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他并不是舞蹈表演家,也不是编导家、教育家、理论家。恰恰在以往人们不太注目的舞蹈编辑出版事业上,却深深地凝聚着他的身影。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舞蹈出版事业的拓荒者,是“乐为他人作嫁衣”的舞蹈编辑——顾也文。解放前,我国舞蹈的编辑出版事业,可说是一块荒芜的土地,出版的舞蹈书籍寥若晨星。自从新中国诞生的那年起,老顾就一心扑在舞蹈出版的“南泥湾”,勤恳地拓荒,默默地耕耘了三十七个春秋……。如今这个“南泥湾”,花果芬芳、千里飘香。就我所知,仅近年来从事专职和兼职的舞蹈编辑已经有了百余人的队伍,经老顾编辑出版的舞蹈理论、舞蹈辅导教材、优秀舞蹈作  相似文献   

2.
“《新民晚报》的徐克仁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了!”这消息一传出,就引起了上海新闻界不少同志的关心和注目。他,年近四十,进报社才四年。在上海成千名新闻工作者中,何以这位“新兵”却赢得了这光荣称号?一些了解徐克仁工作的同志,或是比较关心上海美术、文化生活报道的同行,闻讯后说:“他当劳模,当之无愧!”识丹青,别具慧眼在有些文艺记者看来,美术报道不象音乐、舞蹈、电影领域那样能出稿子,是个“冷门”。而徐克  相似文献   

3.
“……他又像一个勤劳的园丁,见到花木,就为它们剪枝修权,铲除杂草,以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遇到荒原,还培植一株株新苗。”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末,我从上海出版系统调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当时现代文学研究室下面,有一个“孤岛文学”小组,由我负责,任务是编辑整理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和“孤岛”文学作品选辑等工作。周楞伽先生原与我同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现在已经改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他在“孤岛”时期的上海文艺界相当地活跃,于是,我经常向他请教一些当年的往事。并且交谈一些过去发生在出版社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23,(9):10-11
<正>2023年8月18日下午,由译林出版社主办的“契诃夫的园丁之心——顾春芳《契诃夫的玫瑰》分享会”作为上海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亮相上海书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契诃夫的玫瑰》作者顾春芳,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俄语系副教授李新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教授邓建国,围绕契诃夫的文字世界与园丁之心展开深入探讨,真正走进契诃夫的精神深处。  相似文献   

6.
一腔少年热血王耿雄生于1923年,江苏吴县人。王耿雄是在上海读完小学的,小学毕业那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侵占了上海。王耿雄辍学了,这一年他15岁。学校没法上了,就上书店。新书买不起,那就去福州路淘旧书。少年王耿雄的足迹,从此就经常出入福州路一带旧书店、旧书摊。当然,他看得多,买得少。口袋里那几张少得可怜的钞票,好几次摸出来又放回去。王耿雄要把这点可怜的钱用在刀刃上。这样的书终于让他遇上了。而且正是这本书,从此影响了他的一生。这本书就是《孙中山轶事集》,1926年上海三民公司出版。王耿雄是在一个旧书摊上发现这本…  相似文献   

7.
周宁 《出版参考》2010,(8):41-41
20岁那年夏天,他从东京成城学校辍学回国,在“博爱丸”号邮轮上,写下绝命书,准备跳海自尽。一周以后,他却在上海平安登岸,旋即转去苏州吴中公学教书,不久返回上海办报。旧历10月间已到香港,又从香港《中国日报》报馆神秘失踪,而那年年底,他已在惠州一所荒败的小庙里剃度,出家当了和尚。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人类拓宽了自身的“视界”,无需走千里路也可看到千里以外的景色;无需身处某一时期便可全然得知该时期的事件,这便是网络的便捷性。而舞蹈艺术也同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使舞蹈艺术的发展迈入新媒体时期并在舞蹈艺术传播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使舞蹈不再是“区域文化”并拓宽了舞蹈艺术文化的受众面,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舞蹈传播方式从传统的“线下”传播到网络的“线上”传播,舞蹈艺术通过互联网媒介达到的大范围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9.
“新古籍”拓荒者陈子善张放喜欢中国现代文学的人,没有不知道陈子善先生大名的。不是因为他的文名有多盛重,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位“新古籍”园地里孜孜不倦的园丁,以及十余年间经他手整理编辑出来的许多具有权威性的代表著作,知名于世,“远销”海外。从80年代的郁达...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字是一滴血”──记新华社记者夏儒阁张建松他走了,走得那么突然。带着人们的无限惋惜,新华社上海分社主任记者夏儒阁永远告别了新闻战线。1997年10月8日,上海龙华殡仪馆龙柏厅他的追悼大会上,来自上海各界为他送行的人们,一直站到厅外很远很远……“倾...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里,从小受到的是封建思想和旧礼教的“熏陶”,刚满5岁时,就开始读《三字经》。1909年春,经过八年多儒家文化的“启蒙”后,韬奋走出了家塾,考进了福州工业学校,开始接受“洋学堂”的教育。1912年10月,韬奋1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带到上海,报考南洋大学附属高等小学。当时已开学一个多月了,而4年级中正好有一缺额。经沈叔速校长亲自主持考试后,韬奋作为插班生进入该校,开始了他在上海的求学生涯。(-)南洋大学当时已经是国内著名的工程学校,由附小毕业可直接升中院(即附中),中院毕业可直接…  相似文献   

12.
吴晓邦是中国近代舞蹈艺术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他曾三度留学日本,以开办舞蹈学校和研究所的方式在中国传播现代舞蹈理论。吴晓邦创作编排了大量表现革命题材的舞蹈作品,为我国舞蹈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第一次在报纸上看见屠海鸣的名字,还是在他学生时代。那是6年前的上海《舞台与观众》报(现上海文化艺术报)上,在“谢莉莉、王洁实的生活道路”标题下,叙述了这两位艺术明星的事业、生活和家庭,别具一格,文章末端署名“复旦大学新闻系屠海鸣文并摄影”。人们不但了解了自己所喜爱的歌星幕后生活,也记住了“屠海鸣”三个字。后来我知道二十岁的屠海鸥是从一个新闻世家走进新闻殿堂的。他的母亲,人们早已熟知,这次“十佳”母子齐名。他的父亲是一家杂志的主编。耳濡目  相似文献   

14.
社旗县太和乡第二初中已届不惑之年的共产党员、语文教师唐群生,是一位在全县小有名气的新闻写作能手。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广大师生称他为:“园丁笔耕颂‘园丁’,通讯员中的标兵”。唐群生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业余时间,他酷爱新闻写作,用自己的笔歌颂园丁。已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等发表稿件50余篇,多次获得新闻奖。唐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感谢各级党报、《新闻爱好者》杂志我越学越受到启发,她们使我文思泉涌,我今年已在市以上报、台发表稿件…  相似文献   

15.
白振生是我院外语系六四级学生,“文革”中毕业后当了中学教师。一九八二年一月,被他的学生杀害。白振生生前把全部精力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他热爱学生,奋发努力,成绩卓著,事迹感人。一九八三年四月,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授予他“模范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日子里,我们将《印在朝霞里的足跻》这篇报告文学的前言部分《致逝去的校友》和第三章发表,以表示我们对教师节的祝贺。同时,也使我院的“园丁”感到欣慰,使后来的同学受到策励。  相似文献   

16.
在兰州军区某红军团,提起政委阎伯科,官兵们都亲切地称他“百科政委”。最佩服的是他常挂嘴边的“人才经”。用他的话说,军营这座大学校,是最能培养人、造就人的好课堂。作为基层一线指挥部的政工领导,既要像慈母严父,又要像伯乐园丁,细心识才,精心育才,真心爱才,公心用才,只要念好了这本“人才经”,就没有带不好的部队,带不好的兵。任现职6年来,阎政委发现、培养、关心帮助了多少人才,连他自己也说不太清了。唯一记得的是仅向上级机关输送的各类军政干部人才就有近百名。他任政委期间,所在团先后5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团党…  相似文献   

17.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上海市文化局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召开座谈会,向本市公共图书馆系统连续从事少儿图书馆工作二十五年以上的九位同志颁发了“园丁”荣誉纪念章。这九位同志是:裴秀芳、董煜华、陈佩华、钱锡娥、姚仙罗、沈绶章、陈爱琴(以上市少儿馆)、朱定午、李采萄(以上卢湾区少儿馆)。她们中在少儿图书馆工作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8.
对姚明而言,上海是主场。“无数个姚明,好一个上海”,是上海城市形象片的主题创意,他代言上海。  相似文献   

19.
芭蕾夜宴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79-79
与俄罗斯基洛夫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被并列为“世界五大芭蕾舞团”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此次作为上海第八届国际艺术节的特邀舞团首次来到中国。该团创建于1935年,由俄籍编舞大师巴兰钦担任艺术总监,巴兰钦不是美国芭蕾的重要奠基人,他反对舞蹈文学性和戏剧性的表演,强调舞蹈本身的形式美和表现力。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始终仍保持着巴兰钦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20.
鲁道夫·瓦伦蒂诺1895年出生在意大利的卡斯特拉内达,18岁逃到美国,他以热情似火的眼光和摇摆的舞步,使自己成为电影史上第二个“拉丁爱神”。他星途的飞速上升开始于1921年,瓦伦蒂诺幸运地得到了电影《启示录四骑士》中扮演有着热情双眼的探戈舞手尤里奥这个角色。这部有关舞蹈的电影使他一夜成名,他扮演的一个个热恋中的情人,成为无数女性的梦中偶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