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那位以不朽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震动世界的伟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读了《阿Q正传》,竟在笑了之后,嚎啕大哭,他激动地  相似文献   

2.
茅盾并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有特定含义的“乡土文学”作家.然而,如同鲁迅一样,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与江南杭嘉湖水乡有关的作品,其中的乡土地方色彩既普遍存在又显著浓厚.不论是他的小说、散文、杂文,浙江地方色彩是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中外茅盾研究学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多数学者的眼光集中在茅盾作品中的农村生活习俗上,而对其作品中的浙江地方风景的描写及其文学审美意义,却有所忽视而未能加以研究和论述.只有极少数的学者谈到,又未展开论述.例如捷克学者马立安.嘎利克在斯洛伐克文版  相似文献   

3.
奥茨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极负盛名的女作家,其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尤其是其笔下对当代美国社会暴力问题的真实描写,引发了评论界毁誉参半的评价.本文以奥茨的代表作《他们》,尤其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朱尔斯为例,以崭新的视角深刻探讨了暴力问题存在的根源及作为暴力的受害者和实施者的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虚幻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通过对海明威的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指出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内涵深刻、意蕴丰富,写实主义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海明威的作品产生如此艺术效果的原因所在。海明威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容量,他的思想中存在着浓重的虚无因素和存在主义倾向,他的作品驾轻就熟的主题是“虚空”,他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吸取了各种思想和种种手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还通过解析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揭示其真正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5.
入选中学教材的鲁迅作品,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其出神入化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化抽象为具体,化简单为丰富,化粗略为细腻的功效,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6.
巴尔扎克作品结构庞大,数量众多,错误在所难免。他在数字上比较容易出错,尤其是涉及到人物年龄、日期和金钱的数量时;他在内容的衔接上也存在着一些前后没有很好照应的地方。此外,他掌握知识有时尚欠精准,所叙述的事实与现实偶尔会有出入,他也会笔误,有的则是因为来不及修改而留下了不尽如人意之处。对这些错误之处进行分析,对我们阅读欣赏巴尔扎克的作品、研究巴尔扎克创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表注释或补充。如: ①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范爱农》)破折号后的内容补充说明句中的“我”②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呐喊〉自序》)  相似文献   

8.
对狄更斯作品中大量遭遇不同,饱尝人间冷暖的少年儿童形象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狄更斯通过对这些儿童经历及其人生状态的分析探讨了儿童教育的问题,意在启示人们能够认识儿童的人生经历与所受的家庭、社会及学校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儿童和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人格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模式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语文教育更应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其课程体系中,语文是最富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审美特质的一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审美性把握,提高自身理解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作品最多,思想含量最重.据统计,目前全国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入选的鲁迅作品有16篇,如果加上与教科书配套的自读课本中的18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达34篇之多.这就客观上使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人格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模式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语文教育更应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高中阶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品中的乌托邦情结集中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这些人物形象揭示的是人尚未实现的状态或者部分实现的状态,看似描述当下,实则指向未来。这种乌托邦情结构成了鲁迅人格的主要特质,推动他不断走向自我生命的超越,也帮助他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叛逆。  相似文献   

13.
14.
一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的伟大,核心在于他用自己的全部作品确立了以人的个体生命为价值中心,从个体生命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的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他的许多作品都堪称杰作。但是,如果我们将他的作品和别的名著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他作品中许多地方留下模仿名著的痕迹。虽然有的痕迹比较模糊,有的甚至已经让大手笔的鲁迅化用得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16.
波兰作曲家肖邦被美誉为“钢琴诗人”,其钢琴音乐创作在钢琴发展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其钢琴作品中有很多演奏技法,笔者就“Rubate”进行分析,并结合其《第一叙事曲》来论述肖邦钢琴作品中“Prubata”的演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图符修辞包括插用图形,插用符号等手段,并且对鲁迅作品中的插用图形和插用符号等两种形貌修辞手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悖论中,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其自然观呈现出一种矛盾性亦或双重性。他一方面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宣扬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热衷于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笔者结合海明威的作品分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生态主义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19.
帕特利克·怀特是澳大利亚最富盛名的现代主义文学家、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名同性恋作家,在当时主流社会文化的钳制下,怀特不可能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身的性别身份和价值,因此他对于同性恋问题的表现较为隐晦,其作品往往以某种被掩盖、扭曲、变形的间接手段对性这一主题进行表现。通过对怀特作品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性身份的流动性、男性身份在社会交往行为中的主导性、父母力量不均衡对儿童性心理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怀特则籍其对性主题的发掘,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性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表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吕克·图伊曼斯作品的分析,试图揭示其作品平面创作空间中融入时间观念的方式。在对于历史事件和日常被遗漏的事物的重新提起的过程中,图伊斯曼的作品透露出他关于过去记忆、现时理解以及未来责任的体察,暗淡的颜色带来相机过渡曝光的色彩效果,同时也带来荒芜的废墟感。在图伊斯曼的作品中,时间即是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们身上所发生的和将要面临的种种心理状态以及对此产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