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班为本优化学校课程是课程改革实践的一种新探索,其目的在于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非小班化学校更好地贴近"生本",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班本"具有其独特性和综合性。通过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德育课程班本化实施三方面综合实践,全面优化学校课程,让课程更适合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加强薄弱学科教学是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必须做的,农村初中面临的资源、生源和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学校生存及发展的三大困境,要破解难题,走出困境,提升质量,薄弱学科教学是必须加强的。学校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校本化推进"三学课堂",形成了实践探究的路径,促进了薄弱学科课程发展,让学生"真学";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乐学";促进了教学方法的转变,推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深学"。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校积极遵循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规律,在学校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做了四件事:一是梳理学校课程开发的历史,寻找、确立课程"灵魂";二是依照课程"灵魂",将现有的课程"结构化",形成课程体系;三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现有课程"优质化";四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使课程"特色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4.
十年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出现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其中基本问题有三个:为谁开发,谁来开发,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追求学生获得,从"校本"走向"学本";需要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走向合作的课程领导;需要明晰"三级""三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走向转化生成,同时主动接纳"地方",促进学校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别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同时,作为学校自主构建的课程,校本课程必然立足学校特色,带有学校自身的"烙印",即校本课程既要立足学校特色也要成全学生成长。这两点主张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也是贯穿于课程实施中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金艳 《甘肃教育》2012,(19):20-21
学校培养的不能是只会做题的学生,应着力挖掘学生的潜质,彰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因此,学校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共性的同时,要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从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需求出发,开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彰显个性,形成知识、技能及思维拓展等和谐发展的课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综合性校本课程要本着既能刺激学生的"胃",又要留住学生的"心"、更得留住学生的"身",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开发综合性校本课程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校本课程应该既重内容又重形式,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校本课程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因而让学生"活"起来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优质学校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要以"美"的理念引领学校不断发展。优质学校建设要有"美"的办学文化,注重学校精神境界的提升;实施"美"的课程,在美育视野下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培养"美"的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注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责任心和合作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优质学校还要建立"美"的联盟,让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更多的学校成为优质学校。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2011,(7):121-122
当前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学校根据学生基础与需求的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校育人目标,我们以上海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研制了《让课程适应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校课程方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系统规划,明确了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学生发展是整个学校课程的灵魂和教育价值所在。开发和实施基于学生发展、切合学生发展的研究性校本课程,树立"学生发展本位"的课程理念,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让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有力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太阳城小学位于南京东郊,地处沪宁高速公路和绕城公路马群交汇处。学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首批小班化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2878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85人,班级34个,在校学生总人数995人。自2002年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学校一直追寻"小班化"的课程理想,在"为人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课程"的小班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致力于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学校开发并实施了以辅助课堂教学、整合课程资源和挖掘学生潜能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设置了可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周末课程超市",同时还建设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优化了学生发展的环境,改变了学校办学、教师教育的行为,提升了学校办学和小班化教育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校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可见,新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的建设的要求已赋予了学校课程自主权,因而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  相似文献   

12.
星海小学依托"适合的教育"理念,立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解读和探索,努力开展新时期适合教育视域下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坚持适合"每一个",让自主学习活动绽放"个性色彩";满足"每一个",开启"智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发展"每一个",构建激励性的自主学习评价新体系。在适合教育理念指引下,通过整合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评价,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13.
<正>校本课程是学校设计开发的课程,即学校在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当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几门校本课程,如何让校本课程特色化、精品化,成为了每一所学校努力的方向。事实上,想让每一门课程都特色化、精品化并不现实。但作为校长,肯定要打造一门或几门特色化比较明显的精品校本课程。唯有如此,学校才能在课改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46):9-10
对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坚持儿童立场,就是为了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规律,更加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努力:一是要加强设施建设与使用,让校园成为学生留恋的地方;二是要注重培育"好老师",营造师生心心相印、彼此牵挂的感觉;三是要持续推进校本教研,用集体的智慧创造"精彩的课";四是要努力丰富校园课程文化,开展"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像孩子那样快乐,让学校成为汇聚快乐的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习金字塔"理论,学校树立了"主动学习与按需发展"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主要依托于动态隐性差异教学和特色校本课程教学。"差异教学"强调动态分层、隐性分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了实现学生"按需发展",学校推出了菜单式的特色校本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探究的快乐、体悟着成长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邢台市育才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风格明显的窗口学校.几年来,我们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长,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努力构建具有育才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在学习中提升,强化课程理论修养——课程开发突出一个"特"字 积极开发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一种责任.为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政策、理论书籍.开展研讨,使教师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更主要的是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激发其对课程开发的热情.教师们通过读书、上网、同伴互助、专题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提高课程研发能力的同时促进了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对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的"再加工",是学校课程开发活动的重要内容。确切地说,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学校发生的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校本程度"上的差异,完全忠实  相似文献   

18.
"学校在试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传统和当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校本课程不仅是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拓展、延伸和补充,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形式上看,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强调了"人本"精神,立足"人"的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关注"人"的生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个体差异。本着新课程理念是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地  相似文献   

19.
<正>"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高中各学科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应属于第一种情形。依据现行国家高中语文教材开发出适合本校实际和特色的校本教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质提高和有特长的发展,成为高中语文与校本课程整合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一、人文教育课程领域规划人文教育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所谓人文教  相似文献   

20.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14,(11):38-40
新时期课程改革转型与深化的策略是"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其意蕴是让儿童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和个体课程个性化的实施;其意义是生命成长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意境是让儿童主动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让儿童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生本化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个体课程个性化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