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蕙恕 《中国教师》2012,(10):43-45
<正>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往往也有"课眼"。何谓"课眼"?众说纷纭。较早提出"课眼"的于冲老师,认为"‘课眼’意在‘揭全文之旨’(《艺概》),这是课文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就能窥见全课"。[1]湖北名师肖爱国,将"课眼"解释为"一堂课藉  相似文献   

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透过眼睛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人有"人眼",诗有"诗眼",文也有"文眼",同理,课自然也有"课眼"。"课眼"是一堂课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点,是协纲统领的关键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用"课眼"来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脉络,抓住作者的情感,分析作品的内涵,更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获得感悟。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就"课眼"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婕 《文教资料》2021,(4):16-17,28
诗眼是古典诗论中诗词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概念。古诗教学可以把"诗眼"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诗眼连缀全篇的内容和情感,探究诗歌的主旨意蕴。《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外还"诗中有禅",利用诗眼对其进行解读可以析意象得山色之"空",感诗眼凝诗境之"空",品诗眼悟心境之"空",在欣赏独特山色中感悟诗人充满禅性的空灵诗境。  相似文献   

4.
周定波 《湖南教育》2008,(11):15-15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编了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一诗(见25课〈诗词曲五首〉)。该教材给赤壁这样作注:赤壁,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赤壁(原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打开与之配套使用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篇幅长、内容多,因此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好,探讨一下长文短教问题就不失为一种有现实意义的工作。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作出一些尝试,提出下面的一些看法,与同仁商榷。(一)找准课眼,确定课文的切入点我国古代文论历来有“诗眼”、“文眼”之说。既然诗、文皆有“眼”,那么,就应该也有“课眼”,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11课《近体诗八首》中有一首刘禹锡的诗《石头城》,第12课《词七首》中有一首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  相似文献   

7.
夏子 《天津教育》2001,(10):44-45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其精美的艺术构思中都不忘“眼”的埋设。同样,作为一门艺术的教学活动,许多教艺娴熟的语文教师在上课中也总不忘巧妙地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设下“课眼”。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而“课眼”是一课之窗户,它是在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最能体现教学目的或对实现教学目的有重要作用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是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统摄于一体的结构点。循着“课眼”,我们可以窥见教师全篇课文组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及其教学风格等相关情况。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怎样为课堂教学活…  相似文献   

8.
推荐理由:此课教学构思独特,方法巧妙,师生互动积极,课堂极具张力。尤其是在比较之中扣诗眼、悟诗情的教学方式值得称道。——钱正权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内容庞杂,可真能体现语文"体性"的恐怕只有形式。着眼形式,并非传授陈旧、僵化的形式知识,而是体悟文本个性化形式背后作者的智慧;亦非埋头形式,罔顾内容,而是在形意兼顾中突出形式。《星星变奏曲》一课教学在揭示文本的形式秘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注意诗眼与课眼的统一,追求形式与意蕴的相融,瞩目形式与类性的关联,关注形式与"篇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所谓"眼",即事物的关键所在。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眼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深入地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样,扣住诗眼进行古诗教学,不仅有助于理解诗句含义,还有助于学生入境悟情,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文论历来有“诗眼”、“文眼”、“画眼”之说,那么对教学来说,也就会有“课眼”。诚然无眼之课,毫无生气。例题课的“课眼”是根据学生已学知识和基础实际所定的“题眼”,即析题解题的关键处或突破口。当例题课教学抓住了“题眼”,就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正>古诗有"诗眼",同样,课文也有"课眼",它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若能紧扣课眼来设计教学,巧妙提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中心,便可以在课堂上讲出精彩,教学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现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什么》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的。《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文章。作者根据水的特点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水的变  相似文献   

13.
<正>"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有幸听了我市名师张老师的一节古诗课《游子吟》。在教学中,张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母爱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一个"情"字贯穿教学全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一.抓住诗眼——感悟情《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教学中,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我国的唐诗宋词等都受到句数、字数等限制,因此,古代名家在填写诗词时非常重视字词的推敲,讲究"一字传神,一语惊人"。凡是在关键词句位置都非常重视遣词造句,力求炼字精确,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人刮目相看,这就是所谓的"诗眼"。在教学中,教师须从"诗眼"出发,引导学生品味好词佳句的含义,体会古诗所蕴含的意境,感悟其中的诗情画意,使古诗教学变得更加扎实而灵动。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可以用背景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从"诗眼"入手鉴赏,把握诗歌情感;可以朗读促理解,读中领略诗境;也可以多首诗对比赏析,拓展联想空间。  相似文献   

17.
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一书中提到诗的感发作用,诗不是教训人,而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语文教学,应当把诗的美妙和道德内涵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本文以《关雎》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带领学生体会《诗经》中的传统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8.
吴蓓 《语文天地》2012,(10):13-14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可以透视这个人的灵魂。我们也知道“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眼”即是诗词、文章的关键处之所在,理解了“眼”,就理解了诗词或文章。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课眼”。  相似文献   

19.
<正>怀古诗的常见结构思路是“临古迹——观风景——想古人——忆其事——抒己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怀古诗词中的名篇,本文尝试遵循怀古诗的一般结构思路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意。一、借大江东流、遗迹犹存,悲叹江山千古,再无英雄一般怀古诗都是诗人身临古迹,观看古迹的今天风景,触景生情,感慨今昔。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句看,似乎与此不尽相同。当代多数研究家认为,  相似文献   

20.
近日,校内进行"青春杯"赛课,其中有10位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了《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课题"美丽"一词是文眼,文中4个自然段,描写了丹顶鹤颜色之美——有白,有黑,有红,色彩和谐;形体之美——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身段修长;姿态之美——引吭高歌,展翅飞翔,十分高雅。丹顶鹤美得如诗如画,课文正是以诗一样的文字,描写着画一般的丹顶鹤。这样的诗画意境,尤其体现在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丹顶鹤的颜色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