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听薛法根老师上课,是十几年前,只记得一位清瘦的男教师全情投入执教<再见了,亲人>,课上得声情并茂,细腻感人.之后,听过薛老师很多课,我就像一个忠实的"追星族",和许多老师一样,"追"着观摩薛老师的语文教学,感受他精彩的课堂、睿智的思想,品味他流溢于课堂之中的智慧、幽默.  相似文献   

2.
<正>名师的课堂教学细节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更蕴含着各式各类的美。观摩、欣赏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我品味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细节美,颇受启发,现与语文教学界同仁分享如下几点:一、教学的机智美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在课堂上应该有临场的天赋,这种天赋不仅仅源于他应有的学养积淀,更主要的是他要懂得"课堂生活"的要义。我之所以用"课堂生活"这个词语,是因为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也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充满"情境美"的课堂,本身就像一首美丽的诗。学校里一位老师执教的《冰花》就像一股清新的风迎面扑来,无论是词语的理解、拓展的设计,还是课堂的生成,处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陶醉于那份浓浓的课堂情境,师生之间、生本之间充满了和谐,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充分享受着语文的情境之美。一、音乐创"境",唤起情感美师:小天使们,现在天黑了,请你们慢慢地闭上小眼睛,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色彩     
<正>听完赵谦翔教授的"绿色语文"教学的讲座,心里一直翻腾着"教绿色语文,享诗意人生"这几个字。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有多少语文老师能诗意地栖居在语文教学中,像他一样把教书当成了生命的享受,又有多少老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想过自己的课堂会是什么颜色。匆忙之间,自己在讲台上也走过了20个春秋,前几年学校推行的所谓的教学改革我也是亦步亦趋。我一直感觉到教学无需模式,而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与他的性格和学科素养息息相关。所以,我依旧在自己的课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听薛法根老师上课,是十几年前,只记得一位清瘦的男教师全情投入执教《再见了,亲人》,课上得声情并茂,细腻感人。之后,听过薛老师很多课,我就像一个忠实的“追星族”,和许多老师一样,“追”着观摩薛老师的语文教学,感受他精彩的课堂、睿智的思想,品味他流溢于课堂之中的智慧、幽默。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所喜爱的?什么样的课堂是透着语文味的?什么样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抹上生命底色的?那次,听了苏州名师姚敏执教的《世界多美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一课,顿感语文可以这样"美丽"。姚敏老师的课堂独具风格: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新——出乎意料;有感——留有思考余地。这"四有"让姚老师在课堂上绽放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沉浸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地"呼吸",畅快地倾吐。  相似文献   

7.
石头记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课。突然,窗外传来一声震耳的巨响,像地震一般,整座教学楼都晃了晃。语文老师是位老教师,戴着一副深度老花镜,整天板着面孔,从来都不见他自然地微笑  相似文献   

8.
对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无论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还是直接参与教学的小学生,无一不为他别具一格的教学魅力所深深折服。于老师的课堂是“简单”的,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五期)但是,在这“简单”之中又往往深藏着一种“不简单”。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的《绿》中有一句比喻:“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毛波老师分析说:“五四运动刚刚过去的1924年,经过革命洗礼的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虽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但对革命不理解,既没有投入革命营,也没有与反动派为伍,而是处于中间状态。朱自清正是这样的知识分子。少妇那不浓不淡的美,既不像少女那么热烈,也不似老妇那么深沉,正与他此时的心中情相契合,他当然要用少妇的裙幅作比了。”(以上引自《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4期林敏《课堂美育的探索者》)对这种理解,笔者不敢苟同,拙见如下:1.《…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学生曾这样评价她的政治老师:"老师的课堂就像一片天空,我们能自由飞翔,他和我们一起在努力寻找着明天,在通向未来的漫漫征途上,他是一个陪着我们走的人,当他陪着我们走向目标时,过程和结果都显得如此美丽多情."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语文更是一个综合性的大课堂,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因此,学生要学好语文是不容易的,而教师要教好语文就更不容易。语文老师要承担着比其他老师更重的责任,要博学多识,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大多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我们这些一线的语文老师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想方设法激发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研究会暨优质课观摩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当时课堂设在一个礼堂的舞台上,台下是参加会议的老师。执教老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娴熟自如地驾驭着课堂。她时而动  相似文献   

13.
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都深感头痛:现在的中专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其中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老师讲老师的,他干他的,像两条平行线。究其原因,除了中专生存在忽视语文等基础课程的误区以外,更主要是语文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课堂的教学。有位学生曾在《老师,我想对您渤的作文里写道:“老师,我觉得上您的课很无聊。”看到学生的心里话,我内心很难受。  相似文献   

14.
正"我家门前的丁香花蓝蓝的,蓝得像火。"这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说的,其实他独特的教学魅力就像那蓝得像火的丁香花,散发着香气,传播着热情,给人美、温暖和无限的希望。我是1990年上的初中。那时候的语文教学,多数教师是照着教参满堂灌,可孙老师的课却不同凡响。他不光知识渊博,口才极棒,而且讲课不落俗套。上课从不照书,全都是自己的东西。他很会创新,给自己的课增加亮点。前面丁香花蓝得像火就是一例。此  相似文献   

15.
赵国红 《考试周刊》2014,(14):44-44
<正>回顾当前语文教学,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进入课堂,为了让人看到课堂的精彩,让语文课成为了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德育、审美教育、创造教育、思维培育等教育内容,以及思维训练、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知识的传授,掩盖了语文本身的味道。崔峦老师在武汉市举行的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上的发言中提到了"语文味"。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堂呢?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如黄财凤老师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疑"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理解"疑"字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显示瀑布的实景图,让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到底怎么上才算有效?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许多语文教师。在"2012年特级教师后备高级研修班"上,我听了严华银老师《让课堂安静》的讲座,很受启发。严老师明确有效课堂三要素:1.基于目标的"问题";2.基于"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3.学习主体(乃至教学者)思维的充分发展。现以苏教版高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阐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时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其中,发展思维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得到了一线老师的重视。有的着力打造"情理课堂",有的提出语文教学需有理趣,更有的倡导语文教学向理科教学学习,须有"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一直都很欣赏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坦荡为真、至诚乃善、朴素即美。和镇西老师一样,我们也不太喜欢那种充满夸张表演性的公开课。作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课上,教师们可能不太会把"亮点"和"高潮",甚至"催人泪下"作为课堂的重点,教师们应该会更多地去解读文本的内涵,更关注课堂重难点的突破,更注重课堂的实效性。那么,在公开课上,有哪位教师敢于上一堂朴实的语文课呢?李镇西老师敢于那样做,并且他真的那样做了!  相似文献   

19.
许多教师彷徨,语文课该怎么上?怎样的课堂才是顺应时代的课堂?其实,没有顺应时代的课堂,只有属于语文的课堂。语文的味道是不变的,怎样追寻语文的秘妙,是比课堂的外在更需要去发掘的内容。特级教师肖绍国带领着他的团队,与"诗画语文"走过数载,其内蕴不断深化,不仅是属于个人的语文理想呈现,更是积极融入"学导"、完美体现"生本"的有效实践。本期所介绍的肖绍国特级教师工作室几位青年老师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郝忠勇 《教育》2015,(5):74
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是捧不得、打不得。你捧着他,对他太好,他就放纵,认为这个老师的课堂什么都可以干,不用像班主任老师的课一样认真听讲了;对他们太严厉、太苛刻,又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到底该怎样权衡?"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对学生好,是对学生的爱,对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但绝不能等同于溺爱、纵容。老师提到的"对他太好,他就放纵,认为这个老师的课堂什么都可以干,不用像班主任的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