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中国生产力在实践中的跨越式发展以及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使我们在"十三五"时期必须认真研究"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即如何在新时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生产力内涵、生产力要素及结构的变革,并对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生产力研究的若干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韩荣青  戴尔阜  吴绍洪 《资源科学》2012,34(6):1175-1183
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安全一方面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围绕中国粮食生产力问题学术界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总结粮食生产力的计算指标、粮食生产力格局与驱动机制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提出的生产力计算方法和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区域生产力水平和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作为中国生产力格局的最突出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各种地域层次和生产能力的差异,粮食生产力格局的变化主要是粮食生产重心和粮食主要生产区的变化以及某一时间点的潜在生产力变化;同时,影响粮食生产格局与变化的因素众多,各种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深刻地影响着粮食生产力。各种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所起作用有别,并且在不同时段影响因素不同。各种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也不同。特别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过程对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都有很大影响。今后关于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潜力及其变化趋势、粮食生产力的产量差及其变化趋势、土地利用面积变化以及影响潜在粮食生产力的地域差异因素的研究等方面应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的概念在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著作中已经作了详细的阐述:生产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也称物质生产力,是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是由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料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构成,是在劳动过程中结合在一起的生产、物质因素的总体能力。上述因素中人(劳动者)的因素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当人(劳动者)拥有了物资、掌握了生产技能和科学技术,并在实践中将它们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在现实中成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到现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合作耕作,发展规模生产,是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证明,规模生产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必要途径。当前,农村的最大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力。规模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可行方式。考察世界农业发展的过程,我们就会看到,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出路和标志就是  相似文献   

5.
生产率与生产力等概念存在着长期混用或误用的现象.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清楚地界定了生产力与生产率、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等易于混淆的概念,并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本文还就生产率理论和实践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传统生产力理论把生产力的发展视为最高目的和原则,并片面推崇和盲目滥用工具理性,使大自然和人沦为生产的工具和手段,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和人的发展危机。以传统生产力理论为指导的当代生产力发展困境重重,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对传统生产力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创新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本文对生产力水平进行了定量研究,制定了现代生产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图表。通过图表评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从图表所揭示的现代生产力若干发展规律,从指标体系探讨生产力水平定量研究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省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李茂  张洪业 《资源科学》2003,25(3):49-56
我国耕地面积自195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5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东南部耕地粮食生产力下降的主要是由于种粮的比较利益低下、耕地数量有限、人口稠密和复种指数下降等。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勃兴的物质条件——大规模设备投资机器设备作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要素。马克思称机器设备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或称作“真正的物质资料”。自然科学由知识形态的一般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就是通过发明创造而物化为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尺度,其优劣反映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及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生产力要素的载体,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部分的现代化装备,它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国有企业的管理如何,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知识和智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产生于工业社会,当时物质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物质生产力在推动社会生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满足人类基本物质生活需求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而,当时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生产力时,侧重研究的是物质资料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赵炳熙 《情报杂志》1994,13(1):51-53
1 生产力内涵的新说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借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按一定结构构成的复杂系统。 生产力的内涵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其内涵也在不断地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开发基金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过程。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要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实现向生产过程的转化,如果只是科学研究成果本身,是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其二还要看科技成果转化后对生产力提高的程度和效益。如何创造性地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产生的科技成果,大多数为实验室成果,一般还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活动,也就是要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才能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或新产业。历史上蒸汽机、电气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许多重…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社会产生的那一天开始,知识便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存在并作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传统经济社会无法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生产、开发与利用,传统生产力范畴只停留在物质生产力层面。知识经济时代物质财富的充分发展、需求结构的全面升级、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以及信息技术的产生,促成了传统物质生产力向知识生产力的转变,传统生产力系统得以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 《科协论坛》2007,(12):101-101
1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和意义科技档案是生产、建设和科研等活动的历史记录和真实反映,同时又是发展科学技术,进行现代化生产的依据和必要条件。因此说,科技档案是一项非常珍贵的科技信息资源。一般地讲,科学技术向生产转移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科技档案,利用科技档案就是利用科学技术知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阐明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而科学技术在转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将科学技术进行规范化、理论化、知识化、标准化的资料处理过程,即形成科技档案的过程,继而再将这些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形成对社会发展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资源,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中试环节目前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瓶颈”之一。在此我们分析成因及其解决对策。 一、“中试”的概念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我们可以将之简单划分为科研、中试、生产三个环节。中试是科研成果由实验室走向市场,进入产业的关键环节。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具备三个可行性,即科学上的可行性、生产上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生产的可行性是探讨工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提出的科技方针,不仅是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科技情报工作的指路明灯。社会繁荣与生产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晶。科技成果渊源于社会和生产的需求,它们转化为生产力便会促进社会的繁荣。我们现代繁花似锦的社会生活,都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互为促进有关。作为  相似文献   

18.
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实践活动.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任务.那么,什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呢?  相似文献   

19.
用“以人为本”指导科学技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的因素相统一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通过科学技术与经济、生产过程的直接结合,而渗透到其他生产力要素中。与科技进步伴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和管理方法的改革等,进一步改善了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使生产要素的量态、质态与结构呈现系统优化。由此可见,科学技术一旦与其他生产力要素结合,必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以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榜树 《现代情报》2005,25(1):16-18
文章阐述了信息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从自然科学角度对人类的生产进行了分析,指出人类的生产不可能是物质生产,而只能是信息生产,强调在新的信息环境下,要对图书馆的发展、属性、服务等重新认识,才能使图书馆的信息最大化地转化为技术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