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由临沂大学特聘教授张泰独撰,九州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本书以路大荒先生辑录的《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为底本,参照了蒲先明先生整理、邹宗良先生校注的《聊斋俚曲集》,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最终成果。此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系统整理。本书是目前国内首次对《聊斋俚曲集》中的方言俗语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方言俗语1500多条,  相似文献   

2.
《聊斋俚曲集》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以方言俚语填词而创作的通俗说唱作品集。《聊斋俚曲集》所收的十五部俚曲,展现了广阔的封建社会的生活画卷,描写了许多性格丰富、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世俗中的普通女性。另一类是异类女性形象。本文试对《聊斋俚曲集》中的世俗女性形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是一种说唱形式。它以曲折奇异的叙事和纯朴生动、风趣幽默的词语来揭露鞭挞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对善良正直寄予同情和沤歌。《聊斋俚曲》不同于《聊斋志异》,它是献给劳动人民的,是以通俗的白话、民间喜闻乐见的俚巷俗曲和小调,以“使街街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的故事盛行于世。戏曲史家周贻白先生对蒲松龄的聊斋俚曲给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认为蒲松龄俚曲的出现,是对“北方一带流行的戈阳腔衍变而来的其他声腔”以极大的冲击,还认为蒲松龄“虽然不是专事戏剧创作的作家,但他的作品却开拓了清…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乐仲》中乐仲到南海寻母《续金瓶梅》中了空(即西门庆之子)到南海寻母(即西门庆之妻吴月娘)的描速几乎完全相同,此外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丑俊巴》中之潘金莲的形象也来自《续金瓶梅》,而不是《水浒传》或《金瓶梅?。而且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紫花和尚》中提到的丁野鹤,就是《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这表明蒲松龄是熟悉丁耀亢的。由此可推断蒲松龄在创作小说与戏曲时曾经借鉴过《续金瓶梅》。  相似文献   

5.
在山东,以毕生精力全面、系统研究蒲松龄的,当是淄川路大荒先生。早在30年代他在上海世界书局整理出版了《聊斋全集》。卷首附有所撰《蒲柳泉先生年谱》、世系、生年考证以及张元的《墓表》、胡适的《墓表跋》等。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并撰有《淄川土语注解》。另在日本文求堂出版了蒲氏俚曲《磨难曲》,在书眉上同样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一生的文学活动,除写于各个时期的诗、词、杂著外,可以说主要在《聊斋志异》和通俗文学两个方面。《聊斋志异》三百多年来“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是久已为人所知的了。蒲松龄的通俗文学,过去没有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这些作品张元撰《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著作表所载,为“戏”三出和“通俗俚曲”十四种。据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所藏聊斋关系资料目录》来看,则除了碑阴所载的“戏”和“俚曲”外,尚有称为“小令鼓词”的俗曲存世,其式样和数量亦不在少数。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却只有今本《蒲松龄集》所辑集的三出“戏”和十三种“俚曲”(名目皆如碑阴所载。俚曲少《琴瑟乐》一种,今存日本)以及少数几种其它作品了。  相似文献   

7.
王聿发 《文教资料》2009,(12):32-33
《聊斋》俚曲是明末清初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作曲牌.用白话及淄川一带的方言俚语填词创作的长篇讲唱叙事故事。其所包舍的近300条熟语中。与佛教文化相关者不乏其数。择其要而释之,既有助于分析《聊斋》俚曲的艺术特色,又便于把握蒲松龄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8.
《聊斋俚曲集》是清人蒲松龄写成,创作多用方言俗语,本文选出能够反映作品方言特点的部分词语,从构词法、构形法、语义、修辞法和色彩意义等几大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蒲松龄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其同乡孙锡嘏功不可没。他亲自整理的《聊斋志异》手抄本,出自蒲松龄后裔,弥足珍贵;他抄录的蒲松龄文集,后被耿士伟编选为《聊斋先生遗集》,是《聊斋文集》的第一个印本;他抄录的蒲松龄诗集成为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诗歌部分的主要依据。在其所撰《聊斋志异》跋语中,孙锡嘏还对《聊斋志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聊斋志异》及聊斋诗文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孙锡嘏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0.
《醒世姻缘传》一书作者西周生的真实身份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使用数理语言学这一工具,通过对《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的统计,分析两部作品在言语风格方面的差异,得出蒲松龄并非西周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中的量词“事”“裹”“章”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与清代口语中的量词不同,将之与《聊斋俚曲》中的同类量词相比较,可以发现同是蒲松龄的作品,称量同类事物的量词却不同,基本呈现互补之势.这与两部作品的语言性质相关,《聊斋志异》是文言作品,《聊斋俚曲》是白话作品,这会导致遣词造句的不同,同类事物所用量词也会不同,是蒲松龄有意为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聊斋俚曲集》是清初山东淄川(今淄博)人蒲松龄所著,书中以当时的鲁中方言根据《聊斋志异》故事及当地风土民情编写了大量唱词。通过分析唱词中的对话部分,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清初鲁中地区的方言中对第二人称的称呼方式大致有五种,即"你"、"称谓词"、"领属敬辞"、"您"以及"恁"。  相似文献   

13.
《阮籍集校注》为已故陈伯君先生之遗著,中华书局出版。本文认为校注者的手稿尚未写定,体例亦有欠缺(如不用校勘底本),出版时又未认真核对、整理、校对,致使本书失误迭出。主要有:一、陈伯君先生《序》之误。二、陈伯君先生《阮籍年表》之误。三、陈伯君先生校注之失误。四、中华书局编校之误。 本文旨在评议《阮籍集》一书仓促出版造成的失误,并不否定陈先生的贡献,特别是在阮籍散文的注释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文学史上,蒲松龄是为数极少的既在传统文学的领域中,又在通俗文学的领域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作家之一。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诗词文赋以及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而且也给我们留下来璀璨的通俗文学巨著《聊斋俚曲》。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工具书,认真分析上下文文意,并参照今山东方言,对<聊斋俚曲集>整理校注中存在的点校和释词方面的疏漏和讹误问题进行补充和考证.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与《聊斋俚曲》的比较谭兴戎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同一个作家,运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形式,创作相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的现象,是颇为罕见的。有之,则当首推清代伟大的作家蒲松龄。蒲氏在创作《聊斋志异》之余,还写了十四篇《俚曲》①,其中,有...  相似文献   

17.
聊斋俚曲是明末清初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作曲牌,用白话及淄川一带的方言俚语填词创作的长篇讲唱叙事故事。创作中,作者从民间汲取了近300条熟语,其中有些与道教、佛教文化息息相关。梳理这些熟语,有助于分析聊斋俚曲的艺术特色,把握蒲松龄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8.
聊斋俚曲是明末清初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作曲牌,用白话及淄川一带的方言俚语填词创作的长篇讲唱叙事故事。其所包含的近300条熟语中,与道教文化相关者不乏其数。择其要而释之,既有助于分析聊斋俚曲的艺术特色,又便于把握蒲松龄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八木章好先生是日本聊斋学界的后起之秀。他除了在有关蒲松龄及其著述(主要是《聊斋志异》)的资料整理、甄别和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外,尤其专注于聊斋诗歌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多有新见。  相似文献   

20.
以“地名”命名:1、《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2、《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自称祖籍冒黎,世称韩昌黎。3、《孟襄阳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4、《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5、《亭林诗文集》。作者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称“亭林先生”。6、《小仓山文集》。作者袁枚,辞官定居江宁(南宁)小仓山。以“书室名”命名:1、《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2、《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饮冰室”是其书室。3、《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