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宏进 《广西教育》2014,(17):63-64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较低,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其数学理解能力也偏低,他们在理解问题时常感到有困难或出现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帮助学生建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芳华 《广西教育》2013,(21):56-5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105页《可能性》教学目标:1.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初步渗透概率的思想,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分析、判断。3.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4.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尹亚萍 《河北教育》2003,(10):28-29
一次听《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在教学“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框架的探索活动。每位学生准备12根小棒,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棒各4根(同一种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小  相似文献   

4.
下面是一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软件的实录。案例的学习材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1页“圆柱体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圆柱体高的概念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体的高,这样的高有无数条。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两底面之间距离”这一数学概念,运用信息技术软件设计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教师在学生手里拿着一个圆柱体实物的同时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屏幕上先出现一个画好的圆柱体,两个底面在闪动。然后,在两个底面周长之间划出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直线。教师画外音:“这是圆柱体的高。摸一下自己手中的圆柱体。找到高了吗?”学生们回答“找到了”,手里模仿着屏幕上的演  相似文献   

5.
6.
潘兰珍 《广西教育》2006,(6A):28-29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为学生的需要而教”。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们在思想上正逐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还是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把自己的想法、需要,当作学生的想法、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力求使学生的学习能真正有效。以《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具体教学讨程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已学过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带来的圆柱体形状的物体3.板书课题,讨论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交流信息,引入新课师:通过背一背、抱一抱等形式我们感受到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的重量,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生:我的体重是28千克。生: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吨。师:你是怎样知道大象体重的?生:我是从网上查到的。生:我这袋旺仔QQ糖的重量是50克。师:能说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吗?生:这个包装袋上标的是50克。师:噢。在这儿王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包装袋上标的50克是指QQ糖本身的重量,并不包括外面包装袋的重量。不过包装袋的重量非常轻…  相似文献   

9.
一次听一位老师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在教学“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这一知识点时,该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框架的探索活动。每位学生准备12根小棒,红、黄、蓝三种颜色代表不同长度的小棒各4根,8个三角的接头。师:你能运用这些材料搭一个长方体吗?学生兴致很高,各自开始拼搭。有学生发现小棒搭错了的及时调整,几分钟后,学生手中的材料全部用完,一个统一、标准的长方体框架也就搭成了。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它有几条棱?你是怎么数的?有几个顶点?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在概念课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把握不好,将概念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以《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用几个大问题作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摘取一些教学片段做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修订版)第十一册第27—28页。  相似文献   

12.
13.
陈云全 《教师》2012,(26):86-86
片段一:寻找身边的角师:小朋友,你们每天上学都要在胸前戴上什么?生:红领巾。师: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师拿出一条红领巾)你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生:三角形。师:三角形上都有三个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个新的图形朋友。(板书"认识角")师:大家说说看,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角?  相似文献   

14.
一、智力小测验自行车、汽车、玩具小车,这些“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媒体出示自行车、汽车、玩具小车的实物图。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圆中蕴藏着哪些秘密?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评析:智力测验让学生感到具有挑战性,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让学生开  相似文献   

15.
郭莉 《贵州教育》2011,(23):34-3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王红 《山东教育》2003,(25):47-49
“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应充满活力,使之魅力无穷,而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探究的翅膀。因此,在教学《球的认识》一课时,我大胆尝试“引导———探究”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相似文献   

19.
牟莉 《小学教学研究》2010,(5):98-98,10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在创造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喻友芳 《湖北教育》2007,(10):25-27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案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有2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做套花游戏。花在一排中间的正前方。比比谁先套到这朵花。师:时这样的比赛你有什么想法?生:这样站,比赛不公平。师:那你认为小朋友应该怎样站才是公平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