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1938年底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开始,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就逐渐滋生和蔓延。到1943年3月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正式确立后,这种个人崇拜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尽管在七大之前,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还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它的滋生和发展,既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也有深刻的教训,因而是值得和应该充许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晚年与对个人崇拜态度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曾是反对个人崇拜的旗手。但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他对个人崇拜的态度经历了由默许、赞同和接受的转变。这种变化有多方面原因。“两种个人崇拜”的提出,表明他在反对个人崇拜这一原则问题上产生了动摇和怀疑;苏共二十二大召开,赫鲁晓夫打着反对个人崇拜的旗号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敌对势力也借此机会反共反苏,攻击社会主义,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毛泽东在个人崇拜问题上思想转变的外部因素;由于长期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而过分相信自己,脱离集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逐渐变得主观和专断起来,这是毛泽东晚年思想迷误,走向个人崇拜的主观原因:另外,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共基层党员和组织中,也确实存在着个人崇拜的现实土壤。毛泽东在对待个人崇拜问题上态度的转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对个人崇拜问题的研究,历来是学术界探讨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产生原因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将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从个人崇拜的起始时期、原因、毛泽东的态度以及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940年 1 2月至 1 945年 4月的延安整风运动 ,为时 4年又 5个月。其时间之长、成效之卓著、影响之深远 ,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是罕见的。整个整风过程无不蕴涵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文革”期间针对个人崇拜而进行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文革”期间,虽然接受了林彪一伙的个人崇拜,但是也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斗争,主要表现就是如何对待对他本人和毛泽东思想的称颂问题,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于毛泽东个人崇拜形成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危害等,都做了很多详尽全面的分析论证,但是其客观原因——土地改革,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或者很少涉及。因此,笔者就土地改革与个人崇拜形成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谈个人崇拜与"文化大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崇拜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思想认识根源以及制度上的原因.我党在执政后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直到"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狂热的个人崇拜.文化大革命把个人崇拜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这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他这一思想既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又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旧的思想道德必须得到改造这样一个时代性的要求 ,它是我们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并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战斗力的经验结晶  相似文献   

9.
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诠释,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根本原则、侧重点以及根本方法等等,这客观上极大地推进了从思想上建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晚年,全党及全国人民盲目崇拜毛泽东达20年之久.参与崇拜的群众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破坏作用之大、负面影响之深,世所罕见,教训也极其深刻。探析毛泽东晚年个人崇拜现象形成的原因,有益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有益于执政观念的根本转变,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曾经赴上海参加中共二大,因找不到地址和同志仍回湖南的说法,出自毛泽东本人的回忆。这既是一条孤证,也是不够准确的。有关论著和纪实文学对此津津乐道、大肆渲染,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深远影响有过系统论述,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真正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当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强调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贡献。《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初步构建起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框架,大大拓展和深化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肯定邓小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贡献,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辉煌进展的根本经验。选择市场经济,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坚冰;加入世贸,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浪潮;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和理论品质。中共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继往开来,为我国改革开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完整的党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提出了执政党的三大建设思想:一是执政能力建设思想,主要是党领导和驾驭经济建设的能力、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拒腐防变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社会整合能力;二是先进性建设思想,包括用发展着的新理论指导实践的理论创新、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不懈努力的目标追求、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斗争的经常性党员教育;三是制度建设思想,如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等。这三大建设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也都是综合性的建设和长期性的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它将在党的执政实践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拓展了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确立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理念;廓清了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宪政实践的创新发展时期。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回归“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地位和建设“权威体制”,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承认私营经济,把“邓小平理论”和“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护“人权”和“私有财产”写入宪法。正是经过这四个阶段对宪政实践路径的探索,才使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自由,才使中国政府一步步成为民主法治的政府,才使中国政治一步步成为以法理为合法性基础的政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继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主要特点是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揭示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为深化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这组笔谈围绕党的历史主题与百年奋斗的科学定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正确党史观,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深化我们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的理解,从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特征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十三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三年来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里 ,我就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作些简要介绍。(一 )基础教育特别是“两基”工作成就巨大 ,全民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解放前 ,我国是一个文盲、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