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被誉为千古美文的《陈情表》,是李密因祖母年老多病,须由自己侍奉,暂不能应征做官,而向晋武帝陈述衷情的表。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而后尽忠是这篇表的主旨。作者处处围绕这个主旨摆事实,  相似文献   

2.
李宗利 《学语文》2010,(3):16-17
情感,本是人的心理活动,也属人的隐秘,作为古文化人.对情感表述以含誉、委婉为美。而李密为何要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出来,其目的何在?  相似文献   

3.
高考要求中学生写议论文,难度甚大.散文家张晓风说过:"十几岁的我并不是不会写说理文,而是我那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理,心中没有什么道理的孩子哪里说得出理来呢?"①诚然,中学生处于思想形成的朦胧期,很多想法不成熟,但他们需要表达,急于表达.尤其是到了高中,有意无意都在与人说理.因为这一时期他们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有了初步的哲学课程的教授,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学或朋友之间的深度交往,更有源自社会的一次次的冲击波.他们虽然对写作有畏避心理,思想观点也不一定明晰和成熟,但对发表议论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诉求.因此,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议论水平,帮助学生架起学会"议论"的桥梁,如指导练习写读后感,写开辩论会用的辩论稿,阅读和写作"一事一议"式的微型议论文或杂文等.这里,笔者仅以课文《陈情表》的使用为例,谈谈作文教学如何进行一事一议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陈情表》之所以能传诵千年,至今仍感人至深,关键在于李密将“情”和“理”进行了有机结合,情中见理.理中含情。本文对《陈情表》的说服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说起,以此引出世俗人中所谓的“孝道”含有很多的“异质”成分,往往将极端性的个人行为视为衡量标准和行为标尺,并进一步考察传统“孝道”思想的源头——《论语》中的“孝道”思想,然后再审视夏侯惇“拔矢啖睛”背后所折射的社会现象。这其实是封建王朝“孝治天下”的思维,将《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加以改造,将“孝”和“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治国的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童话具有不同于其它文学门类的特点,它集合神奇幻想与平凡生活于一体,是特殊时间和空间的叙述载体,有着多样化的叙述维度。《阿丽思镜中奇遇记》展示了不可能世界中的精彩叙述。从现实到想象,从镜子到梦境,刘易斯·卡罗尔笔下层次错落的叙述空间变换无穷,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出其不意,生动活泼的叙述语式和一语双关的叙述语言配合精妙,真假呼应,虚实相合,结构分明,使这个童话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提出暂缓应诏、奉养祖母请求的一份表章。史载:“晋武帝嘉其诚款,赐奴裨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文选》李善注引《华阳国志》)其文居然使晋武帝受到触动,从而收回成命。是因为此文通篇于简洁练达的笔墨中传达出人间至情.字里行间充溢着人情味。  相似文献   

8.
张艾功 《学语文》2008,(6):17-17
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于是,不少论者认为《陈情表》是凭借其独树一帜的抒情方式,在“孝”字上大作文章而感动晋武帝,最终流传百世。其实不然,哀哀孝情只不过是其抒情的外核。真正打动晋武帝的却是其艺术地传达的内核——忠情。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写过很多回忆性的文章。他这一类文章既展现出了作为一个科学家具有的谨严,也显示出文学家的才情。回忆同学的文章《邓稼先》最能体现出杨振宁作品的文学艺术特色:巧妙的叙述和谨严的结构,飞扬的文采与饱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故都的秋》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以写景状物来抒情的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摹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采用  相似文献   

11.
《土地的誓言》是现代作家端水蕻良以特殊的身份(失去故乡母亲的游子)在特殊的时间(距“九一八”事变已整整十年)、特殊的地点(可望关东却不能回到关内),面对特殊的对象(故乡的土地)写的一篇抒情散。作运用多种抒情手法,将火一般炽热的情感表达得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12.
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学史的误会。《棋王》的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本欣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以“情”动人的杰作.《古文观止》评其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更有宋人赵马时在《宾退录》中说:“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真有这么严重吗?学生们往往不以为意,如果教师不善加引导,他们初次接触作品.是很难深刻领会那隐藏于字里行间的“至性”之情的。所以我们在教这篇课文时,应紧紧抓住“情”这根主线.把握作者高超的煽情艺术,才会让学生有所体悟和收获。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该文是一篇情调别致的抒情散文。作者缘情写景,借景抒情,深沉而又含蓄。忧情愁绪倾注于笔端,美好的希望融会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之中。作者笔下的荷花柳叶识人语,月光小径皆有情,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选编了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作品《艺术品》,其匠心独运的构思,生动活现的情节,深入人心的讽刺效果无一不彰显了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但悉心咀嚼品味却发现,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将对比艺术也巧妙运用到了极致,堪称本小说又一道亮丽的风景。欣赏艺术品时的不同态度对比,见品味之低俗。萨沙是母亲的独根苗,而医师则挽救了萨沙的性命,由此可见萨沙和母亲必然是怀着一颗万分感激的心将这个裸女烛台送给医师当作感恩礼物的。并且,在萨沙和医师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起源》是格罗塞的代表作品之一,记录了艺术科学的目的、方法,探讨了原始人群的装饰、装潢以及诗歌、舞蹈、音乐艺术。格罗塞通过原始人群探讨原始艺术的方方面面,试图揭示原始艺术的性质、效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常而言,作为整体文学演变过程之记录的文学史,一般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发展演变的形式表现出来。尽管不同文学体裁在其发展演变上有许多共同的或相近的规律可寻,但不同文体之间毕竟还有由于文  相似文献   

18.
海棠这一美好物象,是《红楼梦》的重要线索和关键意象,这一重要的意象对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甚至揭示人物命运结局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红楼梦》中的海棠诗以形传神,不仅艺术高妙。更是塑造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曹雪芹借鉴了古典诗词中关于海棠意象的描写,才让这一意象气韵生动,蕴涵极深。  相似文献   

19.
以电影《入殓师》为例,通过论证入殓仪式的艺术性,揭示"艺术之道"和"入殓仪式之道",最终阐明真正的艺术完全超越了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出发点之争、目的论之争,真正的艺术既是为艺术也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20.
"骂语"在《三国演义》中屡屡出现,它不仅出自反面人物之口,正面人物口中亦有过之而无不及。通过梳理便可发现"骂语"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凡,本文着重从骂中显性格、骂中见谋略、痛斥失信违义者、凸显义的品格等四个方面展开,来领略"骂语"作为小说的语言描写艺术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