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 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学会处理以下三种关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是人与社会或集体或家庭或国家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不能服从于社会、集体、家庭、国家的需要,那么这个人可能被我们称为是不道德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和谐地与他人相处,成为不受欢迎的人,那么他可能是不道德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和自然相处,肆意破坏大自然的恩赐,那么他也是不道德的。反之,这个人学会了调整与集体、他人、自然的关系,那么他是一个有道德人。 当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不是因为人性的变迁,而是社会变迁使然,为保全社会和谐与秩序,一个时代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对人提出符合这个时代特点的道德规范。但是,一个时代的逝去,并不能立即改变一个时代的道德规范,是因为存在先于意识。因而道德标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时代要求,甚至阻碍时代变迁的步伐。每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会导致道德失范,是可以被理解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大家知道,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会让人感受到他人的真爱,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天伦之乐的美妙,还会增进同学之间、同志之间的理解与信任,焕发集体的生机、活力并增强其凝聚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与他人和谐相处呢?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要学会善待他人.  相似文献   

3.
一、存在的前提不同 道德的前提是存在着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法律的前提则是社会存在着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道德是衡量一个人的行为品格的标准,而且,一个人的行为品格只有在与他人或社会发生关系时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如果不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不是道德问题。比如,一个人信步在马路上,他走得快与慢,并不能说明他道德或不道德,只有在他妨碍别人走路、又不让路时,才是不道德的。  相似文献   

4.
人文思想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事情和与人相处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包括一个人在社会期待和道德标准的要求下,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社会及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将人物思想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不但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具备人文素养能够正确处理自身与社会,与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1)
[模拟试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和谐”,表现在人、事、物的诸多方面。一个字、一幅画,如果其中有一笔写不好或画不好,那么,整个字画就显得不和谐;一个交响乐队如果其中有哪一种乐器演奏的乐谱有错误,那么,就会形成不和谐的音响;一个家庭、集体或国家如果人心不齐,那么,肯定会造成不和谐的结果;人类与自然的共存也是如此;还有观察生活,如果一个人心态是平和的,那么,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和谐的,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6.
孙华 《文教资料》2008,(9):122-124
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天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而个人内心的和谐是各种和谐的基础.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塑造孩子的和谐心灵.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唤醒学生美好的情感、塑造和谐心灵的有效方法.走进语文世界,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走进语文世界,学会与祖国和谐相处;走进语文世界,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走进语文世界,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走进语文世界,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把尺度。同样,道德教育也应该以引导青少年关注现实生活、认识人的价值、珍视人类的生命、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个开心快活的人为己任。然而,我国道德教育长期以来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  相似文献   

8.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以一个人对自己份内的事情的认识程度和履行程度为标志的,一个人如果能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份内的事,并认真加以履行,我们就称这个人责任心强,反之就是缺乏或没有责任心。  相似文献   

9.
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家庭的养育环境和某些社会因素,导致不少幼儿分享意识不强、分享行为缺失。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他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一、…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意图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出于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总是在尝试着适应社会,他们通过活动与成人或同伴接触、交往,慢慢地接受和内化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以及行为方式,逐渐使自己从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变成为“社会人”.根据幼儿社会化进程特点,我园在建构社会领域课程中,注重培养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完整人才,在目标和内容选择上,总体地反映社会要求和社会状况,深入浅出地引导幼儿熟悉、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包括家庭、家乡、国家乃至世界;了解并学会处理自己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萌发其亲社会情  相似文献   

11.
王颖 《生活教育》2008,(5):35-36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那么他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后就是一个鲜活、健康的社会细胞分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  相似文献   

12.
车宁 《考试周刊》2010,(55):248-249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工作都需要集体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人如果只具有聪明的头脑、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缺乏良好的性格特征,那么他未必能够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未必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一些单位在录用工作人员时,已把能否与人愉快合作、和谐相处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  相似文献   

13.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启迪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我们的爱无处不在.人如果热爱自己的祖国,那么无论到何处都会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做有损国家颜面的事情;如果爱生命,就会遵纪守法,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如果尊老爱幼,就会时刻关心和爱护他们;爱同伴,就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爱社会、爱自然,就会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人之初,性本善."只有从小教幼儿学会体验爱,接受爱,真诚地爱,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复杂体系,和合中庸、天人感应、重义轻利、爱国主义等等。在涉及到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我们习惯于从关系中认知一切,把人看成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和所属关系的派生物,而忽略了人是一个有独立性的个体。强调人的社会人格,轻视人的独立人格。强调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即国家、集体、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汉文化的核心就是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美国家一直是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占主导地位。主张人构成了社会,人是根本,不能牺牲个人利益成全社会利益;个人行为只要不损害他人与…  相似文献   

15.
1.对自己负责与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负责是一致的 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同各种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关系,从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个人如果都能自觉地、积极地、严格地完成自己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社会各项事业就会蓬勃向上地发展,各项工作都会顺利有序地推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更加团结和谐。反之,如果人们只是去追求个人的私欲,而忽略自己对外的责任,对于自己应尽的义务敷衍塞贵、玩忽职守,那么。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紊乱、恶化以至衰败,我们本身也会受到惩罚。良好的责任心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品质,也是一个人崇高的荣誉,每一个拥有良好品质的人都必须靠这种持久的责任心来维系。没有坚定的责任心,人们就会在逆境中跌倒,在各种各样的引诱面前不能自持,  相似文献   

16.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和谐,表现在人、事、物的诸多方面。一个字、一幅画,如果其中有一笔写不好或画不好,那么,整个字画就显得不和谐;一个交响乐队如果其中有哪一种乐器演奏的乐谱有错误,那么,就会形成不和谐的音调;一个家庭、集体或国家如果人心不齐,那么,肯定会造成不和谐的结果;人类与自然的共存也是如此。还有观察生活,如果一个人心态是平和的,那么,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和谐的,反之,则不然……请以“______和谐”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自定。2.立意自定。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7.
大概每个孩子都幻想过,如果世界上没有爸爸妈妈多好!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要遵守多好!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多好!小巴勒的这个愿望实现了,世界上真的只有他一个人了。可是他发现,当一切遂了自己的意,他并不快活。他想念妈妈和爸爸,想念自己的伙伴们,没有他们,日子实在太过冷清,甚至不成为生活。他需要他人,需要帮助和关怀,有了这些他才会快乐——人人都需要他人,一个人的生活虽然自由,但并不快乐。在这个世界上,离开他人的帮助和关怀,我们是没法儿生活的。这篇童话所表达的意蕴是整个社会和人一生都得思考的命题,它所表达的思想是整个社会和人一生都得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18.
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并认识他人,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相互沟通,建立友谊。并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规则、学会合作、学会解决矛盾和解决冲突,逐渐成为社会人的一员。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往往会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认可,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处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往往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技能,缺少正确的交往经验。幼儿同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那么,如何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呢?笔者在实践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以自我负责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1.对自己负责与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负责是一致的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同各种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关系,从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个人如果都能自觉地、积极地、严格地完成自己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社会各项事业就会蓬勃向上地发展,各项工作都会顺利有序地推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更加团结和谐。反之,如果人们只是去追求个人的私欲,而忽略自己对外的责任,对于自己应尽的义务敷衍塞责、玩忽职守,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