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教育学生塑造正确劳动观念,摆正劳动心态,培养喜爱劳动的习惯和品行。劳动教育是一种开放的、幸福快乐的教育,是塑造青少年儿童以劳动获得幸福快乐、以聪慧劳动造就生活的刻骨铭心的感受教育,是塑造学生实践活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是治愈和造就人心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一种能力,体现在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等方面。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要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幸福学习的外部条件,引导学生以苦为乐地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德性,引导他们做善于交往的人,教给创造快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一种能力,体现在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等方面。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要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幸福学习的外部条件,引导学生以苦为乐地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德性,引导他们做善于交往的人,教给创造快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快乐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生幸福不能仅仅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社会群体的幸福感来自一种快乐的心理感受.而当我们沿着快乐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幸福教育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具有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睾福的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努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幸福;让教师学会实践幸福.  相似文献   

5.
正幸福,就是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所引起的愉快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肯定评价。教坛二十载,春夏秋冬、寒暑易节,从中感受到了无比欢欣和愉悦,下面就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打造快乐课堂是幸福教育生活的核心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你自己,同样快乐也是一种感觉,快乐不快乐也全在于你自己。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快乐和烦恼全部源于自我,正所谓:"心若喜,看万物皆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伦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都为教育学关涉幸福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从教育学的视角看,幸福可以说是人需要培养和有待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好的教育特别道德教育来磨砺。道德教育要改变长久以来幸福目的失缺的状况,倡导道德智慧教育,让道德教育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人生幸福为价值追求,提升学生的道德智慧水平及幸福生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体验和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7.
马丽群 《学子》2014,(7):18-19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8.
管延爱 《中国教师》2013,(20):69-71
21世纪的教育倡导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因此,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山路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江山路一小")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幸福教育"的办学特色,构建"幸福教育"的主体框架,努力实施四大工程。一、学生快乐成长工程为了让学生在幸福课堂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自主管理中体验生活的真实,在多元评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在校园生活中享受多彩的童年,在心灵关爱中激发向上的正能量,江山路一小努力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石。1.打造幸福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幸福教育"从关注学生的当下开始,让学生体验  相似文献   

9.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以  相似文献   

10.
幸福教育是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打造幸福教育就要从构建幸福课堂做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精神成长,学生被动学习,单调乏味,测试成绩不见得理想;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汗流浃背,面对的可能是学生漠然的表情。这显然不是幸福教育。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幸福课堂,享受幸福教育势在必行。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师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提升自己教学幸福感的必修课,开展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课题研究,创建校本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求得精神生命的升华与超越,让学生感受幸福,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幸福。  相似文献   

11.
一、概念界定 1.幸福教育的理念 幸福教育是指在幸福的感受中进行幸福内容、幸福观的教育。幸福教育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感,激发和唤醒人的幸福意识,在培养人的生活能力的同时,培养人感受幸福的能力,提升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帮助教师过幸福的职业生活是新课改深入进行的一个美好的话题。确实,要让学生在新课改实施中的学习生活愉快,就必须使教师首先过上愉快的、幸福的职业生活。而教师的幸福职业生活,主要依赖于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体验到成功及快乐。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较容易获得快乐、幸福感。而那些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伴随着挫败感,因而很少获得成功感,也就不容易过上幸福的职业生活。这些教师如果长期得不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就很难有较好的发展,从而在学校里形成弱势教师群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人在创造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实践中,由感受到理想吕标与理想现实而得到的精神满足,而人会在追求这个目标与理想过程中得到自我愉悦和欣慰感受,是一种从理想到现实最美的情感体验。幸福不仅仅表现为肉体快乐,更重要是理想与精神快乐。因此进行理想教育对促进个人精神满足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浙江省嘉善县俞汇小学是一所偏远的薄弱农村小学,近几年来确立了"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而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幸福情感为目的,致力于能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教育实践,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一、创设育人环境——让教师幸福教育要让学生幸福、快乐和健康成长,教师首先要感受幸福。为此,我校不断尝试从关注教师成长、增  相似文献   

15.
教育微博圈     
温希庆 《教育》2014,(6):19-19
@朱中林: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发展、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既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让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又要让学生通过教育获取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予波在《学习时报》(4月25日)撰文说,教育从根本上说,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办教育必须坚持和实践教育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教育是努力地去促进每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教育本身就是传递幸福、创造幸福的事业;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学习和求知的幸福,并通过学习获得对幸福的认知、幸福的能力,以  相似文献   

17.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13,(25):20-20
<正>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所以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习,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所以,实施幸福教育,教师必须做幸福的教师。成为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幸福这个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1000个人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每个学生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自由幸福的发展是他们的需要,创造一种让他们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教育创新应着眼于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能够在现在的成长过程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教育词典之中的固有之意。异化的教育造成了幸福与教育的分离。教育理应关涉学习者的幸福,成为既能够使学习者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又能够培养学习者判断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的幸福教育。从而带给人以即时与延迟、世俗与形上、外显与内隐相统一的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幸福教育是以增强幸福感受,提升创造和获取幸福能力为目的的教育,也可以说是培养和塑造既能创造幸福、又能感受幸福积极人格的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幸福教育,已成为积极人格培养的新取向,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和积极人格塑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