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一直强调,"新课程"理念强调"合作探究""自主",但是"合作探究"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切实的落脚点,"自主"更是悬而又悬。即便有,也是片面地理解为是"学生探究",而不是"师生共同探究"。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始终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师从一而终"讲"到底,而不是以"学"为主的课堂。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被知识、被重点、被难点、被举手、被提问、被幸福、被悲伤、被肯定、被否定、被表扬、被批评。  相似文献   

3.
<正>提起课堂改革,提起课堂放手,我们脑海中便会将"自主探索""质疑释疑""拓展运用"等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词汇联系起来。纵观一些课堂,却发现有许多课堂片面追求"放手",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放",忽视了最重要的"实效"。我以为,"放手"与"有效"并不矛盾,放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的表现形式1.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论语》有"不悱不发,不愤不启"的启发式教育思想,新课标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我校也大力倡导"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因各种因素,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满堂问"、一讲到底还是屡见不鲜,把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课学习变成了体力活,课堂中没有了美感,没有了兴趣,也成了低效的或无效的劳动了。  相似文献   

5.
着力于探究在电子书包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以电子书包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实现小学课外阅读实践中的"三读"(即:自主泛读、合作细读、探究悟读)研究。以小学课外阅读双课堂"自主泛读""合作细读"和"合作细读"课例研讨为依托,总结出小说"三读"的课外阅读实践研究成果。小学课外阅读双课堂"小说‘三读’阅读实践研究",进而指导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课外阅读小说的阅读教学,既是前景展望也是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读历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当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一直存在着从满堂讲走向满堂读的误区,似乎读就是语文,读就是课改,读就是语文教学的一切。诚然,"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教师的推动下和文章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升华",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为读而读,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形式多样地读,读出实效,读出情趣。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和理解感悟相融合,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但很多课堂是满堂问,教师问,学生答.整个课堂,教师问得辛苦,学生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在意学生"想不想吃""吃不吃得下""消没消化"等诸多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探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勇于尝试的语文人不断探索更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方式。备受争议的"满堂灌""满堂问"也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样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同时,也催生了"语文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模式,即在统一语文活动主题的指令下,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但就目前的语文课堂实践和课堂观察来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很多人上课的形式从以前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有了形式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然而,要想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注意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至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大多数的师生接受,但如何才能构建真正高效的课堂这一问题我们依旧在探索中。其实,我们的课堂,不在乎教师教了多少,关键在于学生学了多少。而学生学的通过主动的探究获得知识是最  相似文献   

11.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课堂,广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课堂并未产生预期实效,个中原因多种多样,"责任扩散"或许是造成其低效的根本原因。一、什么是"责任扩散""责任扩散"是一种心理效应,也有人称之为"责任分散效应"。当初,它是属于社会学、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课程改革热火朝天、轰轰烈烈,或者是主动改变,或者是被动适应,政治教师身上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过多关注教师主导到自觉关注学生主体;从"满堂灌""填鸭式"一讲到底,到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都特别注重情境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但在情境材料与课本内容衔接上,却因为课堂问题的设计不当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已成了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探究"也成了每位数学教师的追求.我们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竭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自主探索的时空",但"变味的探究""走调的探究"现象仍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前,阅读课堂"满堂问"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文本内容、着眼情感表达、联系写作手法、聚焦语言特色,提出"活""真""实""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自主阅读感悟,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小玲 《广西教育》2013,(14):64-64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的具体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自主"是第一位的,没有学生的自主、自觉、有效的学习,接下来的"合作""探究"将缺乏实质性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学习缺乏兴趣,别说自主学习,就是在老师的监督下,学生在课堂貌似"认认真真",但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点。的确,合作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共同发展。但笔者在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教师独霸讲台一讲到底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早已被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所取代,自主课堂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教学实践中,语文自主课堂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教师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名,"放手"让学生自由随意地阅读,没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学前指导;有的课堂表面热热闹闹,讨论、表演、争吵……实际上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甚至谈论交流的都是与学习无关的话题,缺少教师的有效调  相似文献   

19.
郑梅先 《吉林教育》2007,(10):49-49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已成为课堂改革的主要呼声。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动起来,却又动而不乱呢?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但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时,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形:有时满堂异口同声,轻而易举;有时满堂煮沸,不着边际;有时一堂寂静,无人问津,十分困惑、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