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霍俊哲 《华章》2007,(5):20
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就是指在教学管理中用以人为本管理的理念来确定教学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它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学管理应该从社会本位价值观中走出来,实现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平衡,并将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目标。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本身就是协调和稳定教学秩序,而"以人为本"就是高校教学中根本的指导思想,学生和教师是学校发展与生存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阐述"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在现代高教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高校教学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为了给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一个相对融洽、宽松的学术氛围。而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就是把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是推动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制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显得十分必要,建立正确的管理机制与理念是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教学保障,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效率成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了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文章引入柔性管理,分析其在高校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构建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制度虽然在逐步完善,但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都相对僵硬,比起西方相对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教学管理模式,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教师不仅要在社会治理中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也应该积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将实现教育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相结合,推动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进步。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正式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其教学管理模式的完善与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对关于以人为本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管理是指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是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核心,更好地发挥出人的力量,对学生和教师的潜能进行开发与利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提升教学管理工作。一、运用"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学管理的概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中外文化中都有所体现,无论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实施者也是人,因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核心理念.文章对"以人为本"理念在创新管理制度,构建管理模式,设置教育活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队伍中的具体实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新理念视野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求高校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营造"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氛围,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创立人本管理机制,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教学管理是重中之重,毕竟学校工作都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而展开的。但在长期的中学教育管理中,所沿用的模式还是"上令下行"的常规管理,目标不够突出,重结果轻过程,没有把握好教师和学生这两个重点,致使教学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因而,应该在中学教学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对人的管理而实现对目标、过程、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这将更有利于提升中学教学管理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教学管理,既不管财,也不管物,它的工作对象和核心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人".按照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一切依靠人去发展,尽人之思、举人之力、遂人之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发展人的管理思维,学校形成了坚持、求变、无痕的教学管理思路,以人为本、于无声处求精彩的教学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都是人,而将以人为本思想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则能够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有效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成效,从而实现人与高校的协同发展,由此可见,重视将以人为本思想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当中,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对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渗透价值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调查表明,高职高专"两课"教师师资管理队伍建设、运行机制、教学过程、教务管理等目标管理初显成效,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得到改进.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两课"教学管理存在明显的边缘化现象,未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原则,管理制度不规范,结构不尽合理,管理手段落后.究其因在于教学管理理念、教育机制、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信息网络手段的负面作用.因此必须探索"两课"教学管理的内涵、评估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主体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手段的法制化、内化化,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2.
陕西高职高专"两课"教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高职高专"两课"教师师资管理队伍建设、运行机制、教学过程、教务管理等目标管理初显成效,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得到改进.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两课"教学管理存在明显的边缘化现象,未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原则,管理制度不规范,结构不尽合理,管理手段落后.究其因在于教学管理理念、教育机制、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信息网络手段的负面作用.因此必须探索"两课"教学管理的内涵、评估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主体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手段的法制化、内化化,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3.
姜军 《江苏高教》2014,(3):97-98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构建"以人为本"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创造"以人为本"的生态教学管理环境是高校教学管理运行和谐统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杨大陆 《文教资料》2015,(2):152-153
人是一切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更是文化的发扬者,文化就是人的文化,人是文化的核心,所以人文化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组织发展中充分发扬人文思想,发扬人文关怀的优势,以尊重人、依靠人、塑造人为核心思想,指导行为。基于人文化视角探究小学教学管理的本质是发扬"以人为本"的观念优化教学管理,尊重小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小学生行为和心理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改善学校的教学管理。本文从人文化视角出发,对小学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而对教师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素。本文从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入手,结合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将探索现行教育体制下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管理进行的几点做法和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对教学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构建有效的网络教育教师激励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当前的网络教育教师激励方式的弊端,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提出构建以新型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和制度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有效的网络教育教帅激励体系,以期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网络教育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育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在小学管理中,如何应用"以人为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充分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时刻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在工作中激发管理者的主动性。本文针对小学教学管理采用"以人为本"的新模式的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学管理应该逐步从社会本位价值观向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平衡发展过渡,把人的发展作为高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因盲目崇拜效率导致量化管理过多,经常出现目标困惑症,以人为本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文章从高校的学术自由和学习自由两个角度阐述了以人为本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必要性,认为教学管理制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以事务为本向以师生为本的转变,做好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调适。  相似文献   

19.
走向“人本”的教学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欣 《教育探索》2007,(10):69-70
加强教学管理,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于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一、"人本"思想的内涵" 人本"思想是以"提高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的,这同人的属性与特征相一致"[1].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事物的最高境界,也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重要目标。高校作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要实现自身和谐的目标,就应实行和谐的管理。从管理理念上看,和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把对人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营造"人和"气氛。教学管理担负着对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任务。是高校中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