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论文通过对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这一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结合语文散文教学现状及相关理论研究,对当下散文教学模式提出一定教学建议,最终得出中学散文教学要从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改进,最终打造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课堂,推动散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秋天的怀念》蕴含着作者丰厚的情感体验与生命哲思,从“秋天”这一意象空间的角度切入,可以窥其“堂奥”。在悲痛与顿悟的融合体验、“不懂”与“懂”的双重变奏中,作者获致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奏响了自我救赎之歌。作者向死而生的精神突围展现了饱含意义的过程哲学,其生命之旅因此愈加绵长,创造出独特的生命经历之美。在“秋”人相融的感伤之思与母子相错的缺憾之思的交融下,作者的怀念之情亦越发醇厚。  相似文献   

3.
<正>散文是初中阅读教学主导文类体系中最重要体系之一,由于散文"形散"的特点,导致学生在散文阅读时,往往理不清头绪,抓不住要领,难以精准把握作者笔下写作对象特点,难以揣摩作者写作意图等,削弱了散文文体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的效应。引入还原思维,旨在通过寻根溯源的方式,将散文文本还原到其原初系统中,还原到原初状态,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能够透过形式之"散",在还原散文之"神",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解读散文,探骊得珠,从而掌握散文阅读学习的一般  相似文献   

4.
何彬  张智勇 《考试周刊》2012,(15):29-30
作者以《托起草原》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指出散文教学要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章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关键词句,挖掘文本独抒机杼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6.
<正>《秋天的怀念》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是不少公开课堂上教师乐于选择的篇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篇课文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最高文学水平,代表着文字与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最佳结合。对于这篇文章,可以说无论如何解读都不为过,而且事实也确实表明,只要你愿意去深度解读,总能从课文的那些细节当中,咀嚼出人生的况味。对于经典的作品,人们的第一选择往往都是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去解读,于是也就形成了许多宏大叙事式的解读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散文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主导文类,近七八年来,经孙绍振、王荣生等专家教授的重构与阐述,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体式特质对散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就一线教师的日常课、研究课来看,这些有益的见解或如“负日之暄”,人不知其美;或如“阳春白雪”,人难悟其旨。“行散而神不散”的文体认知依然深入人心,以品析人物形象为重点的“小说化”教学也滥觞于中小学课堂之中,尤以写人记事类散文为重灾区。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儿童文学》课程时,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会以儿童文学教材理论为参考,结合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探寻异于传统的解读作品的方法。如儿童散文《秋天的雨》,则可以儿童散文的特征:"纯真的童趣贯穿全篇,优美的语言营造意境"为切入点来探寻解读儿童散文的方法,解读散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营造这些特征的。希望这种异于传统的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可以给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借鉴,以提高他们赏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强化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升语文能力。七年级教材中有大量的散文选篇,但当前语文教师在设计散文教学目标时存在虚设目标、三维目标内部不协调、忽视语文核心素养等问题。本文以教学目标设计的改进策略,试图为初中语文教师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0.
回忆性散文《秋天的怀念》有四个教学关注点: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初步了解主人公的心情和文章的情感、主题;梳理关键信息,理清文章脉络,在此过程中明白作者的心路历程;探究细节,让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内心有全面把握;阅读相关材料,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余敏 《湖北教育》2022,(8):29-30
<正>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本都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人生感悟,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情感。笔者多年来探索与实践的“代入语文”教学法,倡导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交互代入,以此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迁移。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为例,谈谈“代入语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审视习以为常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肤浅化、简单化、标签化的教学消减了教学的意义与价值.依托课文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基于文本事实的辨识,基于理性判断的体察,基于情感把握的反思.运用思辨性阅读的策略,关键在引发认知冲突、关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13.
冯春国 《山东教育》2012,(13):26-27
语文的性质,已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以国家行政命令的形式予以确定。那就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语界也形成了广泛共识。如很多专家提出"语言是根本,人文是关键。"但在实际的小语课堂中,笔者却深深地感受到当前存在着"人文有余,工具不足"的现象。与一线教师交流起来,他们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在双腿截瘫之初母亲的理解和守护,语言平淡,感情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母爱的深沉伟大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恩、愧疚与怀念。这篇文章在2013年入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2017年入选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立足于文本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语文教育解读。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学要把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充分利用起来,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充分重视对初中生的人文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把知识教学和感恩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以高效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优势,全面渗透感恩教育。文章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为例,主要从挖掘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及加强写作训练四个方面展开相关教学探究。  相似文献   

16.
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与学生一起对文中几处典型的细节描写进行了品读,可我发现留给学生品读的时间根本不够用,而且学生的品读也基本上都是泛泛而谈.课后,我的导师特级教师张霞儿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深受启发.张老师指出:"品读语句并非仅仅是要求学生朗读、感悟就能达成目标,教师一定要有示例和方法,即要通过具体示例和方法告诉学生通过怎样的方法和途径品读细节,关注作者字里行间用词构句的奥妙,思考作者这样的用词和写法为何能表达出这样的情感效果,从而领悟作者在文本中传达的情感."对于张老师的指导,我的理解是教读课中品读文本语言,要在朗读品味和感悟表达之间为学生提供一条实践的教学路径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文本情感的挖掘,让学生一边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一边丰富自己的情感认知,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从不同的角度探寻文本特点,带领学生共同感悟文本的独特情感,从而实现情感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8.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经典的现代诗。通过现代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让其从多个角度感受到现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从诗意诵读、多元解析、指导仿写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现代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为其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