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影》作为一篇用白话写成的散文,于近百年的现代散文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可不读《背影》,研究散文的写作,也不可不读《背影》”(朱金顺《读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说,《背影》是现代散文研究中绕不过的一条溪流。于是,再次探访这条朴实无华的溪流,其默默的姿态却传递出丰厚的信息,曲折有致,叮咚泉响。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散文家。在其散文作品中,《背影》、《春》、《荷塘月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绿》被节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并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影响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对朱自清散文特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收益。下面结合《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文章,就"情真意浓、精美缜密、清秀纯朴"三个角度,对朱自清散文的主要特色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本文试从"五四"精神的发生和落潮来解读朱自清写作《背影》的动机。"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鼓舞着朱自清走出封建家庭,成为"弑父"者之一。但是"五四"一代固有的精神焦虑,即自由、民主的追求与自小受到的中国传统"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教育形成激烈矛盾。随着"五四"运动的落潮,社会风气向传统回归,在朱自清的思想中,传统的"孝道"取代激进的个性追求,于是产生了《背影》这篇"忏悔"文。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被公认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以其散文创作的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展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散文代表作《绿》《背影》《荷塘月色》《儿女》等受到历代读者好评和热议。龙应台,作为台湾著名华文作家,其亲情散文文笔温柔纤细,深情动人,读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作为不同时期亲情散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朱自清与龙应台的散文创作,既有相似之处,风格又各有特质。本文将以文本细读为依托,从主题意蕴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对其散文作品《背影》和《目送》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发掘出朱自清与龙应台亲情散文各自的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使他们亲情散文创作的特点得到更清晰地显现,引发读者对于其散文作品的多角度理解。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用词严谨,结构布局缜密,思想感情充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仿写佳品。对《背影》进行简析,并论述《背影》对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风格沉郁,深受当时及后来学者的推崇。其中,著名的散文《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通过对《背影》的写作背景、主题、文笔的解读,了解作者写作的心里路程,体会作者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描写的伟大的父爱。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和学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开篇,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他的散文先后成集的有《踪迹》(诗文集)、《背影》、《你我》等,对于"五四"以后以及当代的散文作家几乎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结合朱自清的作品具体论述其散文在结构上,抒情上、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以及他散文体现的丰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背影》和『背影』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语言质朴,感情深挚,通篇漫溢着父子之间的殷殷真情,但其文章的写作缘由却有一段罕为人晓的故事。1923年6月,朱自清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笑的历史》。在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前妻为主人公,描述了旧家庭势力重压下妇女...  相似文献   

9.
现代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其散文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如著名的篇章《荷塘月色》《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给亡妇》等。但名篇《背影》却一洗华美气息,通篇文字语言朴实,浅显易懂。这为什么呢?是因为朱自清写作时都有明确的阅读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一.诗歌导入 父爱如山,山如石,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由此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11.
<正>在朱自清诸多炫目的头衔中,"散文家"当排首位,散文亦代表了他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用朱自清自己的话说,他的散文应"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其中许多篇目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术文的典范",影响之大,不言而喻。《背影》是其叙事类散文中的经典名篇,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早在建国前就进入中学教材。作家吴晗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散文所表现的感情是非常丰富的。用"情致"来概括《背影》的风格,也许是最恰当的。作者善于抓住一闪即逝的东西,把它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不论叙述、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能恰到好处,这充分显示了朱自清的艺术功力。《背影》的情致,就是那种恰好的情味,就是那种写作的极致,就是那种"味道极正而且醇厚"韵味!那悲凉的基调,那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和回忆,那笔端流露出来的至情,是只能用朴实自然的文字来表现的。《背影》在艺术上浑然天成,确是平淡中见隽永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诗歌导入父爱如山,山如石,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由此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本文试从“五四”精神的发生和落潮来解读朱自清写作《背影》的动机。“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鼓舞着朱自清走出封建家庭,成为“弑父”者之一。但是“五四”一代固有的精神焦虑,即自由、民主的追求与自小受到的中国传统“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教育形成激烈矛盾。随着“五四”运动的落潮,社会风气向传统回归,在朱自清的思想中,传统的“孝道”取代激进的个性追求,于是产生了《背影》这篇“忏悔”文。  相似文献   

15.
王吉灿 《现代语文》2014,(2):148-149
在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不但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范本,同样也是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本,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散文。《背影》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表现父子之情的作品,同样也是一篇优秀的写作指导范文,通过《背影》的写作方式来指导学生写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和《背影》一起被誉为朱自清散文中的"双壁"。如果说《背影》通过淳朴的叙事,以美德与真情激动着千万读者的心,那么《荷塘月色》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带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第一篇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初中学习过朱自清  相似文献   

17.
<正>散文《背影》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朱自清在文中以真挚质朴的情感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挚爱之情,这种情感在娓娓的叙事中流露出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教育思想。一、构思缜密,布局精巧朱自清散文注意缜密的构思,并且让全文的布局显得很精巧。课文《背影》开头就点明了题旨:开笔就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然后紧紧地围绕"背影"组织材料进行合理的布局。先从回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对《背影》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经典散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何为铺垫、铺垫有何作用、铺垫的常见形式。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尝试运用铺垫写法。何为铺垫从题目就能看出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关于“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朱自清在散文的开头提到“父亲的背影”,然后用近600字写其他内容,真正写“背影的故事”与末段对“背影”的追忆加起来不过700字;鲁迅用不到1200字写“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之前却用2000字写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作品《背影》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如果说非要在现代散文中选出最优秀的一篇,相信朱自清的《背影》会是得票数最多的。个中魅力究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20.
杨忠 《文学教育(上)》2008,(11):109-109
提起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人们自会想到独具风格的朱自清;而提到朱自清这个伟大的名字,人们定会油然想到他的《背影》——这篇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佳作。有人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林非《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这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