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明 《华章》2012,(35)
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理论要掌握群众,群众要掌握理论,是理论与人民群众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两者之间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实现各自目标的,这是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队伍、领导示范、制度设计、大众文化等视角来探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进而转化为社会各群体成员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话语内容,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建设,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阐释,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来看,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中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彰显了基于实践、民族和时代特色的理论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凸显的是理论深入人心的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贯彻立足当下的理想性、基于利益实现的认同性、尊重差异的层次性的原则。进而集中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主体与接受主体相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视角,在理论建构、领导示范、制度安排、传播方式以及话语方式上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有效的大众化的途径,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可通过宣传教育路径、政策路径、文化路径、实践路径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大众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民富强的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传播到大众中去,得到大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的过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大众的结合,不仅仅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还关系到中国社会在未来发展的走向。本文就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及实现路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高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新路径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是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路径创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宣传等重要历史使命.紧紧围绕自身使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是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对象,积极探索对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实现路径是时代赋予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重点多角度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结合多种社会实践形式,分阶段多主题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针对性多层次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领域。因此,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探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承担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指导社会实践,而且要用大众的实践经验和被提升的新理论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两个方面,着重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传播过程中传播渠道与传播媒介的改进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影响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因素主要有收入差距的扩大、多元文化的负效应、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等,导致部分民众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原则主要包括理论的科学性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相结合、政府诚信与公众信任相统一,进而从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加大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宣传力度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论述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大的障碍就是路径依赖,路径依赖导致教育主体性缺失、理论创新和应变能力不足、运用的教育资源与手段单一,其本质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路径错位。要矫正由路径依赖引起的路径错位,有赖于路径整合。主要包括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语境的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从而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优化,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优势,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加强网络引导,切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紧密结合理工类高校及其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教育效果。理工类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最为重要的是受教育者、教育实施者、教育媒介等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机制,才能有效实现理工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的理论认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对于完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任务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从澄清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把马克思主义打造成为大学生的主导信仰、坚持教育主体行为一致性三个方面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政治头脑,坚持以共同的理想引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坚持以高尚的榜样带动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双管齐下:一是重视语言的通俗性,二是增强教材的逻辑性,三是注重方式的多样化,四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要从五个方面,运用多种有效载体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环境,真正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工作在农村。由于农村的情况特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略显困难,要选择行之有效的路径加快大众化的步伐,其路径要内容具体化、手段通俗化、形式多样化、对象分层化、结果实效化。  相似文献   

17.
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只有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丰富生活语言表达、增强解读生活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研究是适应中国发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要求,是科技变革促进载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是凝聚大学生这一建设中国主力军的内在要求。开展载体建设,必须对载体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律对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进行建设。寻求有效路径,以探索既能结合学校特点,又能以学生为本位,能在大学生中更好更快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效载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面临着现实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必须立足现实国情,积极探索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因素进行了探究,认为当前社会思想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特性、理论与现实的反差、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方法待改进等因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挑战。由此指出,在路径选择上,须对上述现实挑战做出深刻的回应,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导向性、实现理论的通俗化、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契合人民群众的思想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