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NP+VP"中"到"的词性有动词说和介词说,目前趋于介词说。但是,大家并没有很好地从方法上证明。同时"到"作为动词,相关结构的处理没有弄清楚。本文从动词的特征入手,通过比较,论证了"到"的动词性质,"到+NP+VP"结构中"NP"主要有时间和处所两种类型,"到+NPc+VP"是连动结构,"到+NPs+VP"是紧缩结构。  相似文献   

2.
基于"潜在歧义论"观点,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从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角度分析,"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阜阳方言"可VP"问句中"可"的功能、"VP"的性质进行考察和探讨。"可VP"问句中,"可"是主要的疑问标记词语,"VP"可以是动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可VP"问句的焦点可区分为成分焦点和命题焦点,焦点不同,"可VP"问句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就不同。  相似文献   

4.
刘宇 《海外英语》2015,(2):67-68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之一。在特殊结构"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标志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个"是宾语标记,有学者则认为是补语标记。本文从"个"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讨了"个"从量词向宾语标记的渐变以及从述宾结构向述补结构的渐变,并比较"个"与"得"的异同,揭示了"V+个+VP"中"个"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6.
容纳句式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在生成语言学的框架内,各种类型的容纳句式可以统一用VP壳理论来分析其生成,即各容纳句中均具有一个轻动词,该轻动词的强语素特征会促发下层结构的移位,从而形成这一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7.
"急忙""赶忙"不是短语或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而是具有相同义素的两个语素并列连用成词,但与大多数并列式时间副词不同,"急忙"是两个形容性语素整合连用为形容词然后虚化为副词的,"赶忙"则是动词性语素与形容性语素并列连用为副词,是间接虚化的结果。此外,"急忙""赶忙""赶紧"在语义、语体、适用对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判定"离合词"的性质需要区分词的储存状态与使用状态,"离合词"是语言系统中音义关系固定的词,它在言语语境中有构词语素离用和合用两种形式。中古以后白话中动补句法结构的发展成熟是复合词离用的外部诱因,支配式双音词语义结构特点及上古汉语奠定的单音语素占主体的词汇格局是复合词离用的潜在内因,复合词离用形式在语用中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然而”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音词"然而"来源于代词"然"和连词"而"组成的语素序列。在上古汉语中,"然.而"的语境有四种类型:(甲)"S,然.而VP1者+VP2也";(乙)"S,然.而VP也";(丙)"S1,然.而S2";(丁)"S1,然而S2"。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审视,这四种类型可以视为"然而"词汇化的四个阶段。甲式是"然.而"语素序列的原始形态,丁式是"然而"词汇化的终结,中间两式则是过渡。从"然.而"到"然而"的演变,正是在这四种语境中逐步酝酿完成的。语境中语义关系的变化和"然.而"后续成分的改变是促成这一演变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有+VP"句式中的"有"能不能理解为"完成",至少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动词本身的语法语义性质,二是"有+VP"所处的语境."有"所表现出来的"完成"义只是上述两种因素相遇合时产生的言语意义,它本身固有的语义是肯定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存在,[+静态]是"有+VP"句式的语义特征.通过与普通话"了1"的比较可知,"了1"是一种过程性成分,而"有"则是一种非过程性成分."有+VP"句式的语用价值是强调、聚焦和完句功能.  相似文献   

11.
泛动词是MP中的一个具有实际语法功能的假设性概念,它的强语素特征吸引下层主动词提升,在推导过程中形成VP层阶。汉语中的使役结构是一个由主动词和泛动动词两部分共同构成的复杂结构,泛动词包括有语音形式和没有语音形式两种。在相关观察的基础上,认为汉语中的"使"是由一个带有致使意义的泛动词和一个焦点成份,在句法上形成一个FocusP节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频率统计的方法,以《王朔文集》(第四卷)中的"去"作为语料,对其进行穷尽性检索,并分析了"去+VP"和"VP+去"的语义特征及用法,然后在考察语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去+VP"和"VP+去"用于将来时制的表现手段。综合来看,"去+VP"和"VP+去"中的"去"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具有位移趋向的意义,"去"正处于语法化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虚化为一个专门的将来时制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3.
孙晶 《现代语文》2015,(2):65-66
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中"有+VP"结构的局限性及其呈现出的表示强调的语义特征,提出现代汉语"有+VP"结构中的"有"与完成体标记"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语素"少"后面加助词(了),在广安方言口语中可以作为否定标记,与否定副词(没有/不)加动词词组构成特殊的结构,表示双重否定。此文从语法形式、语义表达、语用功能对"少了+没有/不+VP"这一格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V 个 VP"是汉语中结构非常独特的句法格式,有不少学者曾专门对其进行过描写与研究。一是对"V 个 VP"格式的描写;二是对"V 个 VP"格式结构关系的研究;三是对"个"的句法性质和语用功能的研究。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还不够全面,还有待于语法学者们进一步开拓挖掘,将其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刘莉 《现代语文》2014,(4):94-95
乔姆斯基(1995)提出,轻动词普遍存在于语言中,具有不可解释的强特征,必须通过内层中心语的核查。本文以轻动词理论为基础,考察现代汉语重动句的句法生成。认为汉语重动句结构中存在一个轻动词,通过吸引内层中心语与之合并来清除不可解释的特征,且"VP"是一个嫁接语,将"VP"嫁接在"vP"上的过程就是动词复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好(不)容易+VP"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结构,有"好容易+VP"和"好不容易+VP"两种变体。语料库检索表明,"VP"常为表示动作的动词短语,且该短语中常含有"到""了"等字,整个构式表示非常不容易地让动作完成或达到某种状态。"好容易+VP"构式的否定义来源于构式压制,让"好"字的强调作用虚化;"好不容易+VP"构式中的"不"字是羡余标记,不会让构式产生双重否定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给+VP"中"给"的作用,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研究成果众多,但观点众说纷纭。我们沿着"给"的虚化轨迹分析发现,"给"在"给+VP"中其实是一种转喻用法。统计语料分析表明"给"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充当焦点标记;二是激活"给"事件,使"给"事件与"给+VP"结构中的其他事件生发交互作用,并将作用的结果置于句子的焦点位置上。  相似文献   

19.
在正反问句"VP-neg-VP""VP-neg"和"K-VP"三种类型中,前人一般将乳山话"是不/是没+VP"分为未然体("是不+VP")和已然体("是没+VP")两类,归入"K-VP"类型中,K="是不/是没"。但经本文调查,否定词"不/没"与VP联系更紧密,"是不/没"连写易从形式上对该句式类型划分产生误导,故将"是不/是没+VP"中的"+"省略。研究发现"是不/是没VP"中"是"读轻声,"不/没"为否定词,VP可以为形容词、动词和动宾短语。"是不/是没VP"句式很可能是从"VP-neg-VP"句式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结合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探讨汉语的方位词,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它的语法性质和意义。研究表明:就语法性质而言,方位词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对处所词(名词性成分)到后置介词再到附着语素这一语法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统称,它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词类;就意义而言,"名+方"结构中的方位词即(附着语素)所呈现的不同意义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一词多义观以及构式间的隐喻延伸来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