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健明 《语文天地》2012,(12):55-56
对话型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的对话理论为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可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尝试。一、在真实的世界里与生活对话对高中生而言,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这一真实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是他们作文对话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生活中的喜怒与哀乐.无不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与完成。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抒写性灵、发表见解。他们的作文呈现的是真实诚挚的情感体验、鲜活生动的生活画面、认识世界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3.
汤广建 《考试周刊》2010,(17):62-63
一、学生作文现状及选题意义 当前一些学生在作文时,存在着一个不良的倾向,那就是离开生活硬造。这不仅造成内容枯燥,而且使得形式呆板。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的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欧阳伯荣 《文教资料》2007,(17):147-148
我们遵循“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开展了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提出了“开源激流”的口号,“源”是指生活之源,“流”是指表达之流。生活作文是联系生活和作文的纽带,我们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生活作文教学研究,它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为了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与身心特点,遵循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件乐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授集语言信息和写作素材的能力,提高他们描写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习惯。经过5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作文教学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5.
学生写作是与生活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活,更是与老师对话。老师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第一位读者,这位“读者”反应如何.直接影响着“作者”的写作兴趣和动力。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在运转.作文评价一直过于关注结果,关注高分作文、满分作文,注重作文评价的导向功能与甄别功能,老师更多地扮演着裁判员和审判宫的角色,很少以一名热心读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少教师布置的作文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加上学生对各种要描写的事物缺少观察和体验,于是造成学生作文假话、套话、空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教师布置作文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让学生去写那些他们没有真实感受的东西。在作文实践中,我用多媒体来辅助作文教学,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所要写的事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怕作文、厌烦写作文,耗时低效的局面不容乐观。我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创新作文教学模式的尝试,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还使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8.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二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初中作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作文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以学生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作文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的人格形成。学生生活作文导写是运用作文表达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作文教学法。学生作文导写包括:引导学生写好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写好学生的个性成长。学生生活作文导写是基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的作文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每逢作文学生大都感到为难。作文难,“难似上青天”。学生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看到作文题目,就愁眉不展了。搜肠刮肚,抓耳挠腮,有的东拼西凑,胡乱抄袭,不是应付了事,就是文不对题,无非是他们缺乏生活素材罢了。头脑空空,而又急于求成,导致凭空设想,以至于三、四节课写不出一篇文章来。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走出教室去体验生活,收集生活素材,事先告诉学生本周作文以什么为题材,确定观察对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根据他们体验生活的内容,来选择命题或自拟,这样学生就乐意去认真观察和体验生活了。再回到教室动笔写作时,就感到有东西可写了,内容也真实具体了,假、大、空话、俗套话大大地减少了,还有的能运用多种写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整理,搜集素材是快速作文教学的基础。多读、多写、多评是练好快速作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作文走进生活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作文教育需要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带着他们走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给他们观察感悟生活这把钥匙,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流自己的泪,唱自己的歌,让自己的生活有生机,吾手写吾心(黄遵宪),这样学生作文必定有感而发,必定真切动人,生活在作文中大放光芒。  相似文献   

13.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那么,作文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一.选材—亲身经历 叶老说:“学生的作文也就是他真实的生活。”生活与作文是鱼肉关系,密不可分。作文的素材来自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再用作文的形式来表达生活,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展现。  相似文献   

14.
施红晖 《时代教育》2007,(9Z):119-119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作文内容体现的是真实的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是创作的一种先决条件,因此如何使学生能真正的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去感受生活当然就成了作文老师的首要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时下,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生活作文备受青睐,学生喜欢生活作文,理由是:其一,生活作文写的是真话;其二,生活作文不用规定非要写什么内容,它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真实地表现他们的生活;其三,学生讨厌命题作文,有的学生讨厌《作文大全》一类的作文书,作文指导课老师读的优秀例文会把学生的思维框死。笔者欣喜地发现,我校的“漫画”教学来源于生活,发现生活的真谛,揭示生活的内涵,是融入生活作文的一条好路子。为此,笔者尝试让漫画与生活作文接轨,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漫画有“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漫画以其表现手法形象、生动、诙谐而令人忍…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过程实际是一种对话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学生与内心的对话,作者与读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习作作为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的途径,展现的应该是学生内心最真实的一面。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视写作为苦事,作文内容则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充斥。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凸现自我。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拓展思路,让他们乐于写作呢?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