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美烟公司作为20世纪初最大的在华外资企业之一,在中国开辟了巨大的香烟市场并长期进行垄断。英美烟公司在华优势地位的取得,与它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攫取的捐税特权有关。该公司捐税特权的形成不仅是中外不平等经济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并直接制约了中国民族卷烟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英美烟公司是近代外资在华烟草企业的代表。广告是英美烟公司在华经销产品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广告方式有直接的广告促销、利用媒体进行的间接推销。这种广告策略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对我国当今企业经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在促销方面实现了全面的本土化,包括广告促销本土化、作为促销手段的电影内容本土化、品牌本土化、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促销四个方面.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促销本土化是其在华取得良好销售业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英美烟公司是20世纪上半叶最大的在华外资企业之一。英美烟公司将其西方式的公司管理体系植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相融合,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销售制度,从而在中国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香烟销售网络,垄断了中国的整个卷烟业,攫取了巨额利润。  相似文献   

5.
仝群旺 《历史教学》2007,(12):69-72
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在促销方面实现了全面的本土化,包括广告促销本土化、作为促销手段的电影内容本土化、品牌本土化、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促销四个方面.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促销本土化是其在华取得良好销售业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论英美烟公司与旧中国的"协定烟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烟公司与旧中国历届政府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协定烟税”的事实。依靠“协定烟税”,英美烟公司长期享受优惠税捐特权,并限制旧中国历届政府对烟税的提高,从而垄断了中国的卷烟市场,攫取了巨额利润。在“协定烟税”的阴影下,中国民族卷烟业备受打击。  相似文献   

7.
垄断中国烟草行业半个世纪之久的英美烟公司从1916年起在安徽农村大规模推广美种烟草的种植和收购,皖北凤阳地区成为英美烟公司重要的原料产地之一。大规模烟草收购加速了当地烟草生产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催生了皖北地区烟草专业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销售人才本土化的原因、表现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语言文化障碍、薪金差异、抵货运动是其实行销售人才本土化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督销的本土化,普通经销商的本土化和广告人员的本土化等几个方面,认为英美烟公司销售人才本土化是其取得在华垄断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五卅"前后英美烟公司在河南的活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英美烟公司凭借特权垄断了中国的卷烟市场.河南省的卷烟消费不久就纳入了其垄断的销售网络中,而且河南省中部地区也成为它的烤烟原料基地之一.随着"五卅"期间河南反帝宣传和抵制洋货运动蓬勃高涨,英美烟公司在河南的经营活动受到沉痛打击.在此背景下,河南农业传统的种植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民族烟草工业也借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卷烟统税是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一项烟草税收制度。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获取英美烟公司的预付税款,以及受金贵银贱风潮的影响,从1928年1月至1937年4月仅十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6次调整卷烟统税税率,为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由于南京国民政府与英美烟公司之间存在"协定烟税",我国民族卷烟业在卷烟统税的调整中不得不承担日渐沉重的税负和外商倾轧、竞争的双重压力,在内外夹击的困境中挣扎。  相似文献   

11.
以英美烟公司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例,论述了近代中外卷烟企业在广告重要性、宣传技巧、和诉求对象方面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英美烟公司凭借特权垄断了中国的卷烟市场。河南省的卷烟消费不久就纳入了其垄断的销售网络中,而且河南省中部地区也成为它的烤烟原料基地之一。随着“五州”期间河南反帝宣传和抵制洋货运动蓬勃高涨,英美烟公司在河南的经营活动受到沉痛打击。在此背景下,河南农业传统的种植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民族烟草工业也借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烟草原产美州,15世纪以后传入欧州。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又将烟草移植吕宋(菲律宾)。我国有烟草是明万历以后。开始由吕宋华侨从海外带回种子,先在闽、广一带种植,随后遍及全国。河南省栽培烟草也始于明末清初,但在民国之前,全国所种的烟草,均以晒烟为主。我国烤烟栽培和烘烤技术的采用,也是先由西方传入的。1918年,英美烟公司首先在山东坊子试种试烤成功,以后又逐渐扩展到安徽凤阳、河南许昌等地。在此之前,许昌乡间虽然也有少量烟草种植,但也都是以晒烟为主。1915年,英美烟公司到  相似文献   

14.
李道永  丁毅 《文教资料》2007,(1):208-210
英美烟公司自20世纪初期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经营过程中十分注意公共关系的运用,开展了一系列以缓解企业内部矛盾、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改善自身形象、收集市场信息情报等为目的的公关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市场上的英美烟公司一方面承袭其在全球的销售策略和销售制度,另一方面又结合中国市场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起层层控制、层层负责、分级鲜明而且范围广阔、分工明确的统一有度的销售组织,以及经销商、督销和公司之间相互监督、利益共享、参与性强的销售制度,这些都成为其在近代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6.
英美烟公司在华促销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烟公司是一个世界性的烟草托拉斯组织 ,曾在 2 0世纪初叶的中国卷烟市场上急剧扩张 ,并建立了一个供产销一体的“烟草王国”。促成其垄断地位确立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其促销策略的成功运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 ,该公司一方面在广告宣传的内容、形式上力求创新 ,加大宣传力度 ,促使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另一方面 ,十分注重公共关系的运用 ,主要是拉拢当时的政府官员与地方权势人物 ,以便获得宽松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从而为其市场竞争注入超经济的力量。通过运用直接手段与间接手段相结合的促销策略 ,该公司得以不断拓展其卷烟产品的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17.
英美烟公司是近代垄断中国烟草市场多年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经营近半个世纪的过程中,其产品占中国卷烟市场销售总额的五成以上,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使用形象策略。文章从这点入手,分析其实施此策略的原因、方法及效果,以期让我们更清楚近代国外企业如何在华使用形象策略,并为今天的中国企业学习使用形象策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英美烟公司针对中国国内的抵制英货运动而采取了反抵制销售手段。这些手段除了利用正常的营销工具外,他们使用更多的则是非正常的营销工具,包括利用经销商、勾结军阀政客等。这些非正常手段的使用,混淆了视听,转移了中国人民抵制英货的视线,在近代史上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以往占据武汉卷烟市场的外资企业英美烟公司由于战时损失惨重一时难以恢复元气,民族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虽竭力恢复生产,但短期内也很难达到战前水平。随之出现的市场缺口一方面导致了湖北省外的烟草公司积极在汉开设分厂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武汉本地的中小烟厂也在大型烟厂的夹缝中迅速崛起,武汉机制卷烟行业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然而由于局势动荡、过度商业化的影响和其它各种原因,在经过如昙花般夹缝中的短暂繁荣后,武汉中小烟厂很快就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虎门销烟:1838年底,清政府任命林刚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他在当地爱国军民的支持下,缴获了英美烟贩的鸦片2万多箱,约有230多万斤,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这就是有名的虎门销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