习拳是以实战技能的训练为主,明中期以后仍然保持这种传统,寺僧多攻拳法,逐使少林拳法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代,虽然严禁民间习武,但少林寺的习武活动并未中断,寺僧既习拳又兼习导引行气,同时不断向社会传播其拳法,清代前期和中期,少林寺僧所习拳法,仍主要是用于手搏的拳势,《拳经·拳法备要》二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清代后期,少林拳术套路才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形意拳为我国武术类中的一种最简练、朴实无华、讲究"象形取意",内容和外形高度统一、内外兼练的拳术,其哲理文化内涵丰富、技术简明扼要并与套路动作紧密结合。形意拳有很强的技击作用,运用于现代搏击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掌握形意五行拳的技术,并应用于实战当中,才能为学习更高级别的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