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嫁闺女哭是笑,落第举子笑是哭,这便是生活中的反常现象。有创见的作家很善于在文学描写中运用“反常”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学描写中的“反常”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中曹雪芹对各类人等的"哭"的描写,已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一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祝福》中六次写祥林嫂的哭,两次写祥林嫂的笑。哭态有异悲却同,笑不见喜尽见悲。哭态与笑态描写,成为强化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独特色彩,凸现小说主题的形象一笔。先说写哭第一次是间接描写:“看见的人报告”鲁四老爷,祥林嫂被婆家来的人拉上船时,“还哭喊了几声”。“哭喊”是哭中有喊,边哭边喊,面对来人突然袭击的“抱”、恶狠狠的“拖”,祥林嫂希望从“哭喊”引人救援,但这声  相似文献   

4.
有同学提出,《失街亭》中,罗贯中描写了马谡的三次“笑”、诸葛亮的三次“哭”,这样反复地描写哭笑神情,其作用究竟怎样理解? 哭或笑,是一种神情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马谡的三笑,活脱脱地表现他“言过其实”的性格特点。第一笑,是在马谡察看街亭的地形之后。一向以“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自诩的马谡,非但不铭记诸葛亮的谆谆嘱咐,审时度势,敏锐地看到街亭的重要,反而嘲笑诸葛亮的多心。在这笑声中,形象地表现了马谡的目无统帅、麻痹轻  相似文献   

5.
《失街亭》一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这突出表现为马谡的“三笑”和孔明的“三哭”“。三笑”的原因很明显,不管笑谁,都是马谡自视甚高的表现“。三哭”则不同,分别反映了孔明不同的心理。而这方面《教师教学用书》上  相似文献   

6.
《音乐世界》2012,(5):62-63
流洎那一刻 承炫:我是看电影看到哭的。 敏焕:我最近在看到了描写日本地震的漫画的时候哭了。  相似文献   

7.
<失街亭>一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比如对马谡的"三笑"和孔明的"三哭"的描写."三笑"的原因很明显,不管笑谁,都是马谡自视甚高的表现;"三哭"则不同,分别反映了孔明不同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柳树姑娘,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进池塘……"这首儿歌是描写柳树的,它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柳树产生了好感。记得一年级刚入学时,我总爱抚摩位于校园操场东边的那棵亭亭玉立的柳树。那时,柳树就成了我在学校的知心朋友。我笑,它仿佛和我一起笑;我哭,它好像也在陪我哭。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人物在遭遇不幸时,反而会笑,在突遇惊喜时,反而会哭。因此,以喜写悲,以悲写喜的反常描写,有助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本文拟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这一文学现象作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
哭,是情感的外露,是心情的宣泄,除了鳄鱼流泪式假惺惺的哭之外,无论是悲恸欲绝的嚎啕痛哭,还是黯然神伤的潸潸泪下;无论是激动的热泪盈眶,还是痛心的泪流满面,都是内在感情的流露。在阅读时,仔细品析“哭”的描写能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在写作时,根据内容的需要,对“哭”进行恰到好处的描述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把作品写得更加感人。课文中有许  相似文献   

11.
嬉笑怒哭皆成文章,好文章关键是要有情感。那么学生在作文中如何才能做到诉真情,以情感人呢?注重细节描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技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语言艺术大师曹雪芹,在黛玉初进贾府,刚入贾母房间,就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进一片哭的海洋之中。其中有贾母、黛玉、宝玉的一类哭,有王夫人等和王熙凤的一类哭。作者用简约的文字、通俗的词语,把各类人物的哭写得各具特色,言简语约、入木三分地揭示出各个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而且显示着不同的内蕴。从文中关于哭的这种“言浅而意深,用常而得奇”的描写,足见曹雪芹  相似文献   

13.
警策≠诗眼     
人教社全日制普高《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收有杜诗名篇《兵车行》,在练习中有这样的问题:这首诗的基本结构是,以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开头,以行人答问为主体。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的结构艺术。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2.前人说  相似文献   

14.
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了三个场面,在马玉祥于大火中两次救人这个场面中,他第二次冲进去救小孩的妈妈,就出现了常识性失误。我们不妨把两次救人的描写作一比较。马玉祥第一次冲进屋去,作者是这样描写的:“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  相似文献   

15.
谈哭     
人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哭。这哭不是伤心难过,而是一种信号——告诉心力交瘁的妈妈和在产房外焦急等待的亲人:“我已经生下来了!”这就是所谓“呱呱落地”。此后,一生中的悲悲喜喜、坎坎坷坷,哭自然是少不了的。临到死了,自己不会哭了,却还要被一大堆披麻带孝的人围着甩鼻涕甩眼泪。可见,,哭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哭需要身体许多部位的密切  相似文献   

16.
通观《殽之战》全文所记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在于描写战争,而在于揭露贪婪无厌的秦国发动侵略战争,结果落得全军毁灭、主帅被擒的可耻下场。文中穿插的“蹇叔哭师”和“弦高犒师”这两则故事,非常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这一写作意图。先谈“蹇叔哭师”。文章开头叙述杞子派人要求秦国秘密行军偷袭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意见,蹇叔明确表示反对。蹇叔的话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摆出自己的论点:“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相似文献   

17.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一共写了人物的六次“哭”,其中贾母两次,林黛玉一次,王熙凤一次,贾宝玉一次,“地下侍立之人”一次。不同人不同的“哭”,颇耐人寻味,细细研读咀嚼之余,确实感到了作为文学大师曹雪芹塑造人物时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都会受到本族文化和自身文化意识局限性的影响,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失在所难免。英国语言学家埃杰顿的《金瓶梅》英文全译本TheGoldenLotus成功体现了译者的双语才能和双文化功底,但在《金瓶梅》中,"哭"的大量描写反映了"哭"一词除字典意义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在埃杰顿的TheGoldenLotus中cry,weep,sob,mourn,bemoan,lament等英文词的言辞语境并不能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语境。语言与文化、文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翻译中的"文化传真"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都会受到本族文化和自身文化意识局限性的影响,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失在所难免。英国语言学家埃杰顿的《金瓶梅》英文全译本TheGoldenLotus成功体现了译者的双语才能和双文化功底,但在《金瓶梅》中,"哭"的大量描写反映了"哭"一词除字典意义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在埃杰顿的TheGoldenLotus中cry,weep,sob,mourn,bemoan,lament等英文词的言辞语境并不能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语境。语言与文化、文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翻译中的"文化传真"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中,细节描写有十分出色的表现。全文有二十多处直接写到人物的笑和哭。仔细品味一下,不难发现,这些“笑”和“哭”是有差别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笑和哭,不同的笑和哭的背后隐藏着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反映着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林黛玉笑得最多,但也笑得最苦。她寄人篱下,内心苦楚,待人处事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出于礼貌,不得不笑。见王熙风时,是“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见邢夫人、王夫人时也是客客气气,见礼应酬而笑。一个“笑”字,隐藏着林黛玉内心无尽的苦楚酸痛,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小心翼翼性格的典型表现。王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