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说上古时期的宓(伏)羲氏有个女儿,称为宓妃,因渡水不慎淹死,后人将其演义为洛水之神洛嫔,张衡在《思玄赋》中云:“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洛浦即洛水水边,传说为洛神出没处。《洛神赋》相传是汉魏时期诗人曹植所写,但原名为《感甄赋》。相传汉魏时期的甄逸有一女甄氏,曹植与之非常相爱,后却被其兄魏文帝曹丕夺去所爱。不久甄氏抑郁而死,曹植无比悲痛,日夜思念,在一次路过洛水时,触景生情,想起战国楚辞赋家宋玉在《高唐赋》中所载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之事,又联系到自己不幸的爱情悲剧,不觉潸然泪下。回…  相似文献   

2.
洛神是我国古代的性爱女神。曹植离开洛阳到自己的封国去 ,心情苦闷 ,借景生情怀念洛神 ,但他怀念的并不是甄后 ,而是自己心中的情人———京师洛阳。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洛神一度成为各类艺术争相描摹的女性形象,在众多以之为审美对象的各类艺术作品中,<洛神赋>和<洛神赋图>则是其中的两大杰作.<洛神赋图>从审美理念、审美视角、审美体验与审美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对<洛神赋>进行了成功的审美递交,使<洛神赋>再现于画面中.  相似文献   

4.
5.
杜君 《甘肃教育》2002,(11):44-44
绘画作品一般来说是描写事物相对静止的一瞬间状态。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和回味无穷的想像余地。东晋著名绘画大师顾恺之(346—407)的《洛神赋图卷》(以下简称《图卷》)就是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语言想象,是人类感知世界的工具。普拉斯的诗《隐喻》展示了诗人娴熟的语言技巧,蕴含丰富的概念隐喻,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心理分析能力。从语义、语法、句法、修辞等方面分析该诗不足以剖析诗人创作诗歌的心理过程。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怀孕是旅程、怀孕是负累、怀孕是张力这三个概念隐喻进行科学的认知分析,意在说明隐喻既是诗人对怀孕的一种认知,也是其阐述观点的特殊工具,更体现了诗人对价值观的探求。  相似文献   

7.
正诗歌是一种表达,是对世界对人性的表达。诗歌的表达比其他文学体裁更直接凝练,更形象丰富,尤其是诗人独特的隐喻世界更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和探索。《再别康桥》就是其中的一部经典诗作。本文试图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发现诗歌独特的隐喻含义。诗人"作别西天的云彩"实则是告别圣洁的母校和那关于理想、青春、爱情的甜蜜往事。"新娘、水草和彩虹"三个比拟,对应隐喻的正是"爱,自由和美"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8.
曹植的《洛神赋》写于何时?序文中说:黄初三年,余朝京师,归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日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这似乎很明白了,可是,《文选》李善注又说:《魏志》曰:“黄初三年,立植为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其年朝京师.”……《魏志》及诸诗序并云四年朝,此云“三年”,误。一云《魏志》三年不言植朝,盖《魏志》略也。可见,把序文中的“黄初三年”作为《洛神赋》的写作时间,还有“误”与不误的争论。北  相似文献   

9.
在魏晋美人赋中,曹植《洛神赋》是表现企慕情境最为典范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曹植对于人生尤其是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和这一切失落后的怨愤。赋中的洛神是曹植一切人生理想的幻影,诗人投入了全部热情去追求她,然而人神之道殊异,他们的爱情必定要面对分离。追求洛神的失败正是曹植人生理想破灭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人神相恋作为文学意象源远流长,彰显着生命兴发与礼防压抑的对峙,其内涵包含着对世界、人本身及人的生活的探究、批判和思考.<洛神赋>,既表现了洛神的旷世之美, 且相互爱悦;又传达了人神之间因人神道殊而不得不以礼自持,导致了爱而不能终相厮守的遗憾与怅惘,并且透露了曹植想借助人神之恋来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获得精神慰藉和情感补偿的愿望.曹植身上,儒、道、侠思想兼而有之,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相济性和开放性,造就了他只能"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 成一家之言"的人生宿命.  相似文献   

11.
《洛神赋图》描绘的是诗歌《洛神赋》。从无形的文学到有形的图像,画家如何表现诗中曲折的故事情节、抽象的文字意象和音乐性,特别是背叛、痛苦、追悔这类隐晦的情感?在转译文本时,画家至少使用了五种方法,分别是视角转换法、隐喻法、暗示法、象征法和直译法等。与方法的运用相应,画家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取舍、裁度、变换或延展。图文转译的成功,恰恰在于图像没有对文本亦步亦趋,而以追求原文精神姿致为要。图像对文学的转译,是建立在诗画异质的逻辑基础之上,必须遵循每一种艺术自身的规律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曹方林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1):19-21,26
《三国志》对甄后之死记载极为简略,且讳言死因。从裴松之注得知,甄后为一代佳人,仁孝娴淑,且生有明帝,更无赐死之由。可事实上被杀,且死后遭受羞辱,被视为畜牲。裴注又载,甄后生前,其丈夫文帝及儿女东征孙权,甄后养病在邺,曹植留守邺城的近一年中,甄后“颜色更丰盈”、“颜色更盛”,曾引起下人怀疑。又从甄诗《塘上行》及曹植和诗《蒲生行浮萍篇》看,甄曹之间必有隐情,一旦暴露,甄后被杀,势在必然。曹植借洛神抒写幽情,也在情理之中。以此而论,李善注所引的《记》并非无据,《记》中有不合史实的地方,当是好事者展转传抄所加。  相似文献   

13.
汉末魏初,大量篇幅短小、风格清新的抒情小赋不断涌现,逐渐替代了以“润色鸿业”、铺张扬厉为主要特征的汉大赋。这一时期,赋家林立、赋作众多,但被后代最为推崇的赋家首属曹植,被后人最喜吟诵的赋作首属《洛神赋》。《洛神赋》令后世无数文人学士倾倒的田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语言的精美华茂就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下面笔者就《洛神赋》的语言美作几点探讨,以就教于通者。  相似文献   

14.
《洛神赋》主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洛神赋》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璀璨,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作者高超的语言能力和艳丽的辞风.探究这华美语言的规律,是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洛神赋》言语内部的运用规律:一是多维的描写技艺;二是娴熟的声韵驾驭;三是高超的语音手段,尤其是排偶、对仗和比喻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16.
17.
黄初三年 ,曹植被封为鄄城王 ,由邺返洛 ,向有司自陈己过。在奉诏返归封国鄄城的途中 ,他作了《洛神赋》。此时文帝曹丕不在京师洛阳 ,曹植“朝京师”不可能为着“会节气”。同时 ,《洛神赋》与作于黄初四年返国途中的《赠白马王彪》 ,两文所描述的经过路线、情感、环境氛围的差异 ,也是判断《洛神赋》不可能作于黄初四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11,(Z4)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根据曹植《洛神赋》而作。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  相似文献   

19.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洛神赋》,渗透了顾恺之对《洛神赋》主题和情感的独到理解,他用独特的绘画理念和绘画技巧再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情感中蕴涵了历史、文学、艺术的因素,具体画面表现为“以韵传情”的绘画基调、连环性构图的样式和“春蚕吐丝”般的连绵线条。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语音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流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其中的隐喻理论简要分析了<红楼梦>中人名、地名及物品名的语音隐喻内涵,探讨了中国古典文学丰富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