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我们来说,他们是一群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有时候他们会遭到众人的指责,有时候他们又受到人们的尊重。零距离的接触黑客,让人们有机会了解黑客内心真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对我们来说,他们是一群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有时候他们会遭到众人的指责,有时候他们又受到人们的尊重。零距离的接触黑客,让人们有机会了解黑客内心真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陈云既是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成员,更是长期从事工人运动、了解和熟悉工人阶级的成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云有两个历史阶段与工人阶级联系密切.一是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在上海,二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面对东北众多的工矿企业,陈云深入实际,到生产一线,到工人群众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企业管理,工人阶级地位、作用、利益及工人运动的方针,政策等论述,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4.
同记者相比,编辑参加社会活动、接触实际少一些。这是编辑的一个弱点。是编辑不想深入实际吗?否。编辑是很想出去转转、看看、写写的。但是,通常不能如愿以偿,因为编辑的工作需要坐在办公室,埋头于选稿、编稿、组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要不谁来编报呢? 然而,作为编辑,必须要了解社会,熟悉各行各  相似文献   

5.
对旅游者而言,有个好向导,你才能步步不虚渐入佳景,并在观赏风光文物的同时,了解诸多神奇的传说和自然知识,既饱眼福,又幸富头脑。对于初涉新闻写作领域的同志来说,也需要有个好向导领路才好。初学写作的人,大都这也想写,那也想写,写稿选不准素材,老想一曰吃个胖子,结果,费劲不小,弯路不少。此时,就十分需要有人指点他们,怎样写才能收效更好,不走弯路。如有的同志单凭兴趣和爱好写作,不结合工作实际,这就需要有人指点和引导他们深入实际,认识生活,增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鉴赏能力;有的同志感到稿难写、报准上,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6.
王耀丽 《新闻窗》2011,(1):50-50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除厂在组织上要依靠各级党委外,还要遵循我们党多年来倡导的八个字: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即深入客观实际;深入群众,即深人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7.
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内涵里有一句响亮口号: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有一个明确要求:评论必须采访.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新闻第一线采访、调研、了解情况.这对当下多少有点浮华的新闻界及部分沾染了浮躁气息的新闻从业者来说,可以说是切中要害,非常及时且完全必要,契合了当前的现实需要及新闻界关于"三贴近"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8.
耿家盛在云南工业制造业界和工会界,那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他靠家传的钻研精神勤学苦练车工技术,拜时代进步之赐,获得诸多省部级、国家级荣誉,对一个普通机械工人来说,他已经走到人生的巅峰了。对耿家盛,作为媒体人,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当然是指对他的行迹、成就相当了解,近年来多次因采访而接触他;又陌生,是指他这样的技术工人,在今天,尤其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收入很低,基本不受社会待见,依旧孜孜不倦钻研技术,安贫乐道,显得很"奇怪",令人觉得难以理喻。  相似文献   

9.
同记者相比,编辑参加社会活动、接触实际少一些。这是编辑的一个弱点。是编辑不想深入实际吗?否。编辑是很想出去转转、看看、写写的。但是,通常不能如愿以偿,因为编辑的工作需要坐在办公室,埋头于选稿、编稿、组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要不谁来编报呢?然而,作为编辑,必须要了解社会,熟悉各行各业的情况,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编辑部要给编辑创造一些机会,让编辑轮流出去参加一些采访。轮流  相似文献   

10.
观点     
“如果这些印刷方面的专业人士还想继续留在印刷行业的话,他们就必须对新型的印刷采购方法非常熟悉,了解如何适应未来印刷的发展和变化,他们需要重新审视他们的作用,跳出思维的限制,找到更好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方法,否则,他们以及印刷行业的机会都将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11.
熟悉馆藏就是了解和掌握馆藏档案的全宗构成和存放地点、全宗的数目名称、各个全宗的档案内容与成分、案卷的数量与质量、检索工具的种类、使用范围与方法.面对十几万卷,甚至百万卷的馆藏档案,要想"如数家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进一步熟悉馆藏,应尽快掌握熟悉馆藏的方法,对一个刚刚接触此项工作的同志来说,笔者认为分三个阶段,按三步走为好.  相似文献   

12.
电视栏目新颖,有个性,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而设置这样的栏目需要准备些什么吗?一.深入实际了解受众需求,是设置栏目的前程作为新时代的电视人,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捕捉不到活生生的事实,对事物的内涵知之不深,抓不住本质,就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说,不深入到受众中去,对受众的需求不清楚,所谓的创造性思维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了解有关受众的信息搞调查研究方法有很多,如深入基层采访,观众来信调查,观众收视情况调查,节目评审情况分析,以及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等。通过交谈,编辑记者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3.
在出版界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反对和平演变、反对自由化的学习和教育中,需要研究和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进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民主社会主义为何物?对出版界一部分同志来说,应当是了解的、熟悉的。但对相当多的同志来说,可能是很陌生的。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西方和平演变阴谋的加剧,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和渗入比  相似文献   

14.
姜红 《档案学研究》2000,14(1):35-35
档案保管员有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就是要为利用者查找出他们所需要的档案材料。我是在中央档案馆保管革命历史档案的保管员,做过大量的查档利用工作,仅以我的亲身感受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一、查档要熟悉馆藏。作为一个档案保管员,熟悉馆藏了解家底是个基本功。熟悉馆藏就是要对档案库房里保存的档案材料,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加以分类,再用分类处理的办法,记住它的内容、编号、储存地点等,如果能做到如数家珍,查找档案就不困难了。熟悉馆藏不仅要熟悉自己所保管档案的内容、时间等,还必须注意熟悉全馆的馆藏情况,馆藏结构如何,有哪些全宗,全宗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寻找行业报的定位,首先要从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上考虑问题。他们需要什么?是需要人云亦云的都市新闻吗?他们需要真正能够对工作、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本行业的新闻。创刊已经25年的《山西工人报》是山西省总工会的机关  相似文献   

16.
档案利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 《档案管理》2006,(5):76-76
档案员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就是为档案利用查找出他们所需要的档案材料。作为一名档案员.必须熟悉馆藏。了解家底。只有熟悉档案内容.档案工作才能准确解答利用提出的各种问题.迅速调出案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此,结合工作体会,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农历马年初一(公历1990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套红刊登了石家庄第二印染厂全体职工给江泽民总书记的信和江泽民同志给第二印染厂全体职工的复信。报纸用的通栏标题是:“本报一篇报道引出总书记和工人书来信往(肩题),党和群众息息相通,团结奋斗再展宏图(主题)”。这一“书来信往”的报道,不仅给石家庄第二印染厂和全国工人很大鼓舞,而且显示我们党和工人阶级、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今年的春节增添了思想内容和欢乐团结气氛,它自然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那么一篇报道是怎样引起总书记和工人书来信往的呢?在刊登两封信时,同时发表了编者的话,作了简要的交待。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业余爱好者来说,那段文字也许太简要了些,他们需要了解更详细的过程。现在,就我知道的情况,记叙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200多家报刊撰稿,他们对报刊的运作十分熟悉,既从新闻职业角度,也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角度考察报刊现象.他们关于有机的报刊运动、报刊的公正惯例、报刊与人民的关系、报刊的首要职责、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等观点,丰富了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他们对报刊与政治的论述,开阔了我们全面观察报刊的眼界.  相似文献   

19.
对不少媒体来说,知名媒介调查机构可谓"熟悉的陌生人".一方面,这些调查机构是媒体日常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少有媒体人真正了解这些身边人.那么,这些媒介调查机构是如何运作的?运作模式和特点可给媒体哪些启发、借鉴?本刊记者先后走访了慧聪邓白氏、央视市场研究(CTR)和新生代市场研究公司,看看他们在开展调查咨询业务中有什么好经验、好做法--慧聪:立足行业、注重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应当以揭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变化为己任,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和广大的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交朋友,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思考,以拓宽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广交朋友,和大众打成一片,决不意味着这种同志式的朋友关系可以庸俗为酒肉义气,可以拿党性原则、新闻原则作交易。相反,对待真正的朋友,我们更应该严格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